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孟村遺址 下孟村遺址位于長武縣冉店鄉下孟村西的臺地上,面積約 15 萬平方米,文化層厚 2-4 米。 1961 年 11 月四次發掘 2000 平方米,揭露了仰韶文化的方形圓角半地穴式房址、窖穴、陶窯、墓葬等。出土彩陶缽、陶罐、尖底瓶;石斧、刀、錛、鑿、石球;骨鏟、針、鏃等。該遺址 2003 年 9 月 24 日被公布為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長武縣下孟村遺址 2012-7-23 0:06:36 來源:三秦游綜合 1959、1960年,陜西省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考古人員,在冉店鄉下孟村,兩次發掘仰韶文化類型的氏族村落遺址。出土較完整的方形、圓角、半地穴式居屋7處,灰坑107個,陶窯5座,甕棺葬8座。出土原始生產工具和生活用具80件。石器有斧、刀、錛、鑿、網墜、紡輪、圓球;骨器有鏟、錐、針、箭頭;陶器有黑、灰及彩陶缽、盆、罐、細泥紅陶和夾砂粗陶。紋飾有繩、線和堆紋。考古證實,母系氏族先民在今長武一帶的活動,延續了相當長的時期。仰韶文化類型下孟村遺址的發掘,為研究新石器時代中期,母系氏族社會繁榮期的村落布局、經濟形態、社會組織及社會性質具有重要價值。 下孟村遺址位于長武縣冉店鄉下孟村北臺地上,屬新石器時代仰韶文化遺址。1958年發現,1959—1963年由陜西省考古研究所與西北大學聯合發掘。遺址面積約15萬平方米,文化層堆積2—4米,從下到上可分為半坡類型、廟底溝類型。共清理出房址7座,均為方形圓角半地穴式,以坑壁為墻,居住面和墻壁均抹草泥土,居住面中部有圓形或瓢形灶坑,后都有保存火種的陶罐,門開在房屋的東壁上。另清理出窖穴107座,有圓底形、長方形、鍋底形、橢圓形、不規則形等,其中一些袋狀坑底部有二層臺階或三層臺階旋轉而下,有些窖穴抹有草泥土并經火烤過,堅硬平整。據已發掘的情況看,住宅附近有許多灰坑,灰坑與居室相互打破或迭壓,證明原始人在此居住延續甚久。同時清理陶窯5座,分豎穴和橫穴兩種。其中豎穴窯3座,由火口、火道、窯室等幾部分組成;橫穴窯2座,由火口、火膛、火道、火孔、窯室等組成。其橫穴窯結構與半坡Y3基本相同,惟窯箅四周為10個梭形火眼,與半坡的長方形火眼不同。此外,還清理出甕棺葬8座,出土陶器、石器、骨器多件。 下孟村遺址出土陶器以細泥紅陶和夾砂粗陶占多數。器形有紅陶缽、紅陶碗、杯口尖底瓶、二層臺口尖底瓶、粗砂陶罐和甕、曲腹缽、罐,另外還有灰陶大口小底缸和灰陶瓶。紋飾多見弦紋、繩紋,彩陶紋飾有勾葉、圓點、黑寬帶紋,有些彩陶帶有白衣。石器有斧、刀、錛、鑿、網墜、紡輪、球等。骨器有鏟、針、箭頭等。還發現有陶銼、陶紡輪、陶刀、蚌刀和蚌飾。在陶器中有一件三足罐,屬老官臺文化的遺物,出自最早的地層。 下孟村遺址的發掘,主要收獲是從地層上證實了老官臺文化早于仰韶文化,而仰韶文化半坡類型早于廟底溝類型。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