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帝內經選讀(一)智者之養生也,必順四時而適寒暑,和喜怒而安居處,節陰陽而調剛柔。如是則避邪不至,長生久視。這就是說智者養生,自己能順其自然按四季氣候適應冷熱變化,同時在喜怒不能過度,心態保持平靜.安于平淡生活。衣食住行生活起居和自然諧和.只有做到這些就能健康長壽。 黃帝內經選讀(二)"得神者昌,失神者亡。"可見神的得失關系到人健康和昌亡,神清意平,必須寧靜。,那么什么是神呢?神是人的思想意識活動。神是人體思想意識的總稱,如何養神呢?調情志人的情感對人體健康有直接關系。只有修德養性,靜安神病不生。慎勞神,遇事不過猶。不貪不腐。如貪給背上思想負擔,損神折壽。 黃帝內經選讀(三)"陽氣者,若天與日,失其所則折壽而不彰。""凡陰陽之要,陽密乃固。"就是說:陽氣就象太陽,作用強大,是生命根本,是協調陰陽,保證鍵康長壽,抗御病邪關健。如陽氣不固密致"失其所"就會折壽命短。只有陽氣飽滿處在潛藏封固,致密狀態下.無所妄耗,方能固生命之本,陽氣旺盛體健
黃帝內經選讀(四)喜樂者,神憚散而不藏;愁憂者,氣閉塞而不行;盛怒者,迷惑而不治;恐懼者,神蕩憚而不收。"就是說喜樂過極,氣散而神不能收欽;愁憂過度氣機閉塞而無法流暢;郁怒過分使人神色不寧而失態;過于恐懼由于精神動蕩而精氣難斂;由此可知,喜恕哀樂,人之常情,過度而長久,必傷贓腑,想健康長壽守中好
黃帝內經選讀(五)"氣勝形者壽,形勝氣者夭。"這就是說,氣為陽,形為陰。從飲食上說氣為運化,形為食物,吃進去食物能運化開就是"氣勝形"就是營養足身體好運化不好就是"形勝氣"就要中毒身體孬。因為氣為陽,是太陽,形為陰是食物。陰陽失衡,身體必然生病
黃帝內經(六)人圣不治己病治未病,不治己亂治未亂。夫病己成而后藥之,亂己成而后治之,|譬猶渴而穿井,斗而鑄錐,不亦晚乎?"這里的"治"指對身體調理,對社會調攝之意,提出預防生病理念。如果身體不防病治國不防亂,病和亂己發生就晚了。治未病一是未病要積極鍛煉二是有病要積極治療。治未病是防病的最高理念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