補肺阿膠散 方劑來源 宋。<小兒藥證直訣)。原書正名阿膠散。湯劑,名補肺阿膠湯。 組成與用法 阿膠45克 牛蒡子7。5克 杏仁7粒 馬兜鈴15 克 糯米30克 炙甘草7.5克 上藥共研末,每用3—6克,水煎服。也可用飲片作湯劑水煎服。 功效與主治 功能養陰補肺,止咳止血。主治陰虛火盛,咳嗽氣喘,干咳少痰,或痰中帶血,咽喉干燥疼痛,舌紅少苔,脈細數。 現代臨床 常用于治療肺結核,慢性支氣管炎,支氣管擴張,百日咳,又有用于治療咽喉炎,內痔出血等病癥。例如: (1)肺結核 本方加減治療。病程較長者,可加百部、黃芩等;反復咯血者,加藕節、白芨、白茅根等;潮熱者,加青蒿、地骨皮、白薇等,盜汗者,加浮小麥、糯稻根、五味子等;口干甚者,加生地、天花粉、石斛等。 (2)支氣管炎 本方加減,治療慢性支氣管炎。痰多者,可加瓜蔞、貝母;咳血者,加仙鶴草、白茅根;咳而兼喘者,加蘇子、葶藶予,并合用七味都氣丸,氣虛者,加黃芪、黨參。 (3)咽炎 本方加減,治療肺陰虧虛型慢性咽炎。咽痛明顯者,可加射干、玄參、生地,咽部有異物作梗感者,加香附、郁金、合歡皮,兼有氣虛者,加黨參、黃芪;伴腎陰虛者,合用六味地黃湯加減。 (4)內痔出血 本方加元參、銀花、赤小豆、天花粉等,治療反復便血2年余,每次排便后血流如注,色鮮紅,伴大便秘結、咽干、舌紅脈數 者。結果。服藥2劑,便血止,大便暢,原方化裁6劑,以資鞏固(《黑龍江中醫藥》1986年第4期)。 應用要點 主要用于治療肺陰不足,陰虛火旺引起的咳嗽之證。方用阿膠、糯米、炙甘草養陰止血,配以杏仁、牛蒡子、馬兜鈴止咳,為其配伍特點。臨床應用以干咳少痰、咽痛干燥、舌紅少苔、脈細數,為其辨證要點. 臨床如見虛火旺者,加青蒿、地骨皮、白薇;痰血者,加白芨,白茅根等,咽痛者,加生地、玄參;肺陰虧者,加麥冬、玉竹,久咳氣虛者,加五味子、黃芪、黨參,肺腎兩虛者,合用參蛤散。 肺虛無火,內寒咳嗽者忌用。 歷代方書中與本方同名者,尚有<太平圣惠方> 補肺阿膠散,由阿膠、山藥、人參、五味子、白術、麥冬、炮姜、杏仁、桂心組成;功能補肺益氣;主治肺虛氣短,咳嗽聲微,四肢乏力.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