佳能 Canon FD 55mm f/1.2 AL s.s.c. 1971年3月,佳能正式對外發布了自己當時的頂級單反相機F-1。當這臺相機成為人們熱議的焦點同時,一只與它同時發布的鏡頭也引發了業內廣泛的關注。這就是佳能FD55mm f/1.2 AL——全世界第一只量產化的使用了非球面鏡片的135單反相機鏡頭。

在此之前,非球面鏡片雖然早就已經被證明可以大幅修正大光圈下的球面像差和超廣角端的畸變,但是由于制造技術一直被德國少數企業掌握,且僅用在個別電影鏡頭和軍事光學設備上,所以根本無法得到普及。直到1971年,佳能公司成功攻克了精密研磨非球面鏡片的技術難關,精度在當年達到了驚人的0.02微米。從此佳能公司就開始在135單反相機鏡頭上廣泛使用這種量產化的非球面鏡片。而FD55mm f/1.2 AL則是這一歷史的開端。

該鏡頭采用6組8片的雙高斯光學結構,其中第二片為精細研磨的非球面鏡片。鏡頭濾鏡口徑為58mm,使用8片光圈葉片,最小光圈為f/16,最近對焦距離為0.6m,最大放大倍率為0.11。鏡頭體積為55mm*75.7mm,凈重605克,使用BS-58B遮光罩。這只鏡頭最早的定價為145000日元,這是當時F-1定價78000日元的1.8倍。從這里就能看出它的貴重程度。并且在這只鏡頭的前端,我們首次看到佳能設計了一個金圈,而這也可以看作是佳能在今后推出“紅圈”鏡頭的又一個前兆。

在FD卡口時代,55m焦段的鏡頭共有4個版本,他們分別是FD55mm f/1.2、FD55mmf/1.2AL、FD55mmf/1.2s.s.c.、FD55mmf/1.2s.s.c. Aspherical。而其中只有FD55mm f/1.2 S.S.C. Aspherical可以看作是與FD55mm f/1.2 AL相近的一只。而他們的區別也主要表現在新款鏡頭使用了佳能于1973年推出的鏡片超級分光鍍膜技術(s.s.c.)。其余的兩只雖然在品質上同樣優秀,與同時代的其他品牌鏡頭相比依然領先,但是仍不及上面的兩只那樣在各個方面都堪稱完美。

FD接口轉佳能EOS的轉接環只有帶校正鏡片才能無限遠合焦,而校正鏡片又影響畫質,還影響最大光圈拍攝,所以鏡頭只能轉接到索尼NEX-7相機上使用,以下照片均為索尼NEX-7相機加Canon FD 55/1.2 ssc鏡頭拍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