問曰:拳法由何得精也?答曰:在熟不在多。 歌云:拳法千般與萬般,何能精透無疑難?需秘密處無若漏,一熟機關用不完。 解讀: 這首歌的中心思想誰說,練拳的要點在于重點招法的熟練,而不在于練得套路多。 “拳法千般與萬般,何能精透無疑難”?拳種、拳法那么多,數都數不清,不可能完全精透。就是某一種拳術也不可能完全精透,但關鍵地方不要遺漏,何處是關鍵地方?歌里指出:“需秘密處無若漏”。一般來說,師傅秘傳的地方就是關鍵的地方。“無若漏”,“若”是南方話,是“選擇”的意思。對于“需秘密”的東西,不要選擇,不要漏掉,哪怕只是一兩個最關鍵的技法,如果能熟練地掌握了,那就“一熟機關用不完”。 當然,現在的師傅一般不那么保密了,他會告訴你哪里是關鍵,可惜你自己往往理解不深。 學拳要從具體的一招一式學起,后來可能涉獵的多一些,但是最后還是要回到這一招一式里來,煉精自己看家的幾招,把大千世界的千招萬招精華,都融入到這一兩招里來。“不怕千招會,就怕一招精。” 從“認識論”的角度講,人的認識總是從“個別”到“一般”,再從“一般”到“個別”,不斷深化進行的。人不可能一下子認識整個世界,他必須分門別類的,分“科”地進行研究,這就是“科學”,各“科”的成功有不斷融合,不斷深化,使人類的認識向著更精細,更深入的方向發展。這種從“個別”到“一般”,再從“一般”到更深化的“個別”的認識過程永遠不會完結。 一粒沙子里有大千世界。 你看,一粒沙子里有分子、有原子,有物理學,有化學,有地質學,有建筑學。就是頂尖的科學家也不可能能把一粒沙子完全搞清。 拳也是一樣,比如在“崩拳”這個招法里,有手法,有身法,有步法,有攻法,有守法,有橫勁,有豎勁,有陰陽變化。真正把這個“崩拳”搞清楚了,也就掌握了最基本的拳理,再學別的也就好理解了,這就叫“觸類旁通”。 反過來說,在其他招法里,也有它獨特的手法和勁路,如果你能把這些手法和勁路再融入到你的“崩拳”里來,那就會越練越精,達到“一招應萬變”的程度,于是有了“半步崩拳打天下”的傳說。“一招鮮,吃遍天”啊。 有道是“學拳之初,宜約不宜博。既精之后,宜博不宜約”。“約”者,少也,“博”者,多也。在學拳之初,要少學一點,學精一點,因為“少則得,多則惑”,“貪多嚼不爛”。學精之后,就要廣泛涉獵,汲取各拳派的精華,融百家于一身,方成大家。 有的人總是貪多嚼不爛,淺嘗輒止,說起來這也會,那也會,用起來一無所長,一輩子就廢了。 當然,還有一輩子在“拳架子”上下功夫的。上躥下跳,令人陶醉。“一熟機關用不完”,說的是用法熟,拳架子再熟,不練用法,一個“機關”都不會有。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