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品人生 人茶幾上的茶香不經意間從杯里溢了出來,嗅著茶香,不由發出一絲感嘆,人生不就是一杯茶嗎。它散發出的淡淡清苦,微微的香甜,是否就是人生的真諦呢。人們常說;人生如夢,轉眼就是百年;的確如此啊。忙忙碌碌,不經意間早已過了甲子之年,我認為,人生不僅如夢,也似茶,這并非我愛茶的緣故。眾所周知,茶是一種有靈性的東西。三品人生,三品其芬芳之啜其味。但,不僅是三起三落,而是幾經沉浮,方可品出其中精華。 茶本身有著一種清香,是草木的香味,更是來自于泥土淡淡的芳土之味。于是在茶的苦味中就有一種清高,不是孤芳自賞的傲氣,而是更像是一種隨意的悠然。茶的味道給一切都渲染上了草木的清香,讓一切都在著淡淡的苦澀中超脫出世俗的禁錮,能讓人在煩躁時尋找到一種自然, 怪不得有人說人生若茶,果然如此。在沉沉浮浮之中發出自己的清香,即使在過程中有段令你傷心的過程,但是,沒有經歷開水的煮沸,沒有經歷上上下下的沉浮,又怎能展現自己的價值呢。 初品人生----,猶如新茶初烹,其香自得,也是剛剛開始品味生活,享受生活時,人們總會首先著眼于生活的美好與向往,安于會有余糧溫飽的安逸。在贊美山水之永恒,靈動時也會留得一些現實,使之在美好,幸福的生活中沉醉,開始試圖淡忘不快與失意,并從中尋找閃爍的美麗,在困境中學會敞帚自珍。 初品人生,就會學到遵循生命的甜蜜。這一點,講的就是自小學到初中直至文革,剛開始就安于;好好學習,天天向上;的飯來張口的豐衣足食,無憂無慮的平民生活。當文革狂潮打碎了校園之夢,雖不解卻也無奈。然而,困惑中的我們除了不解只能隨文革洪流隨波逐流,任其東西了。 在品人生----如烹茶入半,雖苦澀卻正是濃郁醇美之時。此時,唯有將苦澀與醇香一同品味才能解得其中味。人生不得意,十之八九是一味躲閃或沖殺及盲目樂觀,一味悲苦,都不是主旋律的征調,而是轉換一個心情,與前進中轉變苦澀這一味悠長的滋味或另一種不同的醇郁。于是,我們有了上山下鄉,有了苦中作樂,由苦變甜的過程,有鳳凰磐涅,蒼鷹啄喙的新生。雖曲折艱難而又令人難以忍受,但畢竟挺過來了。為此我們曾哭過,罵過,甚至當過逃兵,公開咀咒老天對我們的不公,恨生不逢時,恨懷才不遇。于是,我們終日在艱難困苦的惡劣環境下體會著,堅守著醇香,自感壯志未酬也是一種苦。我們將它化作詩詞的醇香,從而體會拼爭換取夢想的歡暢,體會不得志的苦楚,繼而視其苦為一種財富,細細品味;我自橫刀向天笑,的灑脫。此時品味人生,茶香正濃處,正將苦澀釀為醇香。然而,未等品嘗,令人猝不及防,突如其來不可抗拒的返城大潮鋪天蓋地而來,于是,從那里來回哪里去,原地打了個轉,有各自回到了當年的出發點。 三品人生----茶到淡時方知味。此時,茶色以淡,茶香已逝,如清水無二,杯盞唇齒間茶香微存,而此中妙處正是茶香已然心中,飲清水亦芬芳。于是,面臨生活的困苦,平淡,令人難以忍受的種種窘境,無住房,無工作,尤其已成家立業的老知青額外還要多擔負上有老下有小的雙重生活重擔,苦不堪言。我們一身的技術,職務,榮譽,統統無用,一個個如同斷了翅膀的鷹似小雞般在地下四處覓食【找工作】。此時,什么茶對我們來說都索然無味,何況早已成為無色無味的清水了。或許我們難以行至如此之境,然而釋懷,或許正是一種解釋----一切從頭再來,無須再說什么了。**先驅孫中山說過;人生不如意者十之八九;此言不虛。;先看庭前花開花落,去留無意,望天上云卷云舒,任其自然;也只能如此。 三品人生,總的說來,一品甜蜜,二品醇郁,三品悠然。但,對于我們一代知青群體來說,真是有種哭笑不得的感覺,不僅來自曾經的彷徨與憂傷,更多的則是一種永恒而不斷地回憶與思考及苦澀的回味,真真切切的尚未品出香醇來,就人走茶涼。只有那崢嶸歲月,坎坷征途,流逝青春,不堪回首的上山下鄉往事,似那濃醇的茶香久久彌漫在心里----。 招林----12月20日拓荒牛書齋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