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作文專題講座
一、指導思想:
在新課程理念的指導下,用新的作文教學觀引領我們的教學,使全校的作文教學充滿活力、注重體驗、強調感情、多元評價,讓以人的發展為本的思想貫穿教學始終,進一步打造作文品牌,使實小的作文教學更上一個新的臺階。
二、達成目標:
發展教師的持續學習力,增強自身的文化底蘊,提高教師的理論研究水平。繼續完善一個科學的符合小學生認知規律的,能充分控制學生語言智能的作文訓練體系,培養學生的聽、說、讀、寫的可持續發展能力,成為善交際、會表達、能創造的特設學校。
三、訓練點:
低段:
1、學會把句子說完整;學會用表 示 色彩、聲音、地點的詞語;學會正確運用形容詞、數量詞;學會把一句話說具體。
2、學會準確能使用動詞、發揮合理想象、抓住物品的外形特征,描寫一種水果的特點、生動描寫動物的外形、向別人詢問、用準確的動詞學好人物的動作,利用已有的圖片進行說話。
3、學會使用連貫的動詞;形象逼真地用好像聲詞;用連詞把一段話寫完整;學會合理想象、運用比喻手法描繪事物;學會仔細觀察,寫好天氣;學會抓住特征寫植物;學會用擬人的手法描寫事物。
4、學會仔細觀察圖畫,先概括,后具體;學會仔細觀察事物的變化;選好觀察點寫景物;對話描寫要簡潔明了;學會描寫人物外貌,把事情的先后順序寫清楚;發揮合理的想象。
中段:
1、按順序把一段話寫清楚;學會把一件簡單的事情寫完整;在活動中寫好人物的神態;在引文中插上想象的翅膀;人物的對話要清晰明白;外貌描寫要逼真;學會抓住特征寫清事物形狀;心理活動描寫要真切。
2、準確描摹身邊的小物品;學會把一件事情的經過寫具體;學會分步驟描寫事情的經過;學會描寫動物的生活習性;學會運用修飾手法寫景物;把人物事物的特點寫生動;描形摹狀,寫好事物。
3、運用語言描寫,體現人物性格特點;描寫人物外貌,突出人物性格特點;仔細觀察小動物的特征;關注動物與人的情感;抓住景物特點,有順序的寫好游記;通過人物心理描寫,反映人物的內心世界;講究詳略,突出重點,大膽想象,讓思維自由飛翔;寫出水果鮮明的特征。
4、點面結合,烘托氣氛;細心體會生活,把事情經過寫具體;仔細觀察事物,寫出它的鮮明特征;按一定的順序,寫好場面;寫好人物的言行,體會濃濃的親情;注重細節描寫,抒發內心的感受;學會寫出事情的高潮;學會描寫景物的變化。
高段:
1、學會在敘事中抒情;調動五官,在活動中觀察與體驗;學會運用典型事例,塑造人物形象;抓住人物的言行,表現人物的品質;細致、準確地描摹事物的特征;人物觀察要有順序;運用修辭手法把景物寫逼真;學會把所見所聞寫具體
2、學會用正確的格式寫好書信;觀點鮮明、材料突出;讀好書、知其意、寫體會;理解材料,學會擴寫;發揮想象、合理續寫;用心體驗、選材貼切;抓住特點、描寫自我;學會表達、抒發真情。
四、訓練形成和方法
1、低段要求:
教會學生想象首先要讓學生敢想,什么都可以想,什么都可以的聯系,這樣才能使想象豐富起來。讓孩子看見眼睛看不到的世界,打開兒童的想象之門。
低段學生通過聽故事、看畫圖,結合生活實際等途徑進行作文訓練,初步學習較系統的基本寫作方法,學會運用多種句式和多種表達方式來表達完整的意思,形成初步的想象和思維能力。說話做到口齒清楚,聲音響亮和態度自然。學會寫簡單的應用文。
2、方法:
(1)剪圖貼圖寫話:手巧心則靈,充分運用剪貼畫,讓學生自由敘述;可將報紙或廣告上的生字剪貼成圖案,剪動物圖案說童話故事更好
(2)畫圖涂色寫話:涂鴉是孩子的最愛,學生根據老師所給的圖畫(可結合教學內容或班上發生的趣事),涂上自己喜歡的顏色。(邊涂邊自言自語)老師可適當給一些規范的句式,讓孩子用拼音或已掌握的漢字進行初次的寫作嘗試。
(3)閱讀連環畫寫話:指導學生按順序仔細觀察多幅圖畫,充分發揮想象力,組織語言,獲得初次創作的愉悅(可以利用繪本讀物或實物投影連環畫,指導學生觀察——說話——寫話)
(4)看圖想象寫話:課前讓學生收集感興趣的圖畫(也可以教師提供),展開豐富大膽的想象,編成一段故事(可以小組合作完成)畫圖的內容盡可能廣泛,可以展現生活或景物(漫畫、風景畫均可)
(5)結合課文插圖寫話:充分利用現有的教材資源,把課文中的插圖內容擴展成一段話(先指導有序觀察,在交給一些構段方式,“總——分”“因果...并列”等;說話后再寫下來。)
(6)模仿編故事:老師聲情并茂地講一段童話故事,強調故事的結構,讓學生模仿故事的結構編寫童話。
(7)繪畫童話作文:(可與美術課整合)學生畫出自己喜愛的動物,先引導孩子確立動物之間的角色關系,編一個合理的童話故事。(還可以剪貼,把喜歡的動物剪貼下來編故事。反過來,也可以給一個量話來“設計圖畫”)
(8)構思新童話:老師給學生講述課文中的童話故事,學生在原有故事中加入新角色,虛構故事情節,寫出新童話、也可以把課文中的童話人物提出來,大家討論可以增添些什么角色和情節。
(9)收集材料,編寫童話:老師確定主題,學生分頭收集科學知識的資料。小組交流,確定故事發生的時間、地點、分配好角色,創編故事情節,自由編寫童話。(以童趣為主)
(10)給一個常用句,造長句,規定字數。先在課堂說話,再當作家庭作業或課堂作業來練筆。(如:下雨)
眾所周知:作文是聽、說、讀、寫綜合能力的體現,要檢驗你是否是一位合格的語文教師,勿需考試:一手漂亮的鋼筆字,一口流利的普通話,一篇充滿真情的文章,這三道題足 以發現你的語文教學功底。
作文并非到了哪個年級才作文,一單元上完了才想起該叫作文,心中一定要有“大作文”,建立大作文觀(生活處處皆作文)。要有序列地、循序漸進地訓練。千萬不要放棄每一個孩子(尤其是對文字和語言不敏感的孩子)。努力為他們搭建成長的平臺。(發揮同桌和四人小組的力量,給那些不敢在班上發言的孩子創造一些說話的機會)
用放大鏡在孩子習作中尋找“閃光的詞句”;時時處處把“小練筆”裝入心中。盡可能每周指導一篇大作文并及時反饋批改和點評的信息。努力讓孩子在同樣的習作中汲取營養,不斷提升自己的習作水平。
能讓學生議論紛紛,細心讀書;讓學生為表達而說,為需要而寫;能引發探究、培育創新能力,才是語文教學所千呼萬喚渴望出現的景。“生活處處皆學問,落花流水皆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