辣味風潮冬日起 全國吃辣排行榜
雖然辣椒傳入中國的時間不算長,但是辣椒在中國廣泛流傳,在各菜系中都能見到它們的身影。 辣椒,又叫番椒、海椒、辣子、辣角、秦椒等,是一種茄科辣椒屬植物,以紅色最為常見。辣椒的果實因果皮含有辣椒素而有辣味,能增進食欲。辣椒原產自美洲的墨西哥,在明朝末年傳入中國。 最近在媒體上盛傳的一份“中國各省吃辣能力排行榜”使得“吃辣”這個話題在寒冷的冬日里“火熱”起來。該榜單指出中國吃辣冠軍省份是湖南,排行榜中稱,湖南以咸辣和酸辣、無辣不歡排行第一位;以“老干媽”為代表的貴州省的辣椒辣得刻骨銘心排行第二位;號稱以麻辣味特色的川渝兩地并列排在第三位。 而在榜單末的是福建省,原因是閩南一帶排斥吃辣,而附近的廣東潮汕地區的飲食習慣也相近,因此準確來說,中國最為排斥辣椒的三個群體是:閩南人、潮汕人和客家人。 排在榜首的湖南省,吃辣的氣勢壓倒一眾號稱吃辣天堂的地方,因為湖南人好用新鮮辣椒或者干辣椒炒菜,無辣不歡,臨近吃飯時你若走到居民區,家家抽油煙機冒出濃濃辣味,即便是沒放辣椒炒菜的鍋子也能炒出中辣的水平,實在讓人不敢輕視。 湘辣代表菜 爆辣椒
火大、鍋紅、油香、辣椒、豆豉、大蒜,是“降龍十八掌”的十二字真訣。猛火之上的鐵鍋里澆上滿滿一勺油,干豆豉嗆鍋之后倒入拍軟的整只辣椒,頓時狼煙四起,風云際會,宛若搏殺之中的萬里沙場。剎那之間,青椒浮起白里帶黃的焦皮,撒上一把鹽,將拍碎的蒜瓣倒入,以掌力運之鍋鏟,使勁搓壓,只等料香透入、椒身酥軟,便可出鍋。 爆辣椒就如喬峰降龍十八掌之絕技,亦如湖南人之性格。 剁辣椒
剁辣椒是湘菜配菜的好輔料,有名的如剁辣椒魚頭、剁辣椒蒸排骨、剁辣椒蒸牛蛙等等,大片大片紅通通的剁辣椒放在這些主料上蒸,滿桌增色,香辣濃郁。經過工藝改良的剁辣椒蘿卜、剁辣椒子姜等調味品,一日三餐均可食用,深受男女老少的喜愛。 酸辣椒
湘菜中有名菜肴如酸辣雞雜、酸辣雞丁、酸辣排骨、酸辣椒蒸魚頭等等,令諸多食客大為贊賞。可酸辣椒再好再香再開味,始終也是個配菜,撐起了那些主菜的門面 貴辣代表菜 一般貴州人家里,基本備有四種辣椒:辣椒粉,專門為葷菜配蘸水的;油辣椒,這是為吃粉、面用的;泡菜類型的糟辣椒,剁得碎碎的,這是專門炒菜、炒飯用的;干的紅辣椒,炒菜時下鍋煸炒。冠軍理由:貴州的辣,種類齊全,辣得刻骨銘心,讓人想起來胃就會一陣絞痛。 貴州辣子雞
由特色的糍粑辣椒與雞肉一起炒制而成,兩種食材的味道相互交融在一起,沒有那種川版和湘版的火爆,卻更加綿綿悠長,刺激著你的味蕾,好吃的讓你停不下口。 老干媽麻辣醬
陶華碧老干媽牌油制辣椒是貴州的風味食品,以香辣而聞名。深炸過的焦黃色辣椒、大蒜、洋蔥,拌之以大豆和花生,這一切使這種辣醬具有無以倫比的味覺層次感和口感,再加上一點四川胡椒,刺激你的味蕾。
川渝辣風味 巴蜀一帶人講究辣椒入到菜里面的味道,辣的味道都在那紅油里,滿桌辣菜看起來讓人想起“全國山河一片紅”的名句。那種酷辣和酷麻,讓你眼冒金星,吃罷有頭重腳輕的感覺。
紅油味把小鍋菜油燒熟,稍冷卻后倒入海椒面即成紅油。紅油肚片、涼拌白肉等大都使用紅油海椒。小吃中的紅油水餃、擔擔面等則用紅油作調料。 麻辣味將炒熟的花椒面拌入紅油海椒,味道又麻又辣。麻婆豆腐、燈影牛肉等都屬于麻辣味。 醬辣味以郫縣豆瓣醬為代表。此醬紅色,有醬辣香味。在回鍋肉中加入郫縣豆瓣、永川豆豉等佐料,待辣豆瓣的香味進入肉片后,再放入蒜苗、蔥節略加翻炒起鍋。 魚辣味在泡菜壇中泡上紅海椒,稱為魚辣子,把魚辣子剁成碎末,同姜末、蒜末、蔥末等調料爆炒肉絲,盤中不見魚而有魚香味,稱為魚香肉絲。 糊辣味把干海椒去籽切成短節,放入熱油中爆成似煳未煳時,呈深紅色,具有油爆海椒的濃郁香味。宮保肉丁、宮保雞丁等都使用煳辣子。
干辣味將紅海椒曬干后搗成面。小籠米粉蒸牛肉,出籠時在牛肉上撒一小撮干海椒面。川南火鍋的鹵水中除了放辣豆瓣細末外,也要放干海椒面。 腌辣味把洗凈晾干的紅海椒搗碎,拌入鹽、生清油、白酒和香料等,晾干裝入壇中封口放置,即成海椒醬,炒菜時放入海椒醬可使辣味更濃。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