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網絡上,我們能看到許多萌萌的動物圖片。圖片主角,有的是寵物,有的是野生動物。但你很可能沒想到,有些圖片看起來萌,但這種“萌”只是誤會,在所謂的萌圖背后,甚至隱藏著陰暗的現實。 以下為“百度知道”欄目網友“花落成蝕”的介紹: 人類的萌感來自本能,這種本能會讓人類保持對幼年個體的保護欲。 在網絡上,我們能看到許多萌萌的動物圖片。圖片主角,有的是寵物,有的是野生動物。但你很可能沒想到,有些圖片看起來萌,但這種“萌”只是誤會,在所謂的萌圖背后,甚至隱藏著陰暗的現實。 萌?別拿人類的表情套動物 為什么人類很難和動物交流,除卻語言因素,動物面部表情所表達的意義與人類不一樣,也是一個原因。 貓頭鷹 就拿貓頭鷹這種看一眼就能把人萌哭的動物來說,人類和它們之間就有許多誤會。這一大類鳥,大多擁有大腦袋、大眼睛,天生一副高冷的表情。它們偏偏有一種表情:睜大了雙眼,瞪著靠近的人類。這個表情實在是萌暴了! 然而,對于貓頭鷹自己來說,這種表情跟賣萌沒有半毛錢關系。它們這是嚇著了。對于許多貓頭鷹來說,防御天敵時有這么幾個階段:1 .把羽毛縮得緊緊的,貼在樹干上或是站得直直的,裝作自己是樹枝或是樹枝的一部分;2 .如果大動物接著靠近,它們會炸開羽毛,眼睛瞪得圓圓得,擺出兇悍的樣子,試圖把敵人嚇跑;3 .前兩步要都沒用,那就沒轍了,這時的貓頭鷹眼睛不光瞪得大,瞳孔也散大得很厲害,動作變得異常緩慢而僵硬,心跳快得不得了(上圖的貓頭鷹就處于這個階段);4 .嚇死了。 對于大部分動物來說,人類是一種可怕的動物。人類不覺得自己個頭大,是因為我們太熟悉直立行走。但對于動物來說,四足行走的哺乳動物更常見,因此會初見直立的人類時會以為他們背后還有半截身子,是個大的不得了的生物。大部分野生動物看到人類,逃都來不及,誰會給你賣萌啊。 再舉個例子,人類露出微笑,有高興、友善的意思。這其實是個奇怪的行為。對于大部分哺乳動物來說,“露齒笑”不是威脅,就是害怕——牙齒(尤其是犬齒)是武器,露出武器就是準備干架的信號。 如果你看過日本節目《狗狗猩猩大冒險》(又名《阿笨與阿占》),肯定會對黑猩猩小龐咧開嘴唇露出牙齒笑的動作印象深刻——這個表情也很萌,看著很歡樂很喜慶。但問題是,這個動作,對于黑猩猩來說,表示的并不是高興,而是害怕。許多馬戲團會逼著黑猩猩向觀眾露出笑臉,這種行為踐踏了動物福利。這就好比逼著一個人類用尖叫、抽搐來表示心情舒暢一樣。順帶一說,《狗狗猩猩大冒險》這個漠視動物福利的節目已經停了,年紀漸長的小龐脾氣越來越壞(對于黑猩猩來說這是自然行為,脾氣變壞是一定會發生的),在2012年將一名女士咬成了重傷,隨后在演藝圈退役。 萌?背后或許另有隱情 年前,有位攝影師在黑龍江東北虎養殖基地拍的群虎圖,在微博上博得了一片叫好聲。這群老虎看起來就跟一群貓似的,萌得熱鬧非凡。 虎群 但對于了解中國虎保護現狀的人看來,這些圖一點都不萌。 為什么? 首先,虎不是群居動物,它們在自然環境下,只要不是繁殖期會避免和同類見面,否則少不得惡斗。在人工環境中,讓一群虎生活在一起,實際上是有風險,并且違背了虎自身的天性。其次……你知道這些虎養來是干什么的么?虎活著的時候可以展覽,死了之后能賣錢,虎鞭什么的更是抓住了中國小男人們的小心思。 虎骨架 上世紀80年代,中國人搞定了老虎人工養殖過程當中的各種問題。于是準備大干一場,多養虎,取虎皮,割虎肉,抽虎骨,將虎變成商品。但隨即,一紙禁令打破了這些人的發財夢。但此時,中國的虎養殖已經成規模了。雖有禁令在不能合法交易,但私底下的虎制品售賣并不少。就拿黑龍江來說,黑龍江東北虎園有一口知名的玻璃酒缸,其中泡著4具成年虎骨架,旁邊赫然寫著虎骨酒780元一斤。 現在,你還覺得群虎圖萌么?
還有一個例子。 下面這張懶猴吃飯團圖,是不是特別呆萌? 懶猴吃飯團 可是,但這樣的“萌”,催生了一個罪惡的非法寵物市場。所有懶猴都有毒,為了防止它們傷人,販賣懶猴的人有可能在交易前剪去它們的犬齒。它們都是保護動物,販賣、飼養會將它們推上滅絕之路,是非法的行為。如果你前往東南亞,很可能會遇到當地人推銷懶猴,請一定不要購買。 懶猴拔牙 其實,關于懶猴的“萌”,曾在美國制造了一場大討論。野生動物保護者認為,寵物懶猴的萌視頻、萌圖的傳播,會讓罪惡的野生動物貿易越來越多,會讓更多人想去購買這樣的寵物,因此希望Youtube等網站把相關視頻給刪除。甚至有研究人員針對Youtube上的一段點擊量極高的懶猴視頻進行了統計研究,發現許多人有了購買欲望,但很少有人知道這背后的罪惡與真相。這樣把瀕危動物作為“可愛寵物”而宣傳的視頻,總體作用是消極的,會增加人們購買它的可能性,成為非法貿易的推手。 當你看到這樣的萌圖時,轉發前請想一想,自己的轉發,會不會讓這些萌物的生存越來越艱難。如果你看到有人售賣保護動物,可以舉報賣家。 萌?有的照片帶血 最近一年,印尼攝影師異軍突起,成為了生態攝影行業擺拍美圖的集大成者。 這幫人慣常拿出擬人化的動物照片,圖中的動物常常做出一些讓人匪夷所思的行為,再配上一些扯到信仰與終極關懷的文字,整個就是圖片版的心靈雞湯。但問題是,這些照片常常都是擺拍的,而且在拍攝過程當中經常會對動物產生傷害。 青蛙打傘 這張《打傘的青蛙》,就是如此攝影的絕佳范例。青蛙是兩棲動物,怕干燥甚于怕水,在小雨環境中反而更歡快,哪需要打什么傘。細看這片樹葉,根本就和樹樁不是同一種,絕對是插上去的。再看青蛙的膝蓋附近,隱約有出血的痕跡,這根本就是被人給盤弄傷了嘛。 先別急著聲討印尼人。在中國,有一個被稱為“拍鳥大爺”的群體,其中有不少人做過類似的事情,甚至做的更為過分。 鳥類哺育 看看上面這張圖吧,是否覺得照片里透出了濃濃的母愛?但問題來了。鳥兒很聰明,它們知道得在一個安全的地方哺育孩子。這樣一來,想要拍攝它們就不太容易。那為何圖中的巢周圍這么“干凈”呢?仔細看巢周圍的植物,被修建得干干靜靜。這樣的照片一拍完,巢中的小鳥必死無疑,一定會被掠食者發現。親鳥一季的努力,就此打了水漂。 這樣的例子還有很多。一直以來各種論壇里流傳著不少“擺拍經驗”。蟲子太愛動,難得拍怎么辦?放冰箱里凍一凍,這招也能用在兩棲爬行動物身上,那些呆滯的青蛙照片,很可能就是這么拍的。鳥類太愛動,看到有人不靠近怎么辦?拿面包蟲引好了。于是有不少飛鳥照片上,出現了面包蟲的影子。想要拍母愛,但鳥巢位置不好怎么辦?把幼鳥掏出來,放在合適的位置就好了,親鳥愛子心切,肯定會過來喂。甚至有人把幼鳥用膠水粘在樹枝上,這樣一來,小鳥是哪都去不了了。 這樣的“生態攝影”,有什么價值?記錄自然,但破壞自然,有什么意義? 如何發現萌圖中的Bug? 讓大部分網民學會如何在萌圖里挑出有問題的那些,有些強人所難,畢竟欣賞萌圖就是圖個樂子。但對于報刊編輯尤其是圖片編輯來說,學會分辨圖片,是有必要的。否則,容易誤導受眾,也會給供職的媒體帶來麻煩。 那么,該如何分辨呢? 首先,如果萌圖只涉及寵物,那么只要這張圖片不涉及虐待動物,一般不會有什么問題。 其次,如果一張野生動物萌圖中出現了人類,那么要十分小心。如果圖片不是拍攝于動物園或是救助站,近距離接觸較大野生動物的照片很可能有問題,不是對動物有害,就是人類有可能被動物傷到。 再次,若圖片里沒有人,就需要仔細的觀察環境。動物是否生存在該待的地方?它們的行為是否受到了脅迫?是否看起來較為緊張?環境是否有人造的痕跡?這一步,很需要經驗。 最后,有些圖片,再好看也盡量別用。例如,拍攝巢鳥的照片能不用就別用。拍攝巢鳥肯定會對動物產生干擾,有時也很難分辨出拍攝者究竟有沒有傷害動物。據我所知,曾有一次生態攝影展砍掉了所有拍攝巢鳥的圖片,不對其進行評判,就是考慮到了這一點。 請支持獨立網站,轉發請注明本文鏈接:http://www.guancha.cn/life/2014_02_14_206077_s.shtml
來源:百度《知道日報》
|
責任編輯:潘杰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