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 夜 低 眉
文:清秋124
從來都不喜歡張揚的人,無論男女,我欣賞安然穩重的,討厭喳喳呼呼的,雖是天性使然,但在我,終是有所喜有所不喜。雨夜,思想的雨滴,飛揚起來。塵世的冷暖,能給予紅塵怎樣的感覺,所有的愛情,把“命”和“運”聯系起來,又割裂開來,這種反復,終于延伸到世人的性格中來,成為劣根性。
奇怪于雨弦的無痕,只能意會不可言傳的弦,天在彈。繼而,高深成為一部天書。而我,伸出并不柔媚經歷過風霜的手,停在空中,欲罷又止的,到底是什么?要是滾滾紅塵的內容,都是華而不實,存在的意義又如何?而,所謂的成敗,真的就有意義嗎?成為歷史的過客,被幾行字所代替,這就是人為的“智”?如是,可笑。
有時喜歡獨處,有時喜歡熱鬧,和心境有關。獨處時,厭人打擾,與自己為友的欣然,是生活最美的味道;熱鬧時,不愿一個人孤零零地在哪個角落,仿佛被這個世界拋棄了似的,與他人為友的亮眸,是日子翻開的囂喧。鑒于自己個性的不確定性,因此原諒和擔待這個世界很多不可理喻的人或事兒。
多少遺憾,寄托雨中。天地流過淚,心情就舒坦了嗎?憂郁就散去了嗎?那么我呢?你呢?生而為人的我們,悲歡的心海,如果面對風雨濁浪,如何寄身于風平浪靜的安逸之中?人生的“解”,終是沒有固定的答案,包括人生面對的題目,都帶有玄機和詭異。
思想真能承接千古,貫穿后世的話,經此光陰的浩劫,我愿意,回到千年前,縱身萬載后,去領略那種風云浩蕩的氣魄,蕩氣回腸的到底是什么。雨,安之若素的下著,依舊無言。這個性,分明是我愛煞的。但,我若因愛而亦此秉性,如何生存于這滾滾紅塵呢?笑著想,竟然形而上了。愛著的不一定合適,適者生存,才是形而真的真理。
年少時喜歡過一句話“敢為天下先”,后來,生活歷歷,覺此話似欠妥,再后來,及至讀了老子《道德經》,才明白,原來“不敢為天下先”亦人生之寶。雨,分明早就深諳于此了。漸行漸懂,日久彌新只是人生的一個方面。舊的,有時其實分明是好的。
唉!冗長的嘆息,成為一種抹不去的習慣。疑衍。
圣人無為故無敗。我非圣人,不敢無為,所以有敗。這也是正常的了。雨呢?下過了,心里就輕松了嗎?一吐心中塊壘的雨,和憋于心中萬念成山的我,都缺少種睿智。我們要像佛學習,學習佛的徹底放下和寵辱不驚。
骨弱筋柔的我,耐得了生活的磨礪嗎?守柔曰強是有前提的,正如雨,下或停,也都有它的深意。囂張時而,溫柔時而,擅長用變化來對待世界,這才是最明智的選擇。
雨夜低眉,因而不為。喪志沉淪,脫頭落襻的意緒,以一種復雜的故意,讀懂蒼天的心境。這一刻,寓目人生,諸多內涵深刻的格子里,有一個清晰的小格子,其間裝滿了疊加的淡泊思維和正地減弱的執意抵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