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是什么?“文化其實體現在一個人如何對待他人、對待自己,如何對待自己所處的自然環境”。由此可見,對于文化而言,只有知識是不夠的。 學校要培養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紀律的四有公民,必須首先構建有文化的校園。文化是人類創造的物質財富和精神財富的總和,是世世代代累積沉淀的價值觀念、行為準則和堅定信念,就每一個個體而言,它最終體現在學習、工作、生活方面,待人接物、面對自然的具體實踐當中。知識只有被吸收消化,才能內化為素質、修養,只有在實踐中外化出來,才能轉化為能力、水平和氣質。“勿以惡小而為之,勿以善小而不為”,構建有文化的校園,做到知榮明恥,應該首先從培養有文化的人抓起,從“舉手投足,一顰一笑”抓起。 我校始建于1913年,距今將近百年。百年,經歷了滄桑,也鑄就了深厚。多年來,學校總是以構建文化為特色的精神校園,將鮮明的特點、和諧的理念熔注于濃厚的文化底蘊中,體現出對師生成長的引領,涵射著對師生價值的追求。 一、精神文化,為師生心靈灑一片陽光 所謂精神文化,就是指一所學校,為謀求生存和發展,在長期的文化創造過程中積淀、整合、提煉出來的理想目標、精神信念和文化傳統。它是學校在長期的發展過程中逐漸形成的共同的價值取向和心理訴求,是學校在各種環境下得以發展壯大的精神支柱,是激勵全校師生為實現美好目標積極進取的精神動力。它包含的內容十分豐富,主要有:辦學理念、學校精神、校訓、校風、教風、學風等。 我校在精神文化建設上,本著人文化、個性化的原則,對辦學理念、校訓、三風等要素進行提煉、豐富、規范、提升,浸潤師生心靈、濡染師生情操,引領學校發展。 辦學理念:“給生命以成長智慧” 。我們的解讀是:智慧是知識,是智力;智慧是個性,是能力;智慧是靈感,是魄力;智慧是堅持,是毅力。 如果把學生生命成長比作一條長路,那么授之以智慧,不僅使其有能力戰勝一路艱難,也能使其有雅致欣賞全程風景,這就是我們教育人的目標,也是教育的目的。 校訓:“誠以立德,恒以致遠” 。我們的解讀是:“誠”指誠信,以誠相待。誠是一種修養,一種法則,一種境界,是立身之本。誠于做人,方能立德。師者以誠,則無愧于心而感化于人;學子以誠,則不染塵垢而秀外慧中;學校以誠,則惠及桃李而蔭及桑梓。誠者,道也。“恒”指恒心,持之以恒。恒是一種堅持,一種力量,一種精神,是成功之源。恒于學問,方能有成。駑馬十駕,功在不舍。治學者唯有恒,方能芬芳滿園;求學者唯有恒,方能金石可鏤。天道酬勤,恒以致遠。恒者,成也。 校風:“求真,和諧” 。“真”是人品的極致,是人生的真諦。陶行知先生說:“千教萬教教人求真,千學萬學學做真人”。“求真”體現了學校腳踏實地、實事求是的價值追求。與人為善,與事認真。追求真知,爭做真人。“求真”是師生精神的向往。“和”是融洽的清水,是興事的酵粉。和諧既指人際關系的和諧,還指學生各方面的協調發展,學校各方面工作的同步推進,營造和諧的校園生態環境。“和諧”是師生生活的寫意。 教風:“尚教,愛生,精業” 。“尚教”,即崇尚教育,熱愛教育,此為師魂;“愛生”,即關愛學生,尊重學生,此為師德;“精業”,即精通業務,精湛技藝,此為師能。師魂博大如海,師德清爽如風,師能專長如帆,三者共和,方能將學生引領至智慧的彼海岸。 學風:“好學,樂學,善學,博學” 。“好”是喜歡;“樂”是高興;“善”是方法;“博”是廣博。孔子曰:“敏而好學”,敏是機敏、敏捷的意思。不僅指喜歡學習,樂于學習,更要掌握學習方法。只有樂學、善學,方能博學。只有沉浸在學習中的人,才能享受學習的過程,體驗學習的樂趣,收獲學習的成果。 二、物質文化,為師生情操播一片綠陰 所謂物質文化,是學校物質環境建設和發展中形成的文化現象。學校的物質文化延伸至每一個時空,給師生顯性的影響特別明顯,因此它具有巨大的育人功能。從我們學校的實際出發,我們將其分為三大部分: 1.歷史物質,盡顯豐厚底蘊。 我們學校是百年老校,底蘊極其豐厚,曾培養了一大批優秀人才,也曾獲得過輝煌的榮譽。這些非物質遺產,我們用校史室的物質形式呈現出來,經常帶領孩子參觀,引導學生感懷,使學生不僅領悟作為一名附小學生的自豪感,也激發勤奮學習的責任感。走在歷史之間,撫摸滄桑變遷,倍增無限榮光。 我們還將歷年來所取得的各種成績做成相同質地的銅牌,在金鑰匙文化廊懸掛,形成一條榮譽長廊,讓孩子隨時隨地能觸摸到驕傲的光環,也使歷史物質更文化,更清晰地留痕于孩子心田。 2.校園物質,盡顯智慧引領。 讓每一面墻壁都會說話,讓每一塊綠地都會抒情,讓每一個景點給人啟迪,讓每一句“溫馨提示”伴隨學生,這就是我校塑造優美的校園物質文化的追求。 我們的學校雖算不上寬敞、氣派,但以精巧、雅致著稱。裝飾一致的學校建筑,配備齊整的專用教室,寬闊噴塑的運動場所,藏書過萬的圖書室,以及裝備一新的班級多媒體,一個個嶄新的物質為學校的發展涂抹了亮麗的色彩。 我校的標志性雕塑——金鑰匙。大理石鋪成的階梯,漢白玉做成的大書,閃亮的金鑰匙塑像上有六只鴿子展翅飛翔。它昭示著全校學生勤奮學習、用金鑰匙開啟知識的大門。 學校不斷挖掘金鑰匙文化內涵。由金鑰匙塑像催生了“小金娃”形象。活潑、微笑、文明的小金娃,成為學生最喜歡的卡通形象。學校設立了“小金娃提示語”,在學校草坪、操場、樓道、廁所等公共場所樹立標牌,營造小金娃與學生面對面交流的場景,為學生文明素養的提升起到了促進作用。 學校將新教育實驗的四大精神、五大理念、六大行動張貼在綜合樓的走道、大廳,讓新教育理念深植于每一位師生的心中。 3.班級物質,盡顯豐富多彩。 教室清潔衛生、綠色植物、書籍擺放、桌椅布置等學校都有統一要求,教室環境做到溫馨整潔,營造富有特色的教室文化。走進每一個教室,你都會被一幅幅設計精美、色彩亮麗、富有個性的文化布置所吸引。黑板報、習慣養成進度表、優秀作品展示欄、班級之星、圖書角……每一處都體現出獨具匠心的文化氣息,每一寸空間都充溢著濃烈的求學氛圍。各班自行創作的“班級圖騰”,更給學生提供了一個廣闊的創造舞臺。堅韌不拔的“蝸牛”,樂于奉獻的“愛心安琪兒”,展現美麗的“金葉子”,立志飛翔的“飛飛馬”…… 如今,學校從厚重的校門到雅致的環境,從時尚的校服到深邃的歷史,構成了學校物質文化的風景線。 三、制度文化,給師生言行樹一面旗幟 所謂制度文化,是保證學校正常運行的組織形式。它是一種文化的外在形式,卻對文化的內在性起到監察、督行的作用。學校的制度文化,涵蓋三個方面,即學生管理制度、教師管理制度和后勤管理制度。 1.學生:注重常規管理 (1)針對學校實際,我們制訂了《海師附小學生一日常規》、《文明班隊評比細則》、《附小好學生評比條件》……每月利用升旗儀式頒發“習慣好”流動紅旗。開展“進步小金娃”、“單項之星”、“班級之星”、“五好學生”、“閃亮小金娃”的評選,鼓勵每一位老師用欣賞的目光去關注學生,使同學們人人都有追求,個個都有發展。 (2)實施小公民道德評價。學校的“小公民道德發展評價制度”于2005年被評為南通市特色活動方案,后又根據學校文化引領要求,改成了“小金娃在成長評價制度”,成為金鑰匙文化的延伸。“小金娃成長評價制度”分為學校、家庭、社區三個方面,讓學生在每月一次的自評、互評、家長評、教師評的過程中,不斷改正缺點與不足,強化良好的行為習慣,增強自我教育意識,提高自我教育能力,從而使我校形成了良好的校風。正是立足于以上的教育活動,我們收到了良好的德育效益。學校榮獲全國中小學生思想道德建設活動先進集體、南通市德育先進學校、海門市德育先進學校等多項榮譽。 2. 教師:著眼績效跟進。 我們堅持“規范即質量,過程即成績”的原則,既注重發揮制度的約束和規范作用,又注重制度管理和教師情感內化的有機結合,充分調動每個教師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形成自主發展、自我約束的運行機制。我們利用教代會進一步修訂了《教職工每月工作質量獎方案》、《教職工教學工作考核表》、《教職工獎懲考核方案》……此外,還進一步完善了集體備課制度、教學開放制度、區域共同體研討制度、教職工出勤考核制度…… 3.后勤:奉行服務至上。 根據有關的法律法規和上級文件精神,我們結合學校實際,健全、完善了一系列的后勤管理規章制度。包括健康促進制度、安全防患制度、后勤服務制度、衛生保健制度、校產登記制度、物品借還制度等。各項制度的制訂、落實,都能考慮后勤職工的意愿,也能尊重全體教師的意見,從而為實施提供了便捷,為前勤提供了最好的服務。 四、行為文化,為師生素養撐一方晴空 所謂行為文化,就是學校通過全體師生員工參與,堅持各種活動而實現的文化育人現象。它包含三個方面,學校行為、學生行為和教師行為。 1.學校行為:尋找上高速的引橋 這里的學校行為,應是一種狹義的理解,剔除了諸多非行為內容,只包括辦學特色、教師發展與家校共育三方面。 用“童話”鮮明辦學思路 自上世紀90年代起,我們就實施了童話教育的辦學理念。我們的主打課題《童話教育促進兒童智慧發展的校本研究》已經成為了南通市“十一五”重點課題、江蘇省“十一五”重點資助課題。我們力求讓每一堵墻都成為一本書,每一扇窗都成為一個故事,孩子們在這里的每一次停留,都是成長路上的驛站。尤其是神奇的童話林:π形路線,魔方風景,童話貼士,名家介紹,名著推薦,使童話生活的教育理念,得到了最貼切的詮釋。 《童話六邊形》是我校自主開發的階梯式的校本讀物。我們精心選擇了中外名家篇幅不一的童話作品,并在每篇文章后設計了閱讀指導,有作家小傳,有作品簡介,有名篇引薦,有閱讀提示,讓孩子每讀完一篇文章,就像走過了一段成長路程,不但聞到了一路花香,更能收獲旅途感悟。 我們還組織青年教師開展“童話、童心”的教育沙龍。大家就童話對教學、對生活、對學習等方面的影響進行思想與智慧的交鋒,感受到童話不僅是學生的精神導師,更是教師精神世界的滋養品。 用“發展”衡量教師成長 我們以“學程導航”為教學范式,以常效研修為主線,以童話情景創設為抓手,讓課堂走向活力、高效。骨干教師每周向全體教師開放的“相約星期一”,青年教師向全校展示才藝的“周五展臺”,全體教師的“課改沙龍”,還有“金鑰匙杯”優課評比、“同課異構”小請客、“區域共同體”間的研討活動……構筑了教師成長的學習機制、合作機制和教育科研機制。 學校還成立了“1+5”教師讀書社和“金鑰匙大講壇”,分別利用業務學習時間邀請專家、名人,和教師們共享學習心得,交流感悟體會,為教師的發展謀劃路子。 用“和諧”構筑共育渠道 隨著教育事業的發展,學校、家庭、社區及社會的共同教育作用愈顯突出,我們順應時代要求,與時俱進。早在上世紀八十年代中期就成立了“家長委員會”,隨著班級的改變,逐年度調整委員人選,每年都舉行座談會、茶話會,商討辦學之法、育兒經驗和教育手段。“教學開放”,我們邀請全體家長走進課堂;仲夏之夜,我們帶領孩子走進社區;相關節日,我們聘請專家來校講座;雛鷹假日小隊,讓孩子服務社區;校外輔導,關注留守兒童……一系列的舉措,讓共育的渠道越來越寬廣,共育的氛圍越來越和諧,共育的文化越來越濃厚。 2.教師行為:尋找有思想的執行 執行規章制度,履行各項義務,是教師行為的全部。既然能成為一名合格的教師,我們不懷疑其自身的文明禮儀等行為有偏差,但執行的偏差肯定存在。因此學校以檢查教師執行情況作為重點,強化各項制度的執行力。一是查業務,如課堂上搶課、缺課;備課上少備、不備;作業批改上緩批、不批;資料上遲交、少交等。二是查師表,如上下班是否正常,與家長的交流是否得體,與同事的關系是否和諧等。三是查師德,如有無體罰現象,有無歧視現象,有無經商現象等。教師執行行為的高度規范,是學校向前的不竭動力。俗話說:不以規矩,不成方圓。多年來,正是我們學校每一位教師強大的執行力,為學校的發展贏得了諸多榮譽。 3.學生行為:尋找能飛翔的翅膀 “積一千,累一萬,不如養成個好習慣”。我們以“每月一事”來成就學生的文明習慣。通過“主題閱讀、實踐體驗、展示交流、評價反思”這一推進模式,教給學生一生有用的習慣。在由我校承辦的海門市“每月一事”現場推進會上,我校從靜態的展示到動態的匯報都得到了與會代表的一致贊賞。 根據學生的興趣愛好,我校每周設立三節社團活動課,組建了23個校級社團和27個年級社團,如剪紙、編織、演講……為學生搭建了成長的舞臺,提高了學生的綜合素養。尤其是我校的“江海小記者”,在各項活動中,都有他們活躍的身影,與災區小朋友手牽手,與知名作家面對面,他們還走出了國門赴韓國考察、學習、采風,使孩子們從小就擁有國際化的視野。 我們還依托校本特色,關注社會熱點,弘揚節日文化,挖掘本土資源,開展綜合實踐活動。借助多彩的活動,鼓動孩子飛翔的翅膀。 為引領學生走進五彩斑斕的閱讀生活,讓師生與人類最崇高的精神對話,學校開展了晨誦、午讀、暮省的閱讀活動。每個班級都設置了獨具個性、內容豐富的班級主頁。同學們在上面留言、跟貼,家長在上面交流育兒心得,教師及時點評,并將班級活動情況告知家長,班級主頁使學生的閱讀有了展示的天地,搭建了家校共育的平臺。 學校文化建設容量很繁多,任務很繁重,但我們矢志不渝,以“誠”面對,以“恒”堅持。正因為如此,我們學校文化的美麗風景已逐漸顯現。走在這詩意的文化之旅,喜閱兩側百花爭艷,幸福溢滿心田。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