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大利亞“霍巴特”級驅逐艦想象圖 中國網2月17日訊據法國航宇防務網報道,2月3日,澳大利亞“霍巴特”級(Hobart)驅逐艦的第二艘“布里斯班”號在澳大利亞阿德萊舉行龍骨鋪設儀式,該事件是澳大利亞“防空驅逐艦”(AWD)項目的一個重要里程碑。 “防空驅逐艦”項目是目前澳大利亞最大的裝備采購項目,計劃以西班牙F-100多功能護衛艦為基礎建造3艘“霍巴特”級驅逐艦,分別是“霍巴特”號、“布里斯班”號以及“悉尼”號。 因應安全形勢和威脅環境不斷“漂移”的澳大利亞造艦計劃 2000年,澳大利亞國防部針對當時的國際安全形勢和面臨的現實威脅環境,制定了未來10-15年內取代將陸續退役的通用導彈護衛艦群(FFGS)的“大洋-4000”系列防空型驅逐艦的研發方案,即在2017年前需要14艘“大洋-4000”系列防空驅逐艦。這其中包括I型艦——“霍巴特”級3艘?II型艦——第4代防空反導“宙斯盾”驅逐艦“墨爾本”級11艘。為了及時彌補FFG“卸任”后海上防御出現的“力量真空”,澳大利亞皇家海軍目前已加快了第4代防空反導“宙斯盾”驅逐艦的研制進程。 這3艘“霍巴特”級宙斯盾防空驅逐艦分別命名為“霍巴特”號(HOBART,首制艦)、“布里斯班”號(BRISBANE)以及“悉尼”號(SYDNEY)。當時預計該建造方案約需花費4.5-6億美元國防預算。然而,14艘排水量達8000噸的“宙斯盾”驅逐艦對于澳大利亞這樣的經濟發達國家也顯得負擔過重。但是如果“大洋-4000”項目的II型艦不能盡快上馬,澳大利亞的造船業將遭受致命的重創。 時過境遷,近些年來世界形勢發生了急劇的變化,軍事轉型的浪潮洶涌而來,全球反恐作戰硝煙持久不斷,鄰近澳大利亞的東盟地區恐怖襲擊、地區沖突跌宕起伏。這一切均對澳大利亞皇家海軍構成了前所未有的挑戰,皇家海軍將越來越多地被迫進行反恐作戰和應對非傳統的海上威脅,所面臨的復雜情況遠遠超出了2000年度國防白皮書的設想。 當初對“大洋-4000”系列防空驅逐艦的設計方案和作戰設想早已落后于全球安全形勢的迅猛發展。為了更好地維護21世紀澳大利亞的海洋權益,適應“由海向陸”海軍戰略轉型,打贏信息時代的數字網絡化海戰。2006年3月,經過充分醞釀,澳大利亞國防部正式公布了“大洋-4000”系列防空驅逐艦方案的最新升級版本:在2020年研制全維海戰的主力戰艦——第4代兼具海上“區域防空、反導”能力的宙斯盾驅逐艦“墨爾本”號[HMASMELBOURNE(IV)]。這是一型全新的數字化戰艦,將裝備有全新的功能強大的有源相控陣雷達,可進行多目標交戰的遠程防空、反導雙重作戰功能的“標準”-3和“標準”-6系列艦空導彈,必將成為21世紀澳大利亞海上力量的“中流砥柱”。 澳大利亞“霍巴特”級驅逐艦想象圖 既是防空戰艦、又是指揮艦的第三代“霍巴特”級防空驅逐艦 澳大利亞皇家海軍的第三代“霍巴特”級驅逐艦安裝了一套64單元的MK41型垂直發射系統(VLS),配置“標準”-21V型遠程艦空導彈,在艦載“宙斯盾”系統的AN/SPY-1C(IV)型無源相控陣雷達的制導下,可攔截160千米遠處的來襲飛機、直升機、無人機和巡航導彈,并對射程400千米以下的戰術彈道導彈具有一定的防御能力。而配置的另一種“改進型北約海麻雀”艦空導彈ESSM將用來作為“霍巴特”級驅逐艦的近程防御武器使用,打擊逼近本艦的反艦導彈、制導炸彈、水面艦艇、無人飛機等。 “霍巴特”級驅逐艦將作為海上戰斗群的指揮艦使用,既可帶領一個中等規模(7-10艘戰艦)的多任務戰斗群進行遠征作戰,也能組隊一個小規模(3-5艘戰艦)的單一編隊在近海反恐和遠洋禁運。“霍巴特”號、“布里斯班”號和“悉尼”號三艘驅逐艦可輪流出海值班巡邏,第三艘則可以在其他兩艘休整、改裝、返航時擔任海上警戒任務。而這并未將戰爭損失、意外事故、災害性天氣、政治外交困境等不利因素考慮在內。事實上,像1982年的馬島海戰等重大軍事行動都需要主力戰艦同時在海外進行為期6個月甚至更長時間的作戰部署。也就是說,任何突發性的事件或料想不到的威脅都會對“霍巴特”級驅逐艦造成損害。因此,澳大利亞皇家海軍僅僅依靠3艘新型主力戰艦不能勝任未來復雜多變的海外部署任務。 澳大利亞“霍巴特”級驅逐艦想象圖 “霍巴特”級驅逐艦之所以能夠充當編隊海上作戰指揮艦,是因為加裝了最新的7.1型“宙斯盾”艦載自動化指揮控制系統,具有極強的海上區域監控能力,能夠指揮編隊內的所有艦只對空、對海、反潛、攻陸全維作戰。在安裝了11號、16號數據鏈后,所具備的“海上協同作戰能力”(CEC)是未來澳大利亞皇家海軍打贏信息化海戰所不可或缺的。另外,“霍巴特”級驅逐艦也具備了初始的彈道導彈防御能力,這對澳大利亞參與以美國為首的亞太地區彈道導彈防御體系(TMD)也極具誘惑力。 “海基戰區導彈防御作戰”編隊的構建,將使得澳大利亞遠征部隊的聯合作戰指揮官能夠在遠離澳洲本土上千公里以外的海域對來襲導彈進行攔截。這一方面提升了澳大利亞國土防空的有效性,另一方面也增加了澳大利亞與周邊國家關系的緊張程度,對亞太地區微妙的軍事力量平衡增添了新的變數,投下了不和諧的陰影。 澳大利亞皇家海軍未來的戰略任務之一就是奪取澳洲大陸周邊海域的制空、制海權,“霍巴特”級驅逐艦戰斗群將部署在遠離本土1500海里遠處的海域戰斗值班巡邏,艦載宙斯盾系統的AN/SPY-1C(IV)相控陣雷達將監視一個廣袤海空里的各種情況。這樣一支海上編隊可以在長達幾個月的時間里每天為澳大利亞遠程防空提供24小時全天候不間斷對空防御。 澳海軍實力不容小覷,“大洋-4000”系列驅逐艦有望成南平洋“海上霸主” 海上打擊力量是澳大利亞國防的重要支撐力量,這關系到澳洲瀕海地區重要城市和縱深地帶重要目標的安全。一提到西太平洋地區的海上力量,很多人馬上會想到美國、俄羅斯、中國、日本、韓國,但其實還有一個國家也在極力打造其海上力量,那就是澳大利亞。澳大利亞皇家海軍的實力已發展到不容小覷的程度,到2020年將很有可能躋身到世界海軍前十名。 澳大利亞新版國防白皮書稱,其海軍發展不會針對中國,也不會參與到圍堵中國的任何軍事行動中。但澳大利亞畢竟是美國鐵桿盟友,口頭上的政治保證不具有可信性,而且其還同時卡住了中國進出印度洋除馬六甲海峽之外的所有重要通道,其中包括巽他海峽、龍目海峽,可以說,這是可以鎖住中國海軍進入印度洋的另一把堅固鎖銬。 澳大利亞最大的優勢就在于其得天獨厚的優勢地理位置,周邊沒有一個強國。隨著歐洲各國海軍的衰落,未來海上力量格局將會越來越集中到亞太地區,一場無形的軍備競賽早已經在西太平洋地區展開。而澳大利亞憑借優勢的地理位置,在未來勢必會成為美國、中國、日本等國家拉攏的對象。 “大洋-4000”驅逐艦作為一系列全新的面向21世紀全維海戰的區域防空反導型信息化戰艦,配置了強大的電子信息戰裝備和高性能的艦載防空攔截導彈。更令人生畏的是“大洋-4000”Ⅱ型宙斯盾戰艦“墨爾本”級后期將裝備新一代“標準”-6型系列艦空導彈,可有效攔截遠在300-400千米以外的敵方戰機和巡航導彈。當然,如今“由海向陸”的戰略轉型也是澳大利亞皇家海軍必須追逐的潮流,因此“大洋-4000”系列驅逐艦的MK41垂直發射系統里也將裝填BGM-109“戰斧”巡航導彈,用于反艦和遠距離打擊敵方陸地目標。 現代戰爭強調聯合作戰,一艦多用。“大洋-4000”系列驅逐艦編隊要契合澳海上國防力量所處的現實狀況,擔綱多種作戰使命,遂行不同的戰斗任務。因此,高科技、信息化的“宙斯盾”戰艦就顯得尤為重要,因為它是一型面向未來全維海戰,集多種作戰功能于一身的數字網絡化海上作戰平臺,未來將成為名副其實的南太平洋“海上霸主”。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