婁門煙火
去年11月,我來到蘇州工作。對于蘇州,我一直心儀她的小橋流水、粉墻黛瓦、園林典雅,以及那些被人文典故所浸潤的舊時街巷。來蘇州之前,我曾打算暫居于某個名勝古跡附近,好與良辰美景為伴。然而安頓得倉促,最后暫居在東環路與日規路交叉的婁門街道一帶。
婁門一帶,勝景與古跡頗少。雖然移步數里即可到達東北街、拙政園,但是帶著目的的游玩終究少了種閑庭信步的情致,如此便墜入一般旅游的趣味之中。賞玩風物,貴在隨心所欲、信步所至,沒有預設的目標,只在不經意間驚艷,而后有所偶得、妙得。 見到婁門的第一眼,還是有種別樣的驚艷。沿日規路自西向東一路過去,皆是簡樸的商鋪,狹窄的道路,幾乎看不見一座高樓。街邊的菜場里,叫賣聲與討價還價聲不絕于耳。這里沒有高端消費場所,都是日常用品的買賣,熱鬧非凡。這些年輾轉漂泊于各大城市之間,見慣了高樓大廈、高速立交,倒是傳統的市井風味越來越少見了。這種風味雖然所去不遠,但是也飽含了一代人漸行漸遠的記憶。如斯景象仿佛讓人回到了童年的故鄉。 婁門,為古代城池的東北門。追溯穿越回去,眼前仿佛浮現出這樣的畫面——姑蘇古城晨曦微露,斑駁的城門緩緩推開,然后行人絡繹不絕,引車賣漿聲此起彼伏,繪織出一幅《姑蘇繁華圖》。真正的繁華,不僅是亭榭樓臺綿延,更是市井煙火彌漫。唯有樓臺,沒有煙火,那不是真正的繁華。 來蘇州才幾天,沒有幾個朋友,夜晚看著東環高架上閃爍的路燈向遠方無限延伸,直至模糊。獨在異鄉,且是人海茫茫的大都市,人心是很容易孤獨的。獨自拾級走上天橋,看到很多年輕人成群地從園區返回婁門的社區。他們多是園區的外來務工人員,上班在園區,租住在婁門,大抵因為婁門生活便利,消費不高。 這些年輕的臉龐來自五湖四海、全國各地,都是為了年輕的夢想而來。可是,夢想如同夜空中的星光,有時會高處不勝寒。再遠大的夢想,都需要一種市井煙火氣息來溫暖,來給予溫馨、地氣與生機。記得童年時,我問外公,《三國》和《水滸》你更喜歡哪部?外公說他更喜歡《水滸》,“因為《水滸》里有更濃郁的市井煙火氣息”。那時的我無法理解。而如今,隨著人世閱歷的增加,我開始明白,市井煙火,乃是世間大美,最接地氣,也最具人氣。 從天橋上走下來,婁門煙火,溫馨如夢。 □陳 進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