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我還是一個文藝青年的時候,曾經有一個愿望,就是找一個安靜的城市,亦或是繁華都市中的某條安靜的街道,在那里開一家咖啡店。我跟我的(特別是經常加班熬夜的)朋友們交流過這個想法,驚訝的發現,似乎每個人心中,都有一個類似的“愿望”,只不過,有的是開咖啡店,也有的是開書店、奶茶店、玩具店等等。 這類愿望的一個共同特點是,基本上沒有人最后把它實現,大部分時候,只是說說。或許,當時作為文藝青年的我們,只能看到開咖啡店浪漫的一面,卻不知曉其背后的艱辛。 最近在讀一些關于IT技術史、消費者行為和經濟史之類的書籍和文章,越來越覺得有時候我們的工作——設計、開發、運營等等,都像是開咖啡店一樣,除了沉浸在體驗的提升、難題的攻克、數據的增長之類的喜悅中之外,或許有時候我們應該跳出這些,去關注一下,一家商業公司更加本質的東西。理解了這類東西,或許以后真的能將咖啡店開起來。 如今,互聯網已經像水和電一樣滲透到了很多普通人的生活中,但是從整個工業文明的發展來看,互聯網依然是個新興事物。關于互聯網的盈利模式,總結起來,類別還是比較清晰的。之后這段時間,我打算以我自己的理解和歸類方式,來試圖討論一下互聯網圈子里面常見的盈利模式。現在這篇,為第一篇——流量變現模式。 ![]() 插圖:《Terminal》 IMDB:7.2 關于流量,我們在日常生活中很容易理解其價值。比如,如果你想開一家賣鞋的店鋪,在租金合理的前提下,你一般會選擇熱鬧的商業街;你想擺攤賣雞蛋灌餅,在交得起保護費的前提下,你一般會選擇居民區的大門口、地鐵站出口,或者寫字樓密集的地區。理由很簡單,因為這些地方有很多人經過,而這些人,很多是帶著需求的,很可能會產生購買行為。 另一方面,你有沒有注意到類似這樣的細節:很多超市,如果它有2層樓的話,入口一般在2層;如果是3層樓,入口則十有八九在3層;而它們的出口,不出意外,一定會在1層。這種設置的目的顯而易見,是為了讓你多在超市中停留。換句話講,超市的經營者認為,你在超市中停留的時間越久,就越有可能多買東西。 ![]() 著名的家居賣場宜家,據說也曾使用過這樣的策略來提高銷量。所謂“自古宜家一條路”,有報道稱,一旦進入宜家商場,你基本上就必須走完全程才能出來(有一些快捷通道,但是特別隱蔽)。宜家靠著“讓顧客迷路”的方式來促成更多的訂單,以至于“有高達60%的購買品,不在顧客原本想買的清單之內。”(后來被媒體曝光,據說做出了改變。http://finance.qq.com/a/20110513/001724.htm) ![]() 這些例子都說明了一個基本的事實:流量是產生消費的重要因素。一般來講,流量越大,可能產生的消費越多。 在互聯網產品中,將虛擬的流量轉化為真實的收入,同樣是一種基礎的盈利模式。這種模式有幾種具體的落地方案: 1、banner廣告(典型案例:門戶網站) 廣告可能是互聯網上最常見的盈利方式了。在新浪、騰訊網等門戶網站上,我們經常能夠看到各種banner廣告;在類似新浪樂居、搜房網等無節操的房地產門戶上面,則是廣告滿天飛,有時候會占據你大半屏的空間。這種廣告的原理即盈利方式跟地鐵站、街邊的廣告牌本質上沒有區別。 ![]() 上圖:搜房網首頁上的廣告 2、匹配廣告(典型案例:Google搜索、淘寶直通車) 與電視廣告、戶外廣告等方式相比,互聯網的優勢是可以同用戶交互。于是,互聯網特有的匹配廣告誕生了。Google的關鍵詞廣告是匹配廣告的一種形式,它構成了Google的主要收入來源。 傳統媒體上的廣告對于受眾的區分能力是比較差的,例如,如果你在電視上做廣告,你一般不太清楚什么人看到了你的廣告,以及這些人是否需要購買你所宣傳的商品(如果他們對你的商品沒興趣,那么廣告對于他們來說就是一種騷擾),至于廣告的實際效果,也不太容易衡量。但是當我們使用搜索引擎搜索信息的時候,我們所輸入的關鍵詞所對應的一定是我感興趣的,想要尋找的內容,這時,如果根據關鍵詞匹配相應的推廣內容,則會大幅度提高轉化率。 ![]() 上圖:搜索“深圳 英語培訓”,Google給出了一些精準的廣告信息。 Google的搜索廣告一般按照CPC(Cost Per Click,每次點擊價格)的方式計價,也即,展現免費,產生有效點擊才會收費。在Google的結果頁面上,廣告位數量是有限的,當有多個廣告競爭同一廣告位的時候,Google會通過廣告本身的一些屬性進行排名,排名的一個重要依據,是廣告的出價。也即,在同等條件下,愿意花越多價錢的廣告,被展現在結果頁中的概率越大,從而獲得有效點擊的概率也就越大。這個機制強有力的放大了關鍵詞匹配廣告的盈利能力。 匹配廣告的另外一種重要應用,是在電商平臺網站上。 試想,如果我在Google輸入“澳大利亞 簽證”這個關鍵詞,我的目的可能是想查看一些關于申請澳洲簽證的攻略、注意事項等,看完了之后自己跑大使館辦理。這時如果Google給我推出一堆旅行社的簽證服務報價,對于我來說,也是無意義的。 但是在淘寶上,大家使用搜索的目的就要明確得多。如果我在淘寶上搜索“澳大利亞 簽證”這個關鍵詞,我不可能是去找攻略的,一定是想花錢辦簽證。這種場景下,提供匹配廣告的轉化率會高很多。 ![]() 上圖:在淘寶搜索“澳大利亞 簽證”,在結果頁面右側會顯示一欄叫做“掌柜熱賣”的區域,這是淘寶直通車(http://pro.taobao.com/zhitongche/)的推廣結果展示區域。它的機制跟Google的搜索廣告差不多,競價排名,CPC付費。據說直通車廣告已經構成了淘寶網主要的收入來源。 3、社交廣告(典型案例:Facebook、廣點通) 在現實生活中,我們是否購買一樣商品,會有很多影響因素,這其中一個重要的因素是“他人推薦”。如果把廣告跟社交元素結合,有時會產生一些意想不到的效果。這類推廣方式,目前還不是很成熟,很多公司還在探索,比較有代表性的,我想應該是Facebook。 ![]() 上圖:Facebook的側邊欄廣告 對于Facebook來說,側邊欄廣告是其重要的收入來源,其基礎的投放、展現和收費模式跟普通競價廣告差別不大,但是Facebook在廣告中加入了各種各樣的社交元素。例如上圖中,廣告內容下方有一行字“12,717 people like this”。一般我們會覺得,有很多人推薦過、使用過的產品或服務,肯定不會差,Facebook的Like功能結合廣告,很好的抓住了人們的從眾心理,拉近了受眾與廣告之間的距離。 不但如此,Facebook作為一個社交網站,其廣告所指向的網頁往往不是單純的商品介紹,而是類似專頁、活動等營銷運營方式,這樣用戶就更加有可能跟“廣告”產生互動。一旦產生了互動,除了對用戶本身起到了宣傳作用之外,還可能會觸發feed機制,產生一條feed。試想,同樣是廣告信息,一種是冷冰冰的放在頁面上;另一種是你的朋友產生的,其內容部分可以互動,并且旁邊還有朋友的名字和頭像的時候,是不是覺得更加“可信”呢? 另外,用戶在社交網站上往往會留有更加準確、詳細的個人信息。網站可以利用這些信息,對用戶進行細分,以至于可以實現更加精準的廣告投放。 ![]() 上圖:在騰訊廣點通投放系統中,可以對廣告受眾進行精確的定向,只讓你的目標用戶看到你的廣告 (關于帶有社交元素的廣告這部分,我打算在之后的另一篇文章《更接近于現實的社交產品設計2——社會化推薦與社交廣告》中與大家詳細討論。) 4、流量分發(典型案例:導航網站、各種“互聯網入口”) 除了廣告之外,直接把流量導入某些網站,也是一個賺錢的好方法。國內最經典的案例,應該是導航網站hao123了。 hao123的盈利模式很簡單,首先利用其獨特的定位和運營,獲得大量的流量。然后,把這些流量分發到各種網站上,向網站收費。 ![]() 流量分發的前提是獲取到流量。所以,爭奪用戶的上網入口就成為了這類盈利模式的大前提。搜索引擎是一個很重要的入口,瀏覽器起始頁也是,如果還嫌不夠,那就要把入口再前置,把自己的軟件直接安裝在用戶的電腦上。 還記得當年,各種“番茄花園版Windows XP”、“雨林木風版Windows XP”大行其道的時代嗎?在互聯網還不是特別發達的年代,國內的盜版軟件主要的承載方式還是光盤。那個時期,國內有很多盜版系統打包組,你回憶一下,你安裝了這些盜版系統之后,是不是有時候會“自帶”搜狗輸入法?IE起始頁會自動設置成hao123?(你現在明白為什么有那么多“熱心人”愿意“免費”制作系統安裝盤了吧?或許你也看懂了,為什么機鋒網上有那么多“熱心人”發布各種“美化版”的ROM了。但是這個不絕對,有一批人是真的熱心。)這些都是在爭奪用戶的上網入口,以便于截取到流量。 360瀏覽器就是這樣的方式。 ![]() 上圖:360瀏覽器里面其實包括多種盈利模式,但是其基礎,都是流量分發。并且由于其入口足夠的前置,連Google這樣的公司都需要買他們的流量。 總結:流量變現模式的典型閉環 流量變現模式的邏輯是:先獲得大量的流量,然后在此基礎上通過廣告、流量分發等方式賺錢。我們以360為例來說明一下這種模式的典型閉環。 首先,大前提是國內的計算機用戶普遍技術水平不高,網絡環境又比較惡劣。 其次,360通過免費的手段(當年瑞星怎么也想不通,殺毒軟件免費?那還賺什么錢?)和“安全”的概念,用“360安全衛士”、“360殺毒”等產品積累了大量的用戶,獲取了強大的互聯網入口,并且其入口足夠的前置(直接安裝在用戶計算機上,且常駐)。 然后,這些用戶會產生大量的流量,360將它們導給360瀏覽器等產品(內置導航網站),然后通過廣告和流量分發鏈接獲利。 最后,補充一下國內常見的使用“流量變現模式”盈利,或者輔助其他產品盈利的互聯網產品: ——百度搜索廣告、網盟廣告 ——去哪兒網搜機票酒店時看到的廣告(很多與目的地有關) ——hao123等導航網站 ——360瀏覽器等各種瀏覽器 ——豌豆莢、91助手等手機管理軟件 ——機鋒市場等各種Android市場 ——各種Android ROM 等。 作者:xidea ,http://weibo.com/xidea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