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寒
臘八粥過了臘八就是年
僧人吃臘八粥前祈福平安
孩子們被香噴噴的臘八粥吸引
配料選用五谷雜糧的天然植物
臘八粥
本報記者張致遠 攝影 王建中 俗話說“過了臘八就是年”,在中國的傳統(tǒng)年俗中,過年的一切儀式、一切準備工作就從臘八這一天開始。要說臘八當天最重要的事情是什么,無疑是喝上一碗熱騰騰的臘八粥。清代詩人李福就曾作詩 《臘八粥》:“臘月八日粥,傳自梵王國。七寶美調和,五味香糝入。”可謂是臘八粥的經(jīng)典注解。 ■美味來歷 相傳釋迦牟尼成佛之前,為尋求人生的解脫,舍棄王族生活,曾修苦行多年,餓得瘦骨如柴,奄奄一息。這時遇見一牧女送他乳糜,食后體力恢復,端坐在菩提樹下,于十二月八日成道。中國佛教徒為紀念此事,以米和果物煮粥供佛。因唐代即以十二月為臘月,故此日稱為臘八,所煮之粥稱臘八粥,也稱佛粥。 《百丈清規(guī)》卷二記道:“臘月八日,恭遇本師釋迦如來大和尚成道之辰,率比丘眾,嚴備香花燈燭茶果珍羞,以申供養(yǎng)。”陳耀文《天中記》記道:“宋時東京十二月初八,都城諸大寺作浴佛會,并送七寶五味粥,謂之臘八粥。《譬喻經(jīng)》謂諸谷米、果煮粥,取逼邪、祛寒、卻疾病。”佚名者所寫《姑蘇四季竹枝詞》中,有《臘八粥》一首,詠道:“霜降牽連五九風,粥名臘八菜名冬。調和百果成佳味,有碗先盛曝背翁。” 據(jù)了解,目前,蘇州大大小小的寺院,如寒山寺、西園寺、定慧寺等,都會在臘八煮粥施粥。臘八這一天寺院施粥,原來主要面向貧苦百姓,是寺廟回報社會、傳送佛緣之舉,現(xiàn)在除了關心福利院老人、貧困戶外,施粥更多代表著新年寺院傳達給大家的第一聲祝福。臘八去寺院要上一碗粥,有著新年討個好彩頭的寓意。 臘八粥配料: 可以依個人口味而定 今年的臘八粥里都有些什么料?記者在廚房里數(shù)了數(shù),除了主料大米外,能看到的輔料至少有十幾種,包括糯米、蜜棗、紅棗、花生、赤豆、蓮子、黑米、桂圓、核桃、枸杞、松子、瓜子、荔枝、米仁等。“今年準備的輔料種類特別多,傳統(tǒng)的臘八粥其實沒有這么多樣東西,最早的時候能有個四五種就很不錯了。”寒山寺寂賢法師說。 實際上,臘八粥到底應該用多少種食材并無定論。以前,臘八粥因用料不同又有“八寶粥”、“七寶粥”、“五味粥”等名稱,而現(xiàn)在,臘八粥的配料更可以依個人口味而定——一般的有大米、花生、綠豆、紅豆、蓮子等,其他還有扁豆、紅棗、桂圓、山藥、百合,枸杞子、薏米、小米、其他豆類等輔料。如果是自己煮臘八粥,那么放什么配料,放不放糖,都可以由你說了算。 燒粥秘訣: 七八分火候就要起鍋了 雖然食材的種類可以自由選擇,不過燒出一碗美味的臘八粥的訣竅,可不只有“大火煮一小時”這么簡單。寂賢法師介紹,在燒粥前要做的準備工作可不少,比如燒臘八粥用的花生、黃豆、赤豆等都要先蒸熟,瓜子、桂圓則要剝殼,枸杞等要把壞的挑掉。為了保證口感,輔料的占比并不是越多越好,“我們燒的臘八粥,米和輔料的配比大約在6:4。” “燒粥還有一個訣竅是要掌握火候。”寂賢法師說,“如果把臘八粥完全燒好才起鍋,那么等到真的要吃的時候,火候就過了。一般來說,燒到七八分火候、也就是上層還有一點稀的時候就起鍋,然后靠粥本身的余溫悶一段時間,這樣等到吃的時候,無論是溫度還是火候都會剛剛好。” ■美味尋訪 昨天下午2點多,記者來到寒山寺,還未踏入寺院后廚,粥香早已傳來。進門一看,只見一口大鍋冒著騰騰的熱氣,數(shù)名義工正在忙碌著。寒山寺寂賢法師告訴記者,今年煮粥的規(guī)模為歷年來最大,光是大米、干果等原材料就準備了7噸多,估計能煮出20多噸的臘八粥。“因為量比較大,寺院在元旦前就開始準備食材,提前兩天就開始煮粥了。臘八當天,所有的臘八粥都將免費發(fā)放給市民和游客。”寂賢法師也發(fā)出倡議,前來領粥的朋友最好自帶碗具,這樣可以減少一次性塑料碗的使用,從而減少浪費以及保護環(huán)境。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