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國人大常委會擬將9月3日確定為中國人民抗日戰爭勝利紀念日、12月13日設立為南京大屠殺受害者國家公祭日——此舉不僅受到國內民眾普遍支持,在國際上也引起積極反響。據報道,法國歐洲時報網26日刊載評論文章指,中國擬以立法形式設立南京大屠殺死難者公祭日和抗日戰爭勝利紀念日的意義在于,將一個民族的歷史苦難中所蘊含的國際正義發揚光大,使其成為世界歷史記憶中的組成部分,這對于世界和受難民族來說都是兩利之事。 許多上了年紀老人,提及抗日戰爭,都能滔滔不絕地說上幾天幾夜。在偶家鄉很多地方,白發蒼蒼的前輩們經常說的是“跑老日”——上世紀的抗日戰爭期間,日寇所到之處,燒殺搶掠無惡不作,無數民眾為了躲避災難,只好扶老攜幼遠走他鄉。前不久讀河南嵩縣地方志資料中一位鄉親的口述,忍不住義憤填膺:“一個不到三十戶的小村莊,兩個多月受到日本鬼子之害死了二十多人,打人死了簡單掩埋一下,小孩死了裹上谷草扔到花地嶺亂石堆上,任其腐爛消失。人們白天與鬼子周旋,一邊忙著搶收搶種……” 我們何以告慰先人,用什么來祭奠那些屈死的鄉親?是拿安倍晉三等日本政客信口雌黃篡改歷史的新聞,還是拿日本右翼為軍國主義招魂的消息?不只是前輩們需要正義告慰,我們生活的現實也需要正義保護,擴大到整個地球村,深受二戰期間日本軍國主義傷害的亞洲諸國哪個不需要銘記正義!全國人大常委會以立法形式確定中國人民抗日戰爭勝利紀念日、南京大屠殺受害者國家公祭日,是以制度凝固“正義”,是以法律昭示和彰顯“正義”,也是在以對歷史、對世界和平和人類未來高度負責的態度,在表達一代代人愈益強烈的正義訴求。 年年每逢“兩日”時,家祭無忘告乃翁!國之榮,國之辱,國之恥,國之殤,皆不能忘記。和平不只是空洞的宣示,它是用鮮血和生命鍛造而成。“兩日”喚醒和凝固的不只是歷史記憶、集體記憶、民族記憶、和平記憶,它也在無時無刻地提醒我們自己乃至后人:一個民族、一個國家,只有強大,才能夠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