一次完整的期貨交易由五個環節構成:風險管理、市場分析、頭寸管理、計劃實施和反饋學習。只要整個實際交易的過程是按照事先制定的計劃實施的,就是一筆成功的交易,并不是以該筆交易是否盈利作為判斷其是否成功的依據。但是,對于一個職業投資者而言,是否能夠取得長期穩定的盈利是判斷其是否成功的唯一標準。因此,如何能獲得長期穩定的收益,是職業投資者需要研究的課題。 解決這個問題的方法之一,就是將所有的交易進行系統化管理,讓所有的交易都在統一的指導思想和具體框架內實施。這就是系統化的交易,簡稱系統交易。想要獲得長期穩定盈利,必須滿足這一條件:盈利交易的次數乘以平均盈利金額,減去虧損交易的次數乘以平均虧損金額,其余額要大于零。理論上說,想要滿足這一條件,最好的辦法是提高交易的盈虧次數比例并且同時提高平均盈虧金額比例。但遺憾的是,這種理想狀況僅存在于理論假設中,在實際交易中根本不存在能夠長期穩定滿足這個條件的可能性。實踐中,只有兩種方法可以達到目標:進行短線交易,提高盈虧次數比例,同時控制平均盈虧金額比例不太小;或者進行中長線交易,提高平均盈虧金額比例,同時控制盈虧次數比例不太小。著名期貨大師理查·丹尼斯曾說過:“我95%的盈利來自于5%的交易。”他是通過提高平均盈虧金額比例來達到長期穩定盈利這一目的的。 因此,職業投資者需要找到適合自己的交易模式,并進一步用系統化的方式把交易各環節固定下來并長期堅持,才能達到目標。在實際操作中,承擔風險的大小可以各不相同,可以作為進出場的理由有很多,持倉時間可長可短,如果一個交易者沒有固定的交易模式,經常在各種模式之間來回切換,東一榔頭西一棒子,就算每次交易之前都制定了完整的交易計劃,風險控制等每個環節都考慮得很周到,計劃的執行也一絲不茍,但多次交易下來,結果往往還是竹籃打水一場空,雖然不會像初學者那樣遭到巨大損失,但也不會有出眾的建樹。這是因為只要風險控制得當,很多種模式長期堅持下來都有可能獲得成功,但其間也必定有持續低迷的階段。如果交易者不遵循系統化的交易,看到某一模式在某一時段效果很顯著,就舍棄原來的模式轉而用這個新的模式,往往發現這種模式很快就進入低迷階段,于是再次產生挫敗感,認為這個模式還是不好,轉而再去尋求新的“更好的”模式。但他很快就會發現,被他拋棄的“不好的”模式,過一段時間又變得效果顯著了。于是又捶胸頓足,后悔不已。缺乏耐心和信心,是不遵循系統化交易投資者的典型特征。 沃倫·巴菲特對他自己的交易模式幾十年如一日地耐心專注,需要我們學習。即使適合自己的交易模式在一段時間內顯得低迷,也要堅定地執行。因為多數成熟的交易模式都是在連續小幅虧損后出現巨大的盈利。連續的低迷恰恰預示著一次巨大的盈利正在逼近。只有在正確交易模式的基礎上構建出完整的交易系統,并且長期一貫、堅定不移地執行,才是投資者獲得長期穩定盈利的唯一“秘訣”。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