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良妹子一枝花 2013年的天氣好象真是有點怪怪。元旦后連續兩天都是日麗風和,到了第三天一大早卻刮起了大風下起了凍雨,氣溫也驟然降了六七度。 上午11:00,我例行的拿起“模范丈夫菜籃”,踏上了退休公務員的“買菜之路”。由于車輕路熟,不一會兒的功夫便到了我日夜思念的防城第一市場菜市口。 “芥菜多少錢一斤?”我看中了地上一大堆亂七八糟的青菜開始討價還價。 “3文,買畏。”賣菜的是個小女孩,報價雖然是“半崖客”, 但語氣卻是那么的熟悉與平和。 “給我要兩蔸。” 趁著小女孩拿菜過秤包裝的1分多鐘時刻,我開始打量眼前的小小賣菜人:兩個歪歪扭扭的菜籃旁邊,一張紅撲撲的小臉旦,粉紅色的風衣,1.2米個頭,10多歲年紀,一雙白里透紅的小手在寒風中瑟瑟發抖…… 離開了小女孩,我開始到肉攤魚攤等其它的地方繼續買東東。這一路上,我眼前不停地浮現著小女孩那雙白里透紅的小手,我不知道自己還要買什么或者已經買了什么?只顧不停地走路。 在返回的路上,我又經過小女孩的菜攤。只見賣青菜的小女孩還在那里一邊招呼顧客一邊小心奕奕地守護著地上還未賣完的青菜。 趁著小女孩不注意,我好奇地向旁邊幾個賣菜婆婆打聽她的情況。 經了解,小女孩今年12歲,是防城城區某小學五年級學生。爸媽都是那良人,五年前進城務工。爸爸兩年前在某建筑工地不幸負傷失去了勞動能力。為了解決一家4口人的生活,媽媽從去年開始在菜市口賣青菜。是典型的“自種自賣專業戶”。這幾天是元旦節日,媽媽本想多賣些菜卻不幸病倒了。為了不讓摘回來的青菜爛在家里,小女孩趁著學校放假獨自一人到市場上幫媽媽賣青菜。 哎,多么懂事的那良妹子!真是太巧了,近期我正想到那良鎮采訪《那良妹子一枝花》的同題散文素材,這不是“得來全不費功夫”的現現實實的人物原型嗎?我心里暗想。 “你是……”我說:“這么小的年紀,這么冷的天……” “崖媽看病去了。”小女孩見我認真打量她,局促之中,那良方言脫口而出。 “看病?”我故作詫異。 “今早我媽講頭痛,喊崖幫看攤。” “你爸呢?” “在屋夸,看佬弟。” “唔!好樣的!這菜總共多少?”我指了指地上還未賣完的青菜,說。 “磨有幾多了,10斤左右。”小女孩拈拈菜籃。 “給我要完。” 看著小女孩第二次為我打包青菜,我有點仿佛了。我不知道,我一下子買下這么多青菜是為了什么,但是我相信我的行為對她有用。我想,這小女孩目前最需要的不是路人的同情或可憐,而是來自最能體現自身勞動成果的一絲絲溫暖,如果我們能夠在可能的情況給予付出,那春天就離她不遠了。 臨別,我遞給小女孩一張卡片說:“我是某單位一個已經退休的法律工作者,有事叫爸爸給我打電話。”
|
|
來自: 昵稱15573131 > 《待分類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