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訊】12月9日消息,科學家近期進行了一項太空實驗,證實顯微鏡下的微型生命體能夠幸免于太空之旅。據悉,來自英國的科學家制作一個人造隕石,隕石里面放置著微生物,然后將這塊棒球大小的隕石附加在歐洲宇航局 Foton M3太空飛船的外部,測試是否微生物能夠幸存于太空往返之旅。 據了解,這塊人造隕石來自于蘇格蘭北部的奧克尼島,人造隕石中包含著微生物分子特征。Foton M3太空飛船在哈薩克斯坦Baikonur人造衛星發射基地成功發射,此次Foton M3太空飛船將攜帶著43項太空實驗,9月26日,Foton M3太空飛船結束12天太空之旅順利返回地球。蘇格蘭阿伯丁大學項目負責人約翰?帕內爾說,“我們對這項太空實驗都產生了很大的興趣,這塊人造隕石現已返回地球,其中的許多微生物成份都幸存下來。通過這項實驗,我們初步保守推斷簡單的生物體可以通過隕石幸存在地球表面上。”同時,這項實驗也暗示著微生物很可能會幸存于稍微略大一點的隕石之中。在此之前,科學家們也進行過人造隕石實驗,其實驗目的僅是測試隕石在進入大氣層時的熔化程度和狀態。 這項新的太空實驗是歐洲宇航局STONE項目的一部分,該實驗主要目標是測試人造隕石往返太空之中所產生的效應。帕內爾指出,這塊人造隕石直徑為2.8 英寸(合計7厘米),附著在Foton M3太空飛船外部,在從地球進入太空的過程中人造隕石被隔離起來,當它返回地球的過程中,它一直暴露在太空環境中。 這塊人造隕石具有碳球粒狀隕石的特性,像這樣的隕石包含著水和碳分子,具有生命形式的基礎結構。帕內爾說,“我們希望證實是否這種富含碳和水分子的人造隕石會損失大量物質,經實驗證實結果的確如此,四分之三的碳和水分子樣本都在太空往返途中消失。活的微生物很可能不會幸存于僅有棒球大小的隕石之中,這是由于進入地球大氣層時200攝氏度高溫足以穿透隕石,殺死微生物。但是,如果這塊隕石的體積再大一些,比如8英寸直徑(20厘米)。我們能夠完全確信這樣尺寸大小的隕石是不會被200攝氏度高溫穿透,因此如果這一尺寸的隕石中存在某些微生物,那么它能夠安全抵達地球表面。”他強調指出,對于微生物而言,它們的生命力很頑強,能夠幸免生存在巖石內部,科學家曾發現在地殼以下數千米處仍能存活著微生物。 這項研究顯示,行星間的生命體很可能會在不同的星體傳播繁殖,很有可能地球上就存在著來自外星球的生命,這符合“有生源說”的邏輯。有生源說認為來自宇宙空間的微生物或生 物化學物是地球上生命的起源,并且在宇宙的其他部分可能有適合的大氣狀況存在。如果用有生源說來解釋地球生命體的來源,天體生物學家認為地球的生命最有可能來源于火星。例如:研究顯示地球歷史上百分之五的隕石都來自于火星。 帕內爾強調稱,目前火星的表面完全荒涼,那里的溫度很低,氣候十分干燥,但是這種環境仍有可能孕育生命體。英國開放大學STONE項目科學家查爾斯?科克爾說,“在太空實驗中,研究人員將微生物脫水處理放在人造隕石之中,雖然微生物無法幸存下來,但是它們能夠保存得十分完好,或者說它們的生物特征和信號能夠保存下來。我們知道生命體可能從大陸轉移另一個大陸,但它們也可能在行星之間轉移。”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