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國藩的家風四字八句訣
清明將至,恰逢“家風”一詞正盛行于坊間。
只見央視的小記者大街上逢人便問家風,懵懂的菜販子硬著頭皮說不短斤少兩,大爺大媽一臉茫然地擠出“和善”啊“吃苦”啊的詞匯,學生則必是“好好學習”,白領則俱云“打拼”,展示則無外乎“練好本領保家衛(wèi)國”。但凡他們口中所說的,與中國人傳統(tǒng)的“家風”,都是八竿子打不著的詞兒。
“家風”,原是與門閥密切相關的,是士族世家講究的東西,常見的如“書香門第”、“耕讀傳家”者是也。具體落實在行動上,家風起碼須具備以下三個特性:一是家族上下約定俗成,共同認可;二是祖孫世代相傳,風尚自然延續(xù);三是非蜻蜓點水的一鱗半爪,而是涉及家族每個成員每個生活細節(jié)的較系統(tǒng)的言行規(guī)則?!帮L”不是一言半語,“風”是長期完善形成又共同自覺踐行的準則和習慣。
那位問了:難道平民老百姓就沒資格講“家風”嗎?非也。主要是草民百姓沒那工夫,飽肚子是頂頂要緊的事,遇見官員貪婪、天降災難,還會揭竿而起呢,遑顧儒雅門風?頂多是父母交代一兩句:乖,別惹事!這充其量是臨時的教誨和叮囑,與高門大戶的所謂“門風”,風馬牛不相及。
曾文正公,用梁啟超的話說,“蓋有史以來不一二睹之大人也已;豈惟我國,抑全世界不一二睹之大人也已?!痹鴩錾碛谙驵l(xiāng)的一個縉紳之家,標準的“耕讀傳家”者。所謂“耕”而又“讀”,耕則退可以自守,讀則進可以入仕。——此足見家風既包含道德提倡,初衷更在于子孫立世。
曾國藩做了十年京官,平定太平天國立下頭功,坐鎮(zhèn)兩江總督,晚年在寫給二弟國潢的信中,總結其祖父星岡公遺教的家風家規(guī),概括為“八字訣“。具體內容是這樣的,他說:“子弟之賢否,六分本于天生,四分由于家教,吾家世代皆有明德明訓,惟星岡公之都教,尤應謹守牢記,吾近將星岡公之家規(guī),編成八句云:“書蔬豬魚,考寶早掃,常說常行,八者都好,地命醫(yī)理,僧巫祈禱,留客久住,六者俱惱。”蓋星岡公于地命醫(yī)家世世守之,永為家訓,子孫雖愚,亦必使就范圍也?!?/span>
這段話的意思是,家族子弟的賢與不賢,六分是先天遺傳,四分來自于后天的教育,我家世代都有明德明訓,特別是祖父星岡公的諄諄教導尤其應該謹守牢記,我近來把祖父的家規(guī),編成四字八句,即:“書蔬豬魚,考寶早掃,常說常行,八者都好,地命醫(yī)理,僧巫祈禱,留客久住,六者俱惱?!?/span>
“書“者,勤奮讀書,廣博求知。
“蔬“者,自耕苗圃,栽花種菜。
“豬“者,開圈養(yǎng)豬,正所謂”養(yǎng)豬也內政之要者“——有肉吃!
“魚”者,開塘養(yǎng)魚,如曾國藩在日記中所寫:“屋門首塘養(yǎng)魚,亦有一種生氣?!?/span>
文正公總結道:“家中養(yǎng)魚、養(yǎng)豬、種竹、種蔬四事,皆不可忽。一則上接祖父來相承之家風,二則望其外而有一種生氣,登其庭而有一種旺氣。”
“考”者,及時祭祀,敬奉祖考。在儒家的傳統(tǒng)教義里,正像曾國藩祖父所言:“后世雖貧,禮不可墮;子孫雖愚,家祭不可簡也。”清明即至,神州山川盡燒錢,遍地英雄下夕煙的景象又將上演,此雖不利于治霾,卻大有助于孝道。
“寶”者,鄰里親朋,友善相待?!叭舜耍瑹o價之寶也。”
“早”者,很明顯,早睡早起,生活規(guī)律。
“掃”者,灑掃庭除,勤勞整潔。既培養(yǎng)熱愛勞動,也彰顯居家品位。
上述八項做好了,養(yǎng)成良好的習慣,“常設常行”,落實在行動上,家庭保證和睦幸福。而下面幾項,曾文正工家自祖上就一直不太提倡。
“地命醫(yī)理,僧巫祈禱”,看風水、算命、和尚、巫道以及郎中,這些人,能遠離就遠離,別親近接納這些人,只能帶給你無盡的煩惱。
曾氏的四字八句家風秘訣,用當今的話展開來講,就是刻苦學習、自食其力、尊長敬老、誠信待人、遠離邪惡。此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幾多不謀而合,只是,要真正做到并培育為慣常的風氣,難上難矣!是故,家風,不是一朝一夕形成,更非只言片語得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