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的一生,感冒是最為常見的疾病。統計顯示,成人每年平均會感冒2到4次。孩子則更加頻繁,大概每年6-8次,上幼兒園的孩子更多。 一感冒起來,輕則流鼻水,重則發燒咳嗽,總得持續好幾天,很是讓人頭疼。所以,從小到大,我們都沒少聽到母親的反復叮嚀:天冷了,多穿衣服,不要著涼感冒了。 我們自己的體會和經驗也告訴我們,冬天天寒地凍,稍有不慎就會流鼻水,感冒了。所以,感冒顯然是因為受寒了。著涼就會導致感冒。 但是,著涼真的會導致感冒嗎? 我們先來定義一下什么是感冒。 我們古人認為感冒是感受觸冒風邪,引起肺衛功能失調導致的。春季受風,夏季受熱,秋季受燥,冬季受寒被認為是誘發原因。日本更是直接稱為“風邪を引いた”(風邪入侵)。英語更加徹底,干脆就叫cold,一語雙關,冷即是感冒,感冒即是冷。 嚴格的醫學沒有感冒這個疾病名稱,通常所指的感冒醫學上是上呼吸道感染。上呼吸道感染,即俗稱的感冒,據美國疾控中心估計每年美國人感冒總數高達10億次。 但人們對感冒的認識一直是多種多樣。直到20世紀科學家們才開始認識到感冒可能是一種傳染性疾病。1956年英國的病理學家分離出了鼻病毒,第一次確切的 明確了引起感冒的致病原。 引起感冒的病毒可以多達200多種。而其中,鼻病毒最為常見,占了所有感冒的一半以上。 一旦感冒了,人體的免疫系統就會被激活,試圖清除外來的病毒,所以會出現鼻腔分泌物增多,導致流鼻水,鼻黏膜腫脹導致鼻塞,打噴嚏,鼻腔分泌物流入咽喉會引起咳嗽,有時還會咽喉腫痛,發燒,畏寒等等。 這里所說的感冒跟流感不是一個疾病。流感是因為流感病毒引起的流行性傳染病。普通感冒通常癥狀比較輕,自愈性強,而流感雖然也通常無害,但相比而言更容易引起肺炎等并發癥。相比普通感冒,流感更易出現高熱,頭疼,比較嚴重的肌肉酸痛,容易感覺疲勞,乏力嚴重。 感冒多發于秋冬季節,從8,9月開始到來年的3,4月是感冒的高發期,也正是寒冷的季節。似乎就是因為寒冷引起的感冒。 那么,受涼了真的會引起感冒嗎? 美國國父之一的本杰明富蘭克林先生在1773年給他的朋友的一封信中寫道:“感冒的病因跟濕或冷根本沒有關系“。因為他觀察到總是濕漉漉暴露在寒冷海面的水手很少感冒,可是一旦登岸就開始感冒起來。他告誡人們,感冒是因為近距離接觸引起的。 美國國家過敏和感染疾病研究所則是這樣說的:“跟人們的常識相反,寒冷或者受涼不會引起感冒。”美國NIH這樣說:“ 目前沒有實驗證據證實暴露在寒冷中會提高感冒的幾率。” 可是,我們自己的生活經驗告訴我們天冷或者受涼了就會感冒啊。 那究竟誰是對的? 看看科學研究怎么說。 1931年的研究顯示,熱帶地區的感冒發生率并不比寒冷的北半球低。最冷的加拿大和俄羅斯感冒的發病率在全球范圍內偏低。 英美科學家在早期做了一系列的實驗。1958年dowlings等將志愿者關在 冷庫2-4小時,與呆在溫暖房間的志愿者相比較,發現感冒的幾率一樣。1968年美國Baylor大學醫學院找來49位身強力壯的志愿者,僅穿內衣,坐在 只有4度的冷庫中,或者泡在冷水中半小時,在受冷前,受冷中,或受涼后分別在志愿者的鼻腔噴上鼻病毒,然后比較那些呆在溫暖室內的志愿者,看是否受涼會誘 發或者只是增加感冒的機會。結果發現,受涼與感冒與否沒有任何有意義上的關系。 芝加哥大學做了一個實驗。讓253為志愿者僅穿內衣坐在冷藏柜中兩小時之久,同時在鼻腔地上含有病毒的液體。結果發現,這253為受凍的志愿者感冒的比例與另外175位坐在溫暖房間的志愿者比例一樣,沒有差別。 1980年Christie做實驗證實,與暴露在寒冷中的人相比,給鼻腔用溫熱的蒸汽加溫也不能降低感冒發病幾率。 有意思的是,喬治華盛頓大學2012年做的調查顯示,在美國仍然有很多人相信寒冷或者氣候改變是導致感冒的原因。他們發現低社會經濟地位的家庭的孩子,或者少數族裔的家庭,更容易接受這個觀點,而教育程度高社會經濟地位高的家庭孩子更容易接受病毒學說。 那為什么感冒容易在冬天得呢? 具體原因仍然不清楚。但最廣為接受的解釋是,因為冬天我們都多呆在室內,因此互相傳染病毒的機會大很多。美國國家過敏和感染疾病研究所這樣解釋:人們更多的呆在室內,增加了傳染的機會。另外冬天的濕度低,病毒易存活,且鼻腔黏膜可能更易于被病毒侵蝕。 至此,似乎可以得出結論了。感冒跟受涼沒有關系。淋雨或者穿少了不會引發感冒。因為感冒是病毒感染引起的。冬天多是因為我們呆在室內接觸病原多了。 且慢,這有一個問題。因為現代城市擁擠不堪,象北京東京這樣擁擠的大都市,夏天我們與他人接觸機會或者擁擠程度并不見得比冬天低很多。而且,的確是淋雨或者受涼后頭疼流鼻涕啊。 科研工作者們也不滿足于這個解釋。 2005 年英國的Cardiff感冒研究中心認為上述的實驗都不嚴謹,因為鼻腔滴上有病毒的液體不能反映真實的病毒感染,因此他們找來180位志愿者,分成兩組, 一組90人。第一組把腳放在冰水中20分鐘,而且不停地加冰以保證水溫在4度。另外一組,赤腳放在空盆子里。每天讓所有人在家里記錄自己有無感冒癥狀以及 程度。結果發現,4-5天后,冰水組有13人報告有頭疼流鼻涕等感冒癥狀,而對照組只有5人。冰水組多了一倍。 他們的解釋是,1,體溫下降導致鼻腔黏膜溫度下降;2,鼻腔溫度下降降低了鼻腔的抗感染能力,減慢黏膜清除病毒的能力,同時抑制細胞吞噬能力;3,人體感冒時的發熱以及鼻塞正是人體抵抗病毒的防御反應。 那醫學界對此研究如何反應呢? 褒 貶不一。這個研究最大的問題在于1,不是雙盲的。對照組知道自己的腳沒有受冷,而受冷組知道自己的腳在冰水中(當然),心理作用不容忽視(但之前的研究也 不是雙盲的);2,這些癥狀的報告都是志愿者的主觀報告,沒有客觀指標;3,也是最重要的一點是,他們發現這些感冒了的人平時就比其他人容易感冒些。 那有沒有另外的解釋呢? Carnegie Mellon大學1991年做了一個實驗,他們找來394位志愿者,在鼻腔噴上病毒,然后記錄他們各種各樣的精神壓力,最后發現,精神壓力,如焦慮,失眠,熬夜,與感冒發生率呈正相關。寒冷導致的精神壓力,也許與冬天多發感冒有關。 之后一系列研究都提示,低溫可能導致鼻黏膜血流下降,黏膜干燥,白細胞移動度下降。這些也可能導致容易感冒。 說了半天,到底寒冷會不會引起感冒啊? 醫學界目前普遍的觀點是寒冷不會引起感冒。但是,正如上面舉出的研究例子,這個結論仍然不確定。還有待進一步的研究證實。 那作為常人,冬天為了防止感冒需要保暖嗎? 當然。保暖也許對感冒預防沒有確切的作用,但是冬天的極端寒冷會導致低溫血癥,凍傷,凍瘡,部分人還會誘發雷諾病、甚至誘發心臟病等等。保暖很重要。 那怎么樣才能預防感冒呢? 勤洗手,因為洗手能很好的去掉沾染的病毒,大幅度降低感冒幾率,尤其家里有孩子的。避開感冒了的人,這個顯而易見。再就是不要老摸自己的口鼻,因為受傷的病毒很容易進到口鼻引起感冒。另外注意室內保濕,因為前面講了,干燥可能是誘因之一。 題 外話,很多人感冒吃維生素C,以為維生素C能預防和治療感冒。但是回顧過去60年超過1萬人的臨床研究,結論是感冒了再服用維生素C沒有用。長期每日服用 200mg,倒是可能縮短病程8%,兒童縮短14%。什么意思呢,就是說如果長期每日吃大劑量VC,如果每年你感冒12天,可能就會縮短到11天。所以是 沒有意義的。 另外,冬天淋雨了頭疼,是感冒嗎? 可能不是。那為什么會頭疼呢?現在還不知道機理。最近有些論文提出大腦冷卻假說。這種假說認為,頭上淋雨后,大腦溫度極端下降,為了保護大腦,后鼻竇和眼 后腦室為了保持溫度,鼻竇收縮關閉,同時粘液大量分泌,以阻止進一步的溫度喪失,因此會導致頭疼和流鼻水。 (作者:勿怪幸)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