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精品精选,精品九九视频,www久久只有这里有精品,亚洲熟女乱色综合一区
    分享

    七絕的56種寫法練筆

     水月清華 2013-12-15

    前言

    偶爾翻出舊時網校作業“ 七絕的56種寫法練筆”,反復看了幾遍,覺得許多地方寫的筆法很粗糙,本想逐一修改之,又因懶惰嫌繁瑣。故原文不動整理如下發表。

    第1法:四句旋轉而下,第四句有一二字與第一、二句相復者,而句首并多用“卻”字。凡絕句,三四句必緊接,而與第一、二句卻多不即不離,以轉捩關鍵,全在第三句也。惟此類,則第四句必與第一、二句呼應極緊,蓋四句一氣轉下者也。

    例句:                    《夜雨寄北》

    唐李商隱

    “君問歸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漲秋池。

    何當共剪西窗燭,卻話巴山夜雨時。”

    試寫:

    夜落驚雷抖幾聲,蛙鳴野渡棹孤橫。

    無心弄筆敲詞句,卻撥琵琶訴舊情。

    第2法:或四句,或三句,與第一、二句俱有相復之字,而與前一法稍異。 

    例句:

    《游鐘山》

    宋王安石

    “終日看山不厭山,買山終待老山閑。

    山花落盡山長在,山水空流山自閑”

    試寫:

    少小癡詩不戀詩,吟詩總拜古詩詞。

    詩香散盡詩依在,詩落枝頭詩綻時。 

    第3法:第三、四兩句,轱轆而下,故第四句必有一二字與第三句相復,而又用“還”、“又”等字以緊系之,而第三句或先用“已”字以啟其意。

    例句:                   

    《絕句》宋李遘

    “人言落日是天涯,望極天涯不見家。

    已恨碧山相掩映,碧山還被暮云遮。” 

    試寫: 

    友去樓空酒未殘,悲聲繞耳月猶寒。

    愁云已度三更夜,又被愁云引入瀾。

    第4法:與前一法同,故三四兩句必有復字。特前一法為尤整齊耳。

    例句:

    《度破訥沙》

    唐李益

    “眼見風來沙旋轉,經年不省草生時。

    莫言塞外無春到,總有春來何處知。”

    試寫: 

    過眼云煙僅落憂,悲舟怨笛順江流。

    誰言岸柳無心事,總見秋臨岸柳愁。

    第5法:首二句與末二句作今昔之比較,故首二句多有“去歲”、“去年”等字,而三句多有“今年”、“今日”等字,而首二句與末二句又必有相復之字,以見呼應。

    例句:  

    《送春呈袁祖州》

    宋李遘

    “去年春盡在宜春,醉送東風淚滿巾。

    今日春歸倍惆悵,相逢不是去年人。”    

    試寫:

    去歲觀花正在秦,雙眸對視禮如賓。

    如今又是觀花日,只影吟詩憶舊人。

    第6法:亦首二句與末二句作今昔之比較者,故首二句多用“前年”、“昨日”等字,而第三句則用“今日”、“今朝”等字,惟不以復字作呼應,斯與前法差異耳。

    例句: 

    《水口行舟》

    宋朱熹

    “昨日扁舟雨一簔,滿江風浪夜如何。

    今朝試卷孤篷看,依舊青山綠樹多。” 

    試寫:

    前年酒醉宿他鄉,冷榻單衣月色涼。

    昨日吟詩忽憶起,悵然若失筆顛狂。  

    第8法:第三句用“只今”、“惟有”四字作起,與前法小異。   

    例句:

    《蘇臺懷古》

    唐李白

    “舊苑荒臺楊柳新,菱歌清唱不勝春。

    只今唯有西江月,曾照吳王宮里人。”

    試寫: 

    莫問冬蘭幾日芳,龍泉賞葉勝于香。

    只今唯有湘妃怨,曾舞蛇腰睡玉床。

    第9法:以“如相問”三字置第三句后,其所問者何事,不必說明,但觀其第四句答詞,則其問意自顯矣。 

    例句: 

    《芙蓉樓送辛漸》

    唐王昌齡

    “寒雨連江夜入吳,平明送客楚山孤。

    洛陽親友如相問,一片冰心在玉壺。”

    試寫: 日夜耕耘醒來遲,吟文潑墨晚年時。

    親朋好友如相問,一片癡心戀古詞。

    第10法:第三句用“借問”、“欲問”、“試問”、“為問”等字作其下并著以“何”、“誰”等字,以明其所問之事,而第四句則答之之詞也。

    例句:

    《塞上聞笛》

    唐高適

    “雪凈胡天牧馬還,月明羌笛戍樓間。

    借問梅花何處落,風吹一夜滿關山。”

    試寫: 

    彈琴牧馬喚牛羊,草原昌輝助我狂。

    試問長鞭何處指,長歌一曲駐新疆。 

    第11法:第三句亦用 “為問”、“試問”等字作起,以三四兩句作連屬詰問語,故“無”、“幾”、“何”、“誰”等字著在第四句,而不在第三句。

    例句: 

    《又和景文韻》

    宋蘇軾

    “牡丹松檜一時栽,付與春風自在開。

    試問壁間題字客,幾人不為看花來。”

    試寫: 

    青松翠柏傲崖端,風雪鑲淞不懼寒。

    試問憑闌揮墨客,何人不曉鶴棲冠。 

    第12法:以第三句作詰問語,用“何”、“誰”、“幾”、“安”、“那”等字作起,或以第四句作答,或并第四句亦承上句一氣作問。

    例句:

    《魏王堤》

    唐白居易

    “花寒懶發鳥慵啼,信馬閑行到日西。

    何處未春先有思,柳條無力魏王堤。”

    試寫: 

    瓦舍重重隱老塘,無邊海浪夏風涼。

    何時擺脫家煩事,避暑西中戲海疆。

    第13法:亦以第三句作詰問語,但“何”、“誰”等字不著在句首而在句中。

    例句:

    《清夜聞笛》

    明鐘順

    “小樓人醉月初斜,歸思迢迢隔海涯。

    短笛誰吹斷腸曲,滿庭香雪落梅花。”

    試寫:

    斟茶撫鬢覽書廬,滿架詩香不是初。

    踱步花藤何處去,金陵一闋再揮鋤。

    第14法:第三、四兩句作連屬詰問語,而但于第三句冠以“如何”二字。

    例句:

    《無題》

    唐李商隱

    “紫府仙人號寶燈,云漿未飲結成冰。

    如何雪月交光夜,更在瑤臺十二層。” 

    試寫:   

    未等開光已是僧,經書半懂吐成冰。

    如何得道升仙去,更見名聲掛里層。 

    第15法:但以第四句作詰問語,故“如何”二字,即冠其句首。

    例句: 

    《夜雨》

    宋項安世

    “夜窗疏雨不堪聽,獨坐寒齋萬感生。

    今夜故人江上宿,如何禁得打篷聲。” 

    試寫:

    初秋夜雨叩窗欞,已是三年遠古城。

    獨影寒燈空對酒,如何不憶故鄉情。

    第16法:以“何如”二字冠第三句者。 

    例句: 

    《題溪山深隱圖》

    明王世貞

    “古木寒流一兩家,柴門晝掩待歸鴉。

    何如只向人間住,與客攜壺踏落花。”     

    試寫:

    七月長城憶舊游,壁上題詩付雨流。

    何如大雁南飛后,濁酒吟聯嵌石留。 

    第17法:第三四兩句作連屬詰問語,故第三句必用“不知”二字作起,而第四句必用“何”、“幾”、“那”、“無”等字以足之。

    例句: 

    《春日思歸》

    唐王翰

    “楊柳青青杏發花,年光誤客轉思家。

    不知湖上菱歌女,幾個春舟在若邪。”

    試寫:

    擲筆從戎又是秋,邊疆鎮守志相留。

    不知入夜瀟湘女,幾個攜詩夢里游。

    第18法:第三句皆用“不知”二字作起,以用作詰問語,故其下必用“誰”、“何”、“多少”等字。

    例句:

    《柳枝詞》

    唐賀知章

    “碧玉妝成一樹高,萬條垂下綠絲絳。

    不知細葉誰裁出,二月春風似剪刀。” 

    試寫: 

    霧倚群山已是秋,聞簫遠處隱游舟。

    不知瓦舍誰家女,一展歌喉蕩水悠。 

    第19法:第三句亦用“不知”二字作起,但非用作詰問語,故其下不用“誰”、“何”、“多少”等字。

    例句: 

    《蕉窗聽雨圖呂生乞題》

    清孫原湘

    “滴盡殘窗碎雨聲,破人秋夢到天明。

    不知一夜詩情好,轉在瀟瀟葉上生。” 

    試寫:

    寫盡風花雪月情,欣然擲筆放秋箏。

    不知雨后風光好,裊娜長空伴古笙。 

    第20法:“不知”二字,用在第三句三、四兩字,以非詰問語,故其下無“誰”、“何”、“多少”等字,而第四句則或用“猶”、“還”、“又”等字以呼應之。

    例句: 

    《題福教寺詩》

    明田僧

    “殘山剩水一荒基,古寺煙籠白塔低。

    燕子不知身是客,秋風還戀舊巢泥。”    

    試寫: 

    炊煙裊裊映紅霞,上岸群鵝奔自家。

    老叟不知天色晚,猶鳴炮馬噪孤鴉。

    第21法:第四句皆用“不知”二字作起,以用作詰問語,故其后必綴以“何”、“誰”、“無”、“幾”等字。

    例句: 

    《客中作》

    唐李白

    “蘭陵美酒郁金香,玉椀盛來琥珀光。

    但使主人能醉客,不知何處是他鄉。”

    試寫: 

    生花妙筆暗飛香,璀璨珠璣嵌玉璜。

    嘆惜逢時難得志,不知何處放飛韁。

    第22法:第四句雖冠以“不知”二字,而卻非問語,故不用“誰”、“何”、 “無”、“幾”等字。

    例句: 

    《夕陽樓》

    唐李商隱

    “花明柳暗繞天愁,上盡重城更上樓。

    欲問孤鴻向何處,不知身世自悠悠”

    試寫: 

    繁華閱盡未添愁,瀚海揚帆藐伯侯。

    多少詩華隨我欲,不知幾醉故鄉樓。

    第23法:只第四句作詰問語,或但用“誰”、“幾”、“何”、 “無”等字,或兼用“知”字于其句首。

    例句: 

    《與賈島閑游》

    唐張繼

    “水北原南草色新,雪消風暖不生塵。

    城中車馬應無數,能解閑行有幾人。”

    試寫:  

    怒眼橫眉掛吳鉤,浪跡風塵遍五洲。

    武藝超群無對手,何人敢稱帝王候? 

    第24法:第四句用“知是”或“知有”、“知在”二字冠之,而第三句則必預言其所以知之之故也。

    例句:  

    《夜行》

    宋晁沖之

    “老去功名意轉疏,獨騎瘦馬取長途。

    孤村到曉猶燈火,知有人家夜讀書。”

    試寫:   

    淡去功名只讀書,聞雞舞筆暮眠廬。

    家妻點燭悄聲探,知是清茶冷又初。

    第25法:第三句以“不如”或“不及”、“不似”、“輸與”、“輸他”等字作起,所以見彼此比較之意也。

    例句: 

    《看梅歸,馬上戲作》

    宋陸游

    “江路疏籬已過清,月中霜冷若為情。

    不如折向金壺貯,畫燭銀燈看到明。”

    試寫: 

    折馬揮鞭再入潼,殘園斷壁敗春宮。

    不如卸甲歸田里,老酒斟愁看月籠。

    第26法:亦于第三句用“不及”、“不如”、“不似”等字,以見比較之意,特此二字不用在第三句首,而用在三四二字,斯與前一法稍異耳。

    例句: 

    《長信秋詞》

    唐王昌齡

    “奉帚平明金殿開,且將團扇暫徘徊。

    玉顏不及寒鴉色,猶帶邵陽日影來。”

    試寫: 

    少小嗜書入睡遲,如今花甲始吟詩。

    雖才不及清泉涌,竊喜殘梅秀半枝。

    第27法:為第三句與第四句作比較者,故“不及”、“不似”、“不如”、“不比”、“輸與”等字,用在第四句之首。

    例句: 

    《赴廣西別甥彭雪路》

    明解縉

    “多情為我謝彭郎,采石江深似渭陽。

    相聚六年如夢過,不如昨夜一更長。” 

    試寫: 

    身居客店讀書狂,巧遇良師釋宋唐。

    聒噪多年疑入夢,何如一席話周詳。

    第28法:只第四句前后自為比較,故“不似”、“不如”等字不著在句首而在句中。

    例句:  《與王忠孟登玉峰共飲春風亭》

    明龔詡

    “山水千重復萬重,少年相別老相逢。

    春風亭下一杯酒,山色不如人意濃。” 

    試寫:   

    雁落江南不曉還,今因筆會返河灣。

    同吟月色藏云里,醉酒何如醉詩閑。

    七絕的56種寫法練筆(二)

    第29法:以“分明”二字著在第三句首者。

    例句: 

    《龍山送客》

    宋楊萬里

    “念念還鄉未得還,偶因送客到龍山。

    分明認得西歸路,又是回車卻入關。”     

    試寫: 

    本是聞名去學箏,還因底薄慢東行。

    分明已到師門路,卻又含羞返古城。 

    第30法:以“分明”二字著在第四句首者。

    例句: 

    《宮詞》

    明童承敘

    “三三兩兩不知愁,結束羅裙學打球。

    傍晚忽聞仙樂近,分明只在殿東頭。”  

    試寫:  

    晨窗一樹鳥吟秋,水面漣漪蕩畫舟。

    古寺鐘鳴云鶴遠,分明一景嵌墻頭。  

    第31法:以“一種”二字著在第三句首者。

    例句: 

    《觀游魚》

    唐白居易

    “繞池閑步看魚游,正值兒童弄釣舟。

    一種愛魚心各異,我來施食爾垂鉤。” 

    試寫: 

    平生最喜墨中留,瀚海尋詩不曉愁。

    一種情懷隨我意,行舟萬里信天游。

    第32法:“一種”二字著在第三句三四兩字。

    例句: 

    《春夜曲》

    明夏寅

    “寶鴨煙消幾縷香,月移花影過長廊。

    春情一種無聊賴,自起燒燈照海棠。”

    試寫: 

    我是荷蓮你是舟,漣漪一棹濯明眸。

    情原一種難歸路,熱了君心扯去羞。

    第33法:第三句用表“記憶”之字(如“記得”、“長記”、“略記”、“猶記”、“猶憶”、“憶得”、“尚憶”、“還憶”、“偶憶”、“長憶”、“最憶”、“忽憶”、“空憶”、“卻憶”等),而第四句則其所憶之事也。

    例句: 

    《初發白河》

    明歸有光

    “胡風刮地起黃沙,三月長安不見花。

    卻憶故鄉風景好,櫻桃初熟正還家。”

    試寫:    

    長河柳下漫堤游,幾個頑童戲水泅。

    卻憶當年洪水日,迎風踏浪泛孤舟。

    第34法:第三句用“莫怪”、“莫嫌”、“莫向”、“莫算”等字作起,而第四句則皆申明其意者也。 

    例句: 

    《贈人斑竹拄杖》

    唐賈島

    “揀得林中最細枝,結根石上長身遲。

    莫嫌滴瀝紅斑少,恰是湘妃淚盡時。”

    試寫: 

    凌寒醉酒晚歸遲,巧遇梅香綻放時。

    莫怪枝頭苞瘦小,藏羞傲雪路人癡。

    第35法:“莫向”、“莫怪”等字著在第四句首,而第三句則先說明其意者也。 

    例句: 

    《寄吳郎》

    明王儒卿

    “舊事巫山一夢中,佳期回首竟成空。

    郎心亦是浮萍草,莫怪楊花易逐風。”     

    試寫:

    往事如煙亦夢中,琴弦已斷淚成空。

    花心暗起風流事,莫怪移情入酒盅。

    第36法:第三句用“不須”或“不用”二字作起者。

    例句: 

    《杭頭晚興》

    宋陸游

    “山色蒼寒野色溫,下程初閉驛亭門。

    不須更把澆愁酒,行盡天涯慣斷魂。”

    試寫:    

    驕陽七月似瘟神,岸上纖夫號似呻。

    不用團荷揮汗雨,閑時跳水洗污塵。 

    第37法:第三句用“問”、“道”、“說”、“語”、“望”、“指”等字,第四句則其所問、所道之語也。

    例句: 

    《近試上張水部閨意》

    唐朱慶余 

    “洞房昨夜停紅燭,待曉堂前拜舅姑。

    妝罷低聲問夫婿,畫眉深淺入時無。”

    試寫:  宴后關門拜灶神,燒香暗禱似新臣。

    心懷野兔悄聲問,受賄知情有幾人?

    第38法:“說”字著在第三句第二字,故所說者不在第四句,即在第三句后五字,亦所說之事也。

    例句: 

    《村外閑吟》

    清朱鳳翔

    “荷鋤時趁月明歸,稚子依依候竹扉。

    競說田家風味美,稻花落后鯉魚肥。”

    試寫:   

    周旋酒桌點歌臺,左右逢迎袒胸懷。

    都說人間歌舞美,強咽淚水恐顏衰。 

    第39法:第三句末結以“無一事”或“無個事”、“無他事”、“無別事”、“閑無事”、“渾無事”三字,以見其所事者,惟第四句所云云而已。 

    例句:

    《春日》

    宋蘇軾

    “鳴鳩乳燕寂無聲,日射西窗潑眼明。

    午醉醒來無一事,只將春睡賞春晴。” 

    試寫: 

    樹上寒蟬叫不停,晨曦一抹漫天庭。

    斟茶飯后閑無事,且把唐詩入畫屏。

    第40法:第三句以“無端”二字作起,所以示于首二句外,忽插入他意也。  

    例句: 

    《為有》

    唐李商隱

    “為有云屏無限嬌,鳳城寒盡怕春宵。

    無端嫁得金閨婿,辜負香裘事早朝。” 

    試寫:

    擲筆從戎做俯臣,烽煙四起滅前秦。

    無端兩霸爭皇帝,治國宏圖化粉塵。 

    第41法:第三句三四兩字用“最是”或“只有”、“惟有”,而第四句則或用“依舊”、“猶還”等字以呼應之。

    例句: 

    《寄人》

    宋張泌

    “別夢依依到謝家,小廊回合曲欄斜。

    多情只有春庭月,猶為離人照落花。”     

    試寫:

    早悉湘君美食家,平生寵愛醉青蝦。

    清匙最喜湯中味,好比珍饈剔玷瑕。

    第42法:“最是”二字用在第三句首,與前法小異。

    例句: 

    《畫梅》

    清孫原湘

    “新年無客到山家,雨灑幽窗鼎沸茶。

    最是稱心清絕事,對梅花恰畫梅花。”

    試寫:   

    初秋潤筆去山巔,曲徑閑游一線天。

    最是傷心煩惱事,祈求佛祖忘了仙。

    第43法:第三句首用一“縱”字或“任”字、“總”字,而第四句則或用“只”字、“終”字、“亦”字、“也”字、“猶”字、“又”字等以呼應之。

    例句:

    《代贈》

    唐李商隱

    “東南日出照高樓,樓上離人唱石州。

    總把春山掃眉黛,不知供得幾多愁” 

    試寫: 

    鄰家小曲夜徘徊,喚醒離人舊鏡臺。

    縱使家財藏萬貫,香裘亦冷少人陪。

    第44法:“縱”字用在第三句第三字者。

    例句: 

    《明妃曲》

    唐楊凌

    “漢國明妃去不還,馬馱弦管向陰山。

    匣中縱有菱花鏡,羞向單于照舊顏” 

    試寫:  鐵騎蒙刀又揭竿,烽煙四起壁將殘。

    胸中縱有千番怒,愿以清棺換國安。

    第45法:“縱”字用在第四句首者。

    例句: 

    《少年行》

    唐王維

    “出身仕漢羽林郎,初隨驃騎戰漁陽。

    孰知不向邊庭苦,縱死猶聞俠骨香。”

    試寫:

    本是花槍舞棒人,偏隨墨客緊為鄰。

    孰知竹筆千均重,縱死不為翰府臣。

    第46法:第三句用一“似”字或“如”字以與他物作比,而第四句則申明其相似之點也。

    例句: 

    《怨歌行》

    明謝榛

    “長夜生寒翠幕低,琵琶別調為誰凄。

    君心無定如明月,才繞樓東復轉西。”    

    試寫: 

    夢筆生花李白癡,黃山遍訪正當時。

    詩心醉酒如弦動,一會高昂又轉悲。   第47法:第三句用“唯有”或“獨有”、“只有”、“但有”二字作起,而第四句則或用“年年”、“時時”、“猶還”等字以呼應之。

    例句: 

    《楊柳枝》

    明皇甫濂

    “韶華回首悵離宮,梁苑隋堤荒草中。

    獨有江邊楊柳色,垂垂還是怨秋風。”    

    試寫: 

    孤亭賞月憶前秋。對影平湖泛畫舟。

    僅有蛙鳴聲似舊,猶還石上靜凝眸。 

    第48法:“惟有”、“只有”等字著在第四句首者。

    例句: 

    《楚城》

    宋陸游

    “江上荒城猿鳥悲,隔江便是屈原祠。

    一千五百年間事,只有灘聲似舊時。”     

    試寫: 

    去歲逢秋已來遲,臨江錯過屈原祠。

    今時又是端陽節,惟見濤聲似舊時。

    第49法:第三句以“自從”或“一自”作起者。

    例句:

    《隋宮燕》

    唐李益

    “燕語如傷舊國春,宮花欲落旋成塵。

    自從一閉風光后,幾度飛來不見人。”

    試寫: 

    幾度流連滴水泉,煙花五月結詩緣。

    自從酒醒潮州后,只嘆河枯不見賢。 

    第50法:第三句以“好是”二字作起者。

    例句: 

    《鄜州寒食》

    唐韋莊

    “滿街楊柳綠絲煙,畫出清明二月天。

    好是隔簾花樹動,女郎撩亂送秋千。”  試寫:  

    河邊瓦舍幾人家,柳隱疏籬滿架瓜。 

    好是群鴨拍水響,漁夫喜載一船蝦。 

    第51法:第三句以“若為”二字作起者。

    例句: 

    《與浩初上人同看山寄京華親故》

    唐柳宗元

    “海畔尖山似劍铓,秋來處處割愁腸。

    若為化得身千億,散上峰頭望故鄉。” 

    試寫: 

    《漂泊他鄉》 

    雨雪交加幾欲狂,不思酒水惦高堂。

    若為持有三千貫,愿侍雙親奉熱湯。 

    第52法:第三句以“等閑”二字作起者。

    例句: 

    《少年行》

    唐令狐楚

    “家本清河住五城,須憑弓箭得功名。

    等閑飛鞚秋原上,獨向寒云試射聲。” 

    試寫:

    《錢塘江觀潮》

    惡浪滔天壩欲摧,方圓數里怒驚雷。

    等閑鑄就軒轅劍,縛住蒼龍得勝回。

    第53法:第三句以“正是”二字作起者。

    例句:

    《江南逢李龜年》

    唐杜甫

    “歧王宅里尋常見,崔九堂前幾度聞。

    正是江南好風景,落花時節又逢君。”

    試寫:  

    《退休趣事》 

    吟詩作曲尋常事,摘豆收瓜汗里耘。

    正是休閑好年景,秧歌載月又逢君。

    第54法:第三句一二及四五六字用“如此”二字者。

    例句: 

    《張士誠席上作》

    元楊維楨

    “江南歲歲烽煙起,海上年年御酒來。

    如此江山如此酒,老夫懷抱幾時開。” 

    試寫: 

    《嘆三陪女》 

    花樓伴舞嫌歌短,酒席陪杯恐客遲。 

    如此人生如此女,何時噩夢醒來思?    第55法:第四句第一字用“又”字,第五字則用“一”字或“數”字、“幾”字,皆計算字也。

    例句: 

    《登山》

    唐李涉

    “終日昏昏醉夢間,忽聞春盡強登山。

    因過竹院逢僧話,又得浮生一日閑。”

    試寫: 

    《聞松花江汛急》

    浪撲肥田雨叫囂,大河上下惡滔滔。

    忽聞一夜雷聲響,又漲江頭幾尺高。

    第56法:末句七字中前后三字皆名詞,但以中間一字連綴之。

    例句: 

    《梅花絕句》

    宋陸游 

    “當年走馬錦城西,曾為梅花醉似泥。

    二十里中香不斷,青羊宮到浣花溪。” 

    試寫:   

    孤身月下溜河灣,曾記吟詩幾日閑。

    五里蛙鳴聲不斷,南鄉子到小重山。 

      本站是提供個人知識管理的網絡存儲空間,所有內容均由用戶發布,不代表本站觀點。請注意甄別內容中的聯系方式、誘導購買等信息,謹防詐騙。如發現有害或侵權內容,請點擊一鍵舉報。
      轉藏 分享 獻花(0

      0條評論

      發表

      請遵守用戶 評論公約

      類似文章 更多

      主站蜘蛛池模板: A毛片毛片看免费| AV免费播放一区二区三区| 性虎精品无码AV导航| 伊人久久大香线蕉AV五月天宝贝| 伊人久久大香线蕉亚洲五月天| 免费无码AV一区二区波多野结衣| 日本国产一区二区三区在线观看| 亚洲性无码AV在线欣赏网| 国产99青青成人A在线| 国内精品一区二区三区| 亚洲精品无码久久一线| 精品亚洲麻豆1区2区3区| 国产成人啪精品午夜网站 | 国产欧美综合在线观看第十页| 国产午夜亚洲精品不卡下载| 亚洲综合色婷婷六月丁香宅男大增| 韩国三级理论无码电影在线观看| 国内精品国产成人国产三级| 草裙社区精品视频播放| 亚洲AV综合色区在线观看| 免费网站看V片在线毛| 亚洲高清国产拍精品青青草原| 第一亚洲中文久久精品无码| 亚洲午夜无码久久久久蜜臀av | 午夜夫妻试看120国产| 中文字幕人妻日韩精品| 爽爽影院免费观看| 99久久婷婷国产综合精品青草漫画 | 亚洲一区二区精品偷拍| 人妻丰满AV无码中文字幕 | 国内大量揄拍人妻精品視頻| 欧美综合婷婷欧美综合五月 | 亚洲熟妇无码乱子AV电影| 国产久9视频这里只有精品| 中国女人高潮hd| 免费无码成人AV在线播放不卡| 国产乱码1卡二卡3卡四卡5| 97视频精品全国免费观看| 男人J进女人P免费视频| 亚洲人成电影网站 久久影视| AV激情亚洲男人的天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