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洪山寶塔)
八十年代初,曾經在武昌洪山附近住過一段時間,洪山寶塔的身影一直印在喜歡古塔的思泉的腦海里。但,留在記憶里的古塔殘破不堪,岌岌可危。這次到了武昌,無論如何也要設法再看看它如今的模樣。
那天游覽其他景點,已經很疲憊了,便直接打車趕到洪山公園西口。  -
沒想到離寶塔還有不短的一段路。穿過公園,路過施洋烈士墓(下集),沿著山路,好不容易才找到了寶塔。
-
這座曾譽為“鄂中第一”的古塔,元代至元十七年(1280年)動工,歷時十一年,也就是至元二十八年(1291年)建成。
-
當時是為紀念附近的寶通寺開山祖師靈濟慈忍大師所建,時名靈濟塔。到了明代成化年間,塔隨寺名,改為寶通塔。但因坐落于洪山,人們還是習慣稱它為“洪山寶塔”。
-
據測量,洪山寶塔高45.6米,座北朝南,七層八面。一座磚石仿木結構的古塔,歷經七百余年保存至今不易。清同治年間曾重修;1953年又進行過全面的維修;1956年就定為省“文保”單位(這么多年過去,該升級了)。“文革”中又遭到破壞,上世紀八十年代后才修葺一新。
  -
古塔每層均用磚塊做出斗栱平座,并有塔檐,由下而上逐層內收。整座古塔結構嚴謹,體型壯麗,有“數峰天外洪山塔”之譽。
-
塔身各層各面均有佛龕,內供菩薩、羅漢、力士等浮雕像。
由底層小圓門入塔內,沿著狹窄的臺階盤旋而上,可達頂層。曾經可以登高遠眺,眼底盡收武漢三鎮景色。如今被高樓所擋,視野明顯受阻。
-
洪山寶塔的南面是寶通寺,被圍墻隔斷。想拍一張沒有遮擋的寶塔全景照,轉了一圈,找不到合適的位置。
為此,次日清晨再次趕到附近,穿過寶通寺,到達寺后,仍然沒找到拍全景的地點。在寺內看到的是,藏綠樹后面的寶塔頂部。  -
-
當天要離開武漢打道回府,接下來還有別的安排,也就沒有繼續“找角度”。
-
古塔附近有不少摩巖石刻,大多被雜草掩蓋,只找到為數不多的幾處。前一天尋訪古塔的途中遇一在校大學生,一路陪同,其中有些摩崖還是由小伙子在草叢中扒拉出來的。
-
這些摩崖石刻同樣屬于省“文保”單位,其中比較出名的“棲霞”、“云扃”等描繪洪山八景的石刻沒找到。 
 -
(待續。文字部分參考了網絡上的介紹和《中國古塔鑒賞》一書。感謝原作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