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清代“太上符急急如律令”背天師驅鬼圖花錢一枚 看過電視連續劇《武則天》的讀者朋友,也許對劇中道士袁天罡登壇作法禳災祈福的情景還有所記憶吧。只見他身披鶴麾手持寶劍,于念咒燒符之后驟然將劍往天空一指,叫聲“急急如律令”,頃刻間雷鳴電閃,天地為之變色。 那么,“急急如律令”這句咒語是怎么來的呢? 一種說法是,律令是傳說中一名周代人,據說他跑得極快,所以死后做了雷公的部屬。“急急如律令”,表示要如“律令”一樣迅速。《土風錄》曰:“令,音伶,律令,雷部神名,善走,用之欲其速。”《三教搜神大全》曰:“雷部有神名曰健兒,善走,與雷相疾速。”《搜神記》曰:“律令,周穆王時人,善走,死為雷部小鬼。” 最普遍的說法則存在于道教的知識譜系之中。道教咒語常用“如律令”、“急急如律令”、“太上老君急急如律令”。這是因為道教興起于漢代,而漢代的詔書和檄文中多有“如律令”一語,意思就是下屬要嚴格按照法令執行,在語氣上有違律必究的意味。這種申述法律、政令權威的官方套語,先是被民間巫師吸收。東漢巫師舉行“墓門解除”的解除文,簡單句式就是:“百解去,如律令!”后來也被道教吸收并廣泛應用,同時產生某些變革,主要是嵌入神仙名號,最常見的有“太上老君急急如律令”、“急急如太上老君律令”;有的還在后面加上“攝”、“敕”、“疾”等字眼,用來表示急急按照咒語之行,不得有誤。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