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潤湯(蔣士英) [組成] 山梔10克 密蒙花10克 連翹10克 桑葉10 克甘菊10克蟬衣6克薄荷6克淡竹葉10克木通6克 [功效] 清宣潤滋上焦。衛氣燥熱。 [主治] 秋季上呼吸道感染,或急性支氣管炎以平咳為主證。中醫辨證屬燥熱病邪侵擾上焦頭目者。癥見咽喉疼痛、牙齦紅腫、雙目干澀、口唇干燥、鼻孔內燥、口微渴、舌邊尖紅、.脈數而浮。 [用法] 用適量清水浸透藥物30分鐘。置火上煮沸5分鐘即可。每日一劑,一劑二煎,共取汁約200毫升。分早晚二次服。 [方解] 證因秋季感受燥邪,而致干咳諸癥。燥熱病邪上擾頭目,治宜清輕透邪,清心宣肺。心肺同居上焦,故方中以桑葉、 蟬衣、薄荷宣肺解表,清輕透邪;山梔、淡竹葉、木通清泄心火,導熱下行;密蒙花、甘菊甘潤滋燥,清熱透邪。諸藥合用,肺氣清,心熱除,燥邪無根,咳嗽自止。 [加減] 如咽痛加牛蒡子、鳳凰衣,目赤加夏枯草,耳鳴加苦丁茶,便秘加萊菔子,咳痰不爽加苦桔梗。 [按語] 秋燥干咳最難速愈,宣肺不可傷陰,潤肺不可戀邪,所以選藥一宜質輕,二宜量輕,以輕可祛實邪,法宗吳氏“治上焦如羽。”臨床用藥不可不慎。 (典型病例] 馬××,女,16歲,1989年9月25日診。 患者咳嗽已半月余,經服多種中西止咳藥無效。x線胸透:肺部無實質性病灶。初起口唇干燥,繼而鼻孔內干燥,咽喉疼痛。夜半咽喉感癢即頓咳不止,咯痰稠粘且少,右側牙齦紅腫,偶爾有耳鳴作響,雙目干澀而燥,大便秘而不暢,西醫診為急性咽喉炎。咽喉深部及兩側充血,舌邊尖紅、苔白兼略黃,脈寸口細數。正值秋令燥邪時季,證屬燥邪上受,肺氣受郁。治擬清潤湯加減:冬桑葉10克,野菊花12克,連翹12克,蟬衣6克,桔梗12克,淡竹葉10克,木通3克,苦丁茶12克,萊菔子15克。煎法:取鮮蘆根30克煎湯去滓,以湯代水浸入以上諸藥,香氣出即頓服,不可久煎。繼服3劑后,咳嗽減半,夜臥得安,雙目潤;再進3劑耳鳴停作,夜間已不再咳嗽,惟大便仍不暢,目干燥,牙齦尚腫,隨投當歸龍薈丸6粒,合湯藥吞服。3日后舌苔由薄黃轉白,目燥齦腫皆消。囑其每日以青皮甘蔗代水常嚼不斷,一周后諸癥盡祛。 附 蔣士英簡介:浙江中醫學院教授,從事中醫工作50余年,擅長治療外感溫病。 通信地址:浙江中醫學院杭州市青春路。 郵編:310009 |
|
來自: 學中醫書館 > 《1、內科醫案藥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