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澤慧畢業照(資料圖) 何家八姊妹新中國成立全部回國 何澤慧兄弟姐妹共八人。抗日戰爭爆發時,父親何澄命5個兒子全部放下手頭的工作與學業,前往大后方支援抗戰。 1948年,何澤慧與丈夫錢三強帶著剛出生七個月的大女兒回國,共同從事核物理研究工作;何澤慧的姐姐何怡貞也從美國返回;1949年,何澤慧給在臺灣大學讀研究生的妹妹何澤瑛寄去50美元,使她買到最后一班回北平的船票。至此,何家八姊妹在新中國成立前,全部回到大陸,報效祖國。 上世紀50年代初期,何澤慧與陸祖蔭等同志合作,研制成對粒子靈敏的原子核乳膠探測器;領導建立了中子物理和裂變物理實驗室;完成了大量的核參數測量任務并開展了相應基礎學科的研究,培養了一批具有基礎科學研究素質的人才。在我國原子彈研究中,她用精確的實驗為兩彈一星的成功作出貢獻。70年代后,她主要從事空間科學方面的工作,推動發展了科學高空氣球的研制。 然而,就是這樣一位德高望重的科學家,在1994年國家科學出版社出版《中國現代科學家傳記大辭典》時,她堅決不同意立傳。故在此系列叢書第六集“物理學”部分,沒有她的名字。她的傳記出現在了書中最后。編者不得不加了特別說明:“此篇傳記雖早已約稿,但因何澤慧本人謙讓不同意立傳,后在本書編輯組一再要求和催促下,作者才著手撰寫并于全書付印前交稿。因全書頁碼已定,不便插入相應學科,故補排在最后。特此說明。” 曾多次采訪過何澤慧的傳記作家蘇華告訴記者:“幾年前,大陸一檔特別知名的人物訪談類節目,在一位知名、知性的女主持人的帶領下,在何先生家樓對面,架起機子整整等了一個星期,何先生就是不答應接受采訪!”她認為,搞科學,又不圖出名! 2005年,蘇華在何澤慧北京家中,第一次見到了她。老太太沖著他笑嘻嘻說第一句話:“我有什么好寫的!”“那神態,可愛極了,像個小姑娘!”蘇華說。 (特別感謝山西省人民政府參事室文史研究館蘇華先生對此文寫作的幫助) 本報記者 康景琳 實習生 祁倩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