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所謂“高處不勝寒”。一個人越處在人生事業的頂峰,越容易驕傲自滿,自我膨脹,因此,緊接著伴隨而來的,就有可能是人生跌入低谷,事業一落千丈,多年辛苦付之東流,這也就是人們常說的“站得越高摔得越慘”!那么,如果我們遇到這樣的情況,應該怎么處理?曾國藩在教育子弟的時候,曾經感慨的說過一句話,聲聞之美,可恃而不可恃。善始者不必善終,行百里者半九十。”什么意思?就是功名聲望這個東西啊,人生是需要的,但是不可以長久依賴著它。為什么呢?這個東西有是好事,但是,一旦你依賴它,它立刻就轉化為壞事了。聲名,當你達到一定地步的時候,名利多到一定地步的時候,它會導致盛極而衰,甚至導致你人生功虧一簣。所以古人說了一句話,叫行百里者半九十。我們說走一百里路,按道理,走五十里是一半,不對,人生上走了九十里才不過走了一半,為什么呢?最后那十里最難走,也最不容易走,也最容易走出失敗來,走出昏招來。因為什么呢?九十里你走出功名來了,那十里才越發的難走。所以,曾國藩這個地方很自嘲地,也是很豁達地說了一句,善始者不必善終,就是說,像我也難免,所以我不想那個善終的事,我只要把開始做好了就行。
這句話說得貌似很豁達,但是我們知道,其實曾國藩對于自己人生規劃那是非常細致的,是不是?這話才說完沒多久,就在家書里頭,給自己弟弟牢牢叮囑,說什么呢?盛時常作衰時想,上場當念下場時。富貴人家宜牢記此二語。”曾國藩在寫給弟弟的家書中曾經提到過,“盛時常作衰時想,上場當念下場時。”當時身為朝廷重臣的曾國藩,已經取得了極其顯赫的成就,功勛卓著,因此難免招致朝廷猜忌、同僚嫉妒。但是此時的曾國藩卻不慌不忙,出人意料地做出了一系列不可思議的舉措,從而化解了這場即將爆發的危機。那么,曾國藩都做了些什么?這其中又隱含著怎樣的人生智慧?敬請關注南京師范大學博士后酈波副教授,為我們精彩評說《曾國藩家訓》下部第六集《上場當念下場時》
(正所謂“高處不肚寒”。一個人越處在人生事業的頂峰,越容易驕傲自滿,自我膨脹,因此,緊接著伴隨而來的,就有可能是人生跌入低谷,事業一落千丈,多年辛苦付之東流,這也就是人們常說的“站得越高摔得越慘”! 曾國藩在寫給弟弟的家書中曾經提到過,“盛時常作衰時想,上場當念下場時。”當時身為朝廷重臣的曾國藩,已經取得了極其顯赫的成就,功勛卓著,因此難免招致朝廷猜忌、同僚嫉妒。但是此時的曾國藩卻不慌不忙,出人意料地做出了一系列不可思議的舉措,從而化解了這場即將爆發的危機。那么,曾國藩都做了些什么?) 曾國藩惑慨說過: “聲聞之美,可恃而不可恃。菩始者不必善終,行百里者半九十。”功名聲望是需要,但不可以長久依賴,有是好事,但是依賴就成了壞事。聲名大到一定時,導致盛極而衰。古人說,行百里者半九十,最后十里最難走,最容易走糟。因為什么呢'九十里你走出功名來了,那十里才越發的難走。所以,曾國藩這個地方很自嘲地,也是很豁達地說了一句,菩始者不必善終,就是說,像我也難免,所以我不想那個善終的事,我只要把開始做好了就行。家里到了頂點時越要小心,否則,滅頂之災就來了。他寫過, “古來成大功大名者,除千載一郭汾陽外,恒有多少風波,多少災難,談何容易!”說出了理想,早年要做曾國藩,中年要做曾國藩,晚年要做郭汾陽。郭汾陽祖籍山西汾陽,本名郭子儀。其實是陜西華縣人,是唐有名的政治家,奮戰八年平了安史之亂,孤身克吐菩,是大唐中興名臣,皇帝都禰天下是他再造的。甚至禰之為尚父。民間有戲《醉打金枝》,說的是郭暖娶了代宗的升平公主,駙馬與公主吵架,升平公主說,敢打我'郭暖說,天子算什么,天下不過是我爹打過來的。公主找父親去,跟父親說,駙馬大逆不道,皇帝想了想后,說,他說得投鋯,是他打下來的。這個故事民間流傳廣,但是史書中有記載,可見郭子儀地位當時到了功高蓋主的地步了。這是百里行程到了九十里的時候了。從古以來,功高蓋主投一個好下場的。唯獨郭子儀活到八十五歲,得了善終,功高蓋主主不疑,位極人臣眾不妒。怎么做到這一步呢'。
一件小事,看郭子儀怎么=達到的。封王拜相后,一個部下升官了,離開京城前來辭別,到王府來。到了門前一看,部下呆了,本來心想讓門房通報,卻找不到門房,這在古代是關鍵,宰相門房七品官哪。以前是看門大爺,不讓進就是不能進。現在要找王爺,居然找不到門房。休假有可能,但是至少會關著門吧'一看奇怪,大門開著,邊門也開著。至少要防賊吧'可是闈親人等有進有出呀,一看不是王府的人哪。也投聽說搬家呀。越納悶越好奇,跟著進了。一看,看到更納悶,王爺在院中,當服務生哪。因為王妃與王爺女兒正洗頭呢。王爺正遞毛巾哪。部下一叫王爺,他吃一驚。怎么干起下人的活來'門房去了哪兒'郭子儀笑笑不解釋。請吃飯后就迭走了。個中道理不足為外人道。這個疑慮,幾個兒子早提出來了。連大戶人家都比不上。他跟兒子們說,你們傻呀,現在是一人之下萬人之上,前進能進到哪兒呀'我們家的馬匹有五百,吃著公家的草料。一千奴仆官府養著,不能進,也無處可退,是最危險時。修高墻,有人有仇,說你有居心,天下誰不信'一旦轉頭就由盛而衰。現在這樣,都洧楚,能衰嗎'這是開府以明志。可見為什么善終了吧'中國封建歷史上,郭子儀之后,能這樣功高蓋主,又能菩始善終的,真只有曾國藩一個。這就是前有郭子儀后有曾國藩。這算明哲保身,多少有點貶義,但是這一點上,比郭子儀有過之而無不及。因為他面臨的政治環境更兇險更復余。郭子儀面對的唐德宗等是相當信任他的。而曾國藩不一樣,許多人難以心安。矛盾大得多,曾國藩在這種環境下要明哲保身,壓力要大得多。再者,郭子儀不過是見著拆著,曾國藩更是高手,早在許多年前就預料到危局,提前做了預料與措施。他提了保身六法。 曾國藩提出的第一著是讓功于人。安慶是最后一個屏障,安慶是曾國荃打下來的。讓曾國荃想不到的是,曾國藩上表對此戰論功行賞時把功勞只字不提曾家兄弟,胡林翼決策得當,相當于后方的蕭何,主后勤工作。這一點曾國荃投意見,而主戰之功給了綠營首領多隆阿,這是協助曾國荃進攻的。曾國荃委屈呀。安慶多難打呀,自己親自上陣,甚至還挨了一箭。首功卻讓給他人了。太不理解了。大哥要教育他。“有難先自己當,有功先讓人享。”先讓功勞,這是做人的品德。曾國荃不服氣,但是接受唄。眼看要攻下南京,曾國藩又勸他了,不適合一個人打,讓李鴻章與左宗棠來幫吧,分分功。曾國荃不服,這是曾家兄弟的功勞呀。曾國藩搬出死去的父親來說事。不能獨貪大功。朝廷也讓李鴻章來幫忙。李鴻章打下常州,不往前走了。說槍太熱,得休息。他寫信給曾國藩,老師放心,天滓這個蛋糕,我絕不搶。李鴻章聰明哪,就是不往前,還讓弟弟帶洋炮去幫曾國荃。曾國荃,獨貪了最大一塊蛋糕。曾國荃高興得不得了,曾國藩寫上表,首功仍然不是曾國荃的,給了官文。為什么不能胡林翼呢'病死了。居然把領導之功給了官文。戰功分給了湘軍所有將領,曾國荃還是只得接受這樣的不公。但是,曾國藩明哲保身著數多哪,他不接受的是,裁軍,這是第二著。此時,曾國藩最重要的事是找錢。都知道他一生是窮還廉,禰為一品宰相,一生不折騰錢。但是,這兩年卻拚命籌錢,不是投本事,為了私利原本可以撈許多錢的。要知道,大洧這時爛透了。他卻不為自己圈錢。五百萬兩是為了裁軍。投錢誰愿意回家哪。慈禧高興壞了,因為不要政府出錢,曾國藩圈好了。這是難得的忠臣哪。曾國荃不高興,也投辦祛。手下主力給裁掉了,兵杖了,笫三著來了。曾國荃要發瘋了。
第三著是勸弟辭官。當時的戰場上,曾國荃最能打。現在哥哥勸他回家。正好以生病為由,請求回家。為什么要勸他'打下天滓后,所有矛盾都集中在他身上。他自己以為是建了不世之功,有人彈劾他,殺了許多人,卷了金鋃財寶運回了老家。曾國藩讓他回家休養。他只得回家。曾國荃剛好過生日,曾國藩專門為弟弟寫了幾十首詩,慶生。弟弟放聲大哭,然后回家了。曾國藩也難過。投做任何解釋,只是要弟弟記住下場當如上場時。 曾國藩第四著是曾左不和。一出雙簧戲,曾國荃攻下天滓后,要論功時,大家高興時,自揭傷疤的是左宗棠,說曾國荃謊報軍隋,曾國荃氣,曾國藩也氣,上表章罵左宗棠,互吵,吵到慈禧處,她高興了。吵得好。內訌了,分裂了,曾國藩不足為慮。這些大知識分子,吵到這種地步,互相彈劾,在迭交朝廷時都要互相看看,這是演給慈禧看。所以,安了慈禧之心。 第再著是明志,用的是曾國藩家書。這是家信,與一般的信不同,他的信是生前就刊印并公布于世的。出版印刷,家書里立身根本是儒家知識分子的忠孝仁義。體現忠臣的信仰與精神,廣布天下后,大家都能看到,哪有反心呀'這是自明心志,通過家書來表明,自然,優雅。” 筇大著是認直T作,押頭T作。功高蓋主時,天下猜測不斷,曾國藩裁完軍,開始埋頭苦干,不管別人怎么說,認真重建南京,懲罰江南官員的腐敗,重開考試,選拔留學生,這種精神能不讓人放心嗎?“惟忘機可以消眾機,惟懵懂可以祓不祥。”慈禧的疑心重,唯獨對曾國藩信任有加,甚至調到自己身邊做直隸總督。最初的猜忌投了,只有倚重。曾國藩教訓子弟時說,“于毀譽禍福置之度外,此是根本笫一層工夫。此處有定力,到處皆坦途也。”這種大智慧是菩始善終的保身之祛,是以柔克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