襄樊,封不住的歷史塵埃
備注:本博文背景音樂為“滾滾長江東逝水”,敬請欣賞。
襄樊有全國范圍內(nèi)最長最寬、規(guī)模最大、保存最完好的古城墻,有“華夏第一城池”美譽。

襄樊其實是襄陽與樊城的合稱,在古時是兩個城市,隔著漢水相望。襄陽的名氣似乎更大些,當?shù)赜姓f法:鐵打的襄陽,紙糊的樊城。琢磨起來很有些意思。
在襄樊,無法不聯(lián)想到歷史,太多虛虛實實的故事發(fā)生在這里。僅一部《三國演義》,就有太多精彩筆墨滴落于此,如三顧茅廬、水淹七軍等。
還有岳飛收復襄陽之戰(zhàn)、李自成進占襄陽之戰(zhàn),這個“兵家必爭之地”見證了太多的金戈鐵馬、風云際會。當然,還有那部《神雕俠侶》,郭靖抗擊蒙古大軍,楊過小龍女……
從東門口登上古城墻,來到仲宣樓。站在最高處,歷史的滄桑撲面而來。
仲宣樓是為紀念“建安七子”中成就最大的王粲而建。王粲字仲宣,旅居襄陽的16年是他文學成就最輝煌的時期。

漫步來到昭明臺,這座漢唐風格的樓臺是為紀念南朝昭明太子蕭統(tǒng)而建,昭明臺如今已經(jīng)成了北街的標志性建筑。
北街很值得一逛,是襄陽城里一條古色古香的街道,號稱“全國最長的步行仿古街”。兩旁排滿了茶館、字畫鋪、風味小吃店等。街上人還比較多,挺熱鬧的。
北街走到盡頭就是小北門,也就是臨漢門。當年武昌起義的革命軍就是從此門攻破襄陽。小北門外,漢水就在眼前。老人、小孩悠閑地在新建的濱江大道上散步。
襄樊最不缺的就是名人了,除了米芾,還有伍子胥、劉秀、龐統(tǒng)、杜甫、孟浩然……而最為人熟知,尤其襄樊人最引以為傲的,則是諸葛亮。
乘坐公交前往古隆中,諸葛亮在這里孕育形成了他的主要政治見解《隆中對》,群雄紛爭的天下形勢被隱藏在隆中的一雙慧眼所看穿。

一個人漫步登山,景區(qū)內(nèi)游人不多,倒是體會了別樣的幽靜。

隆中出名較晚,名人題跋沒有南陽武侯祠那么多,但我感覺這個地方更像隱居之地。

山不在高,有仙則名;水不在深,有龍則靈。隆中,就是這樣的地方吧。
傍晚來到米公祠,就是著名書法家米芾的故居。

祠中已經(jīng)很難覓到多少原貌原物,院中綠樹濃蔭,墻上寫滿米芾的作品,幽靜自然。

襄樊蕩氣回腸的歷史已成昨日。米公祠外遙望小北門,漢水從眼前緩緩流過,一如既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