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星旋態宇宙模型與《易經》下
于是,河洛之數與八卦之象相互之間已融為一體。先天八卦立足于自然本體,本天道以立人道,定天地乾坤之上下;后天八卦立足于人事萬象,應天文以立人文,定南北離坎之方向。先天八卦講對待 —— 使人們知道地球與人從何而來;后天八卦乾坤顛倒講流行 —— 使人們明白地球與人往何處去。 上圖(圖1-15)是中國古代的《河圖》模樣,它以黑白圈點之“數”構建了宇宙數學本體模型。伏羲反復研究河圖,深入實際仰觀天文、俯察地理、近取諸身、遠取諸物而獲得靈感,最終悟出這部無字奇書的真諦。他剖析了河圖的數學結構后,將天地人間萬物之象與數聯姻,創造了“以象含數”的先天八卦 —— 太極宇宙模型。伏羲的創造性思維和模型變換謀略,可歸納為四個要點,讓我們借助圖形(圖1-16)來逐次解讀。 馮友蘭先生說過:周易哲學是宇宙代數學。陰陽符號就是一只只的“空套子”,任何事件都可以套進去。在我們看來,這是因為《河圖》事先已提供了宇宙的天然數學結構。因此,請讀者多留意圖1-16中的無極=太極、兩儀(陰、陽)、四象(太陰、少陽、少陰、太陽)、八卦(乾、兌、離、震、巽、坎、艮、坤)是否包容了圖1-15中的1~10個河圖本數。
(1)宇宙呈現太極八卦狀態 如圖所示,無極而太極,太極分陰陽。河圖數學結構隱含著太極的陰儀和陽儀:1~10個河圖本數中,有1、3、5、7、9五組奇數白圈,有2、4、6、8、10五組偶數黑點;奇數為陽、偶數為陰。1和2是奇偶數的起點,故此伏羲便以一橫爻“—”象征太極的陽儀,以兩斷爻“––”象征太極的陰儀。依此推演出“一陰一陽之謂道”的太極宇宙模型。 太極宇宙是陰陽兩儀(5奇、5偶)組成的對稱性結構,具有一分為二地無限可分,陰陽對稱性結構無法可分的全息規律。河圖本數既隱含太極、兩儀,又隱含四象、五行、八卦。
陽儀(5=1+4)二分為 —— 太陽(1)、少陰(4), 陰儀(5=3+2)二分為 —— 少陽(3)、太陰(2)。
在“太極二分律”下,由兩儀產生“四象”:太陽、少陰、少陽、太陰。與之對應的1、4、3、2為陽奇、陰偶的屬性。在河圖外層的6、7、8、9與“四象”對應,奇數7、9為陽二象,偶數6、8為陰二象。河圖內層的1、2、3、4及中央5與五行、五方對應,1為水、2為火、3為木、4為金、5為土。即:
太陽(9)居右方為金(4), 少陰(6)居下方為水(1), 少陽(7)居上方為火(2), 太陰(8)居左方為木(3), 5與10 居中央,為土。
四象、五行、五方皆由河圖本數所隱含。《易·系辭》依此解釋時空一體關系:“上下左右謂之宇,古往今來謂之宙”。 在“太極二分律”下,由四象產生“八卦”。規律是:按四象所在四方的河圖本數而變。例如,右方的太陽象有本數9,奇數加陽爻“—”就變成了乾卦;還有本數4,偶數加陰爻“––”就變成了兌卦。依此類推則是:
太陽象二分為 —— 乾(9)卦、兌(4)卦, 少陰象二分為 —— 離(1)卦、震(6)卦, 少陽象二分為 —— 巽(7)卦、坎(2)卦, 太陰象二分為 —— 艮(3)卦、坤(8)卦。
四象二分為八卦之后的位置次序為:乾一、兌二、離三、震四、巽五、坎六、艮七、坤八。如果也寫成阿拉伯數字,則要注意其序號與河圖本數的區別,不可混淆! 乾9、兌4、離1、震6、巽7、坎2、艮3、坤8,代表了八卦之象與河圖之數的完美結合 —— 象數。由此而來,河圖本數的陽奇、陰偶,確定了先天八卦各卦的陰陽屬性。
(2)顯在與隱形的表里結構 從河圖本數的排列陣容(圖1-17)來看,可以發現宇宙的表象和里象結構。所謂表象,乃是易學界常用的表述方式:從河圖本數看宇宙的顯秩序,即萬事萬物所彰顯的螺旋發展變化。所謂里象,則是跟隨伏羲的假定視角研究河圖:從河圖本數看宇宙的隱秩序結構,即萬事萬物所隱微的雙螺旋運動軌道。請注意,該圖的河圖本數是用1~10表示,并且完全符合《河圖》黑白圈點之“數”的排列陣容。 請讀者先看河圖(右)表象:5和10居宇宙天球的中央,外圍的陽氣(物質)沿1、3、7、9順時針方向運行,陰氣(物質)沿2、4、6、8順時針方向運行。這種順行的太極物質氣流,形成了S形螺線的雙旋臂表象。 再看河圖(左)里象:宇宙的一半沿9、4、1、6、5順時針方向運行;宇宙的另一半沿7、2、3、8、10逆時針方向運行;呈現對流格局。由于在表象中,奇數陽旋臂由中央5數主導,而偶數陰旋臂與中央10數相連;因此物質世界的雙旋臂必然具有自身的運行回路 —— 雙螺旋圈環軌道。 這意味著,正反物質系統,在閉合的雙螺旋圈環中周而復始地運動,以相互穿越來交換時空位置。從地球的角度看不到宇觀天體在時間中往回走的里象! 可見,古代“太極宇宙”學說早已涉足宇宙的隱秩序,現代科學對宇宙隱秩序的探索才剛剛起步。我們在討論宇宙的手性問題時,運用了莫比烏斯圈表示宇宙雙旋臂的運行軌道;再看河圖里象由正、反S形螺線組成的8字圈環軌道,與莫比烏斯圈立體圖像并無二致。此兩者堪稱是人類文明的“智慧之圈”!
(3)生成數自組織的超巨系統 1、2、3、4、5是宇宙的生數,6、7、8、9、10是宇宙的成數。即:
生數1+5=6, 6是1的成數。 生數2+5=7, 7是2的成數。 生數3+5=8, 8是3的成數。 生數4+5=9, 9是4的成數。 生數5+5=10,10是5的成數。
顯然,成數是生數與中央5結合而成的,因此5被稱為生數之祖。并且,5×5=25為天數,5×6=30為地數, 5×2=10為小衍之數,5×10=50為大衍之數。這就是說,5數占據宇宙天球的中心,主導了物質世界由生至成的循環過程! 《河圖》生數5與成數10的陰陽結合能量50,稱為“大衍之數”。易學家用其反推過去事件和預測未來事,南宋理學家朱熹(公元1130~1200)的《周易本義》稱:“大衍之數五十,蓋以河圖中宮,天五乘地十而得之,至用以筮,則止用四十九,蓋皆出于理勢之自然,而非人之知力所能損益也”。 物質系統離不開生、成之數的陰陽交感作用,它使得物質既具有陰陽對稱性結構,又沿著木→火→土→金→水→木,五行時空圈環軌道運行。河圖生成之數的數學法則,規范了宇宙天球五個時空方位之間,五行相生相克的關系。即能量轉換與力量制約的動態平衡關系。即:
1與6在下方,為北、屬水;天1生水,地以6成之。 2與7在上方,為南、屬火;地2生火,天以7成之。 3與8在左方,為東、屬木;天3生木,地以8成之。 4與9在右方,為西、屬金;地4生金,天以9成之。 5與10在中央,中央屬土;天5生土,地以10成之。
《易·系辭上》載言:“天一,地二,天三,地四,天五,地六,天七,地八,天九,地十。天數五,地數五,五位相得而各有和。天數二十有五,地數三十,凡天地之數五十有五。此所以成變化而行鬼神也。”這是指:
1+3+5+7+9=25 奇數和25稱為河圖 —— 天數, 2+4+6+8+10=30 偶數和30稱為河圖 —— 地數, 25+30=55 奇偶數之和55稱為河圖 —— 天地之數。
天地數理變化由5和6主導:天數1、3、5、7、9,而5居天中,為天數之主;地數2、4、6、8、10,而6居地中,為地數之主。由此而來的“太極數學”推演,古代稱“術數”。故《黃帝內經》稱“天以六為節,地以五為制”。依此闡發“五運六氣”陰陽交錯的變化機制、“10天干12地支”時空周期與節律,并成功地應用于天文、歷法、氣象、物侯和醫學之中。 上述表明,宇宙是由生成之數自組織的超巨系統。我們不作過多的闡釋,保持象數科學信息的原貌,利于讀者思考。
(4)反對稱的雙螺旋結構 前文講過,伏羲將河圖本數變換成八卦象數的操作方法,但沒有畫出一個相應的圖形來加深理解。故有必要借助一個直觀的圖形(圖1-18),看一看變換操作之后的宇宙圖式,進而解讀宇宙反對稱的雙螺旋結構。 如圖所示,左右兩個圖式都省略了八卦符號,以突出阿拉伯數字的八卦序號,便于鏡像對照。伏羲運用了“太極二分律”變換,即“一分為二”的推演程序,首先將河圖本數展開成右邊的河圖八卦,然后取它的鏡像并順時針旋轉了90度,以此符合乾坤定位,形成左邊的先天八卦圖。在這里,我們非常直觀地看到左右兩個圖式,是互為錯動的鏡像。這意味著,伏羲在運用空間反射對稱的同時,還兼用了空間旋轉對稱進行時空變換。人類在數千年前就有如此高超的智慧,豈不令人驚嘆! 伏羲的智慧不僅僅在于發現了時空的相對性,同時也意識到觀察者與被觀察對象之間的相互關系。果真如此嗎?這是毋庸置疑的事實。眾所周知,在古代“太極宇宙”理論中,宇宙與人是合一的,人與人類社會都是宇宙的有機組成部分。不妨再看一看由伏羲創立的先天八卦方位圖(圖1-19),它已然顯露出其中的端倪,還有可能掃清我們心中的疑惑。 讀者也許看出,這個先天八卦方位圖,就是河圖八卦的時空變換圖,只是將省略的八卦符號還了原。八卦符號都是由三個爻符組合成的,上爻象征天、中爻象征人、下爻象征地。這足以證明伏羲充分考慮到:天在上、地在下、人立足于天地之間的共生關系!從此,一個“天人合一”整體把握世界的“太極宇宙”模型誕生了。 先天八卦圖,形同雙魚交纏之態。左邊白魚與右邊黑魚呈現相抱之狀,且互為顛倒180度的鏡像。陰陽魚反平行相抱,散發出遠古文明的信息 —— 宇宙是反對稱的雙螺旋結構。 雙螺旋宇宙,陰陽相反相成,互為其根。陰陽魚呈現頭大尾小,表示陰陽由漸變到質變循環不息 —— 物極必反的回歸性,陰可以變為陽,陽也可以變為陰。 雙螺旋宇宙在反對稱運動中無限分形、在反對稱運動中回歸聚合。一而二、二而四、四而八、八而十六、十六而三十二、三十二而六十四……,二分律使得“萬物負陰而抱陽”,都是太極的全息元。反之,層層收攏合二為一,復歸無極而太極。 上述四個要點,解答了河圖變換到先天八卦的奧秘。令人興奮的是,從《易經》到《星旋態》居然驚人的一致:河圖數學模型、八卦象數模型具有陰陽對稱性,如果把電磁波結構中的電與陽對應、磁則可與陰對應;如果把攜帶力的粒子與陽對應,組成物質的粒子可以與陰對應;河圖、太極數為10,十種自然力與其對應;生數5和成數10居中起主導作用,旋動力、左旋動力與其對應;太極具有無限二分和陰陽對稱性無法可分的規律,星旋態無限可分而電磁結構無法可分與其對應…… 太極宇宙認為:組成萬物的基本元素是炁(炁即氣),由“太極二分律”轉化為八種類型 —— 八卦。田新亞先生將八卦比擬八族元素,發現:“如以震卦方位比擬第一族元素的話,就元素來講此族元素都是新電子層殼開始建立,在卦象上是靜極生動,陽爻初現,兩者都表示生機新發的涵義,兩相搭配,頗為理想。以卦象最完滿成熟的乾卦方位,安放第四族最穩定的元素,安排亦是合理的,最后在坤卦方位上,除第八族外,主要為零族。這些是隋性氣體,是對任何元素都不起作用的一群。這是說,八卦本身的卦德,和元素的特性,存在不謀而合的相似性”(徐道一《周易科學觀》)。 顯然,八卦不是代表八種元素,而是對物質性質高度抽象地歸類。八卦上下重疊,組合成先天六十四卦(參見下圖);其周而復始的螺旋起伏演化,揭示了萬事萬物在變化發展中的內在聯系 —— 一物一太極的全息律。 《周易》宇宙學的核心是“象數”科學,它以象數變化描述宇宙,而不以物理變化和化學變化描述宇宙。《易·系辭上》如是說:“參伍以變,錯綜其數。通其變,遂成天下之文;極其數,遂定天下之象。”所謂象,是指用“取象比類”的研究方法,將抽象和具象統一于八卦符號系統 —— 無限二分的雙螺旋幾何結構;所謂數,是指河洛數理 —— 宇宙時空的數學結構及自組織規律。簡而言之:象,是物質世界(器)的抽象模擬;數,是事物演化規律(道)的信息變量。 《易·系辭下》曰:“象也者,像也。”這是說,象,是幾何圖像。伏羲和文王創造的兩種“太極宇宙”模型,其實是不同視角的宇宙象數模型。都是以符號之象含河洛之數,揭示宇宙反對稱運動與演化的總規律,并包容分形具象的屬性和變化規律。宇宙被描述成了無窮嵌套的太極圖像 —— 原始之氣無限二分、陰陽結構無法可分的全息系統。 這種原始之氣,古人稱之為“元氣”,相當于現代科學苦心追蹤的基本粒子或場。但“象數”科學有不同的特點:忽略“基本粒子”的具象,把握其宏觀走向 —— 陰陽對稱運動,五行圈環運動,八卦分形、分維運動。《易·說卦》載言:“天地定位,山澤通氣,雷風相薄,水火不相射。”不僅闡明了八卦相互錯落,卻不背離陰陽交感作用,而且包含抽象與具象的統一。即:
乾 —— 天,坤 —— 地;艮 —— 山,兌 —— 澤, 震 —— 雷,巽 —— 風;坎 —— 水,離 —— 火。
《易·系辭上》明確指出:“形而上者謂之道,形而下者謂之器。”道,是無形的陰陽周期演化;器,是有形質的載體,是道的具象,體現道的精神。一陰一陽之道,乃是宇宙的總規律;形而上的隱秩序和形而下的顯秩序,都服從一陰一陽之道的流變;一分為二與合二為一的統一,則是道的最高原則。 誠如《易·系辭下》所言:“夫《易》,彰往而察來,而微顯闡幽,開而當名,辨物正言斷辭,則備矣。其稱名也小,其取類也大。其旨遠,其辭文,其言曲而中,其事肆而隱。”不難看出,對于隱秩序和顯秩序的精辟論述,只用了四個字:微與顯,隱與彰。由此可見,道是無形的陰陽交感作用及過程,又是有形載體的陰陽對稱結構、陰陽對稱運動、陰陽對稱運動軌跡! 這與星旋態宇宙的雙螺旋規律有何區別?似乎只有措詞上的歷史印記之別。我們繪制了一個對比圖形(圖1-20),借以闡明古今宇宙模型的共性特征。 前文述及,先天八卦的排列序號,是河圖本數展開成八卦圖時的自然次序,它規范了兩半宇宙對流與穿越的運行路線。右邊的八卦圖表明:宇宙的一半沿乾1、兌2、離3、震4陽氣逐漸消退的方向運動,為逆時針方向;而宇宙的另一半沿巽5、坎6、艮7、坤8陰氣逐漸增長的方向運動,為順時針方向。 一逆一順與陽消陰長相對應,兩半宇宙遵循陰陽消長反對稱漸變的太極運動模式。逆時針和順時針兩種方向相對運動,形成了物質世界對流運動的格局。由震4→←巽5,乾1→←坤8,則是兩半宇宙相互穿越的路徑。 換一種方式說,古人把黑色比類為陰,白色比類為陽,陰陽魚代表正、反物質世界。它們的運動軌跡,在太極圖平面上呈現沿序號的S形螺線,且與陰陽魚之間的反像S形螺線相表里。由正、反S形組成的8字圈環,就是一個莫比烏斯圈。它是正、反物質世界周而復始地對流與穿越運動的宇宙軌道。 把兩半宇宙的對流運動與星旋態宇宙的手性比較:右圖外圍箭頭所指,順時針方向運動的物質世界與右手性完全吻合;逆時針方向運動的物質世界與左手性完全吻合! 按取象比類,右手心為陰,對應黑色陰魚;左手背為陽,對應白色陽魚。若從相反的視角而言,手性則相反。中國讀者都會明白,陰陽只是一種相對性的概念,取象比類分辨的陰陽也是相對而言的,并無絕對不變的意義。 如,女子相對于男子為陰,其左半身相對于右半身為陽,而左手心相對于左手背又為陰。給外國讀者打個比方,在計算機操作系統中,根目錄下可建立一陰一陽兩個子目錄,子目錄下又可建立一陰一陽兩個孫目錄……它們相關但不相等。假如當初把反粒子叫做正粒子,那么今天的正粒子只好叫做反粒子了;正如中國古人把順時針方向叫逆方向一樣。由此可見,“星旋態宇宙”與“太極宇宙”竟然萬般巧合。這意味著,星旋態這座橋的兩頭有著牢固的根基! 接下來,要討論4000多年以前的中國洛書。前面說過,伏羲和文王創造性地將河洛模型變換成八卦模型,他們以不同的觀察角度,全方位地描述我們的宇宙。那么,文王又是如何將洛書變換成后天八卦圖的呢?我們也歸納了三個要點,逐一解讀文王的創造性思維。讀者先看一看《洛書》的模樣(圖1-21)。 如圖所示,洛書只有1~9個本數,缺少黑點10數。依照易學界的表象描述:洛書奇數呈1、3、9、7排列,表示陽氣沿順時針方向起伏運行;偶數呈2、4、8、6、排列,表示陰氣沿逆時針方向起伏運行。陰陽兩股氣流(物質)的波浪起伏運動,體現了雙螺旋交感作用。與河圖表象相比,洛書表象有逆行的特征,此乃“河圖以順主生,洛書以逆主克”的出處。其實,宇宙雙旋臂的逆行特征,在洛書里象中更為直觀(見圖1-23洛書八卦中兩個箭頭方向)。它是文王將洛書本數展開成的洛書八卦。 在古代,洛書本數的排列形式稱為九宮八卦。前人編有取象歌詞:戴九履一,左三右七,二四為肩,六八為足,五居中宮(見圖1-22)。 圖左所示,洛書九宮本數縱、橫、斜各向之和等于15,奇偶數之和等于45。即:
縱向,4+3+8=9+5+1=2+7+6=15 橫向,4+9+2=3+5+7=8+1+6=15 斜向,4+5+6=2+5+8=15 奇數和,1+3+5+7+9=25 偶數和,2+4+6+8=20 本數和,25+20=45
圖右所示,洛書本數與八卦對應,其象數結合之操作與河圖本數展開成八卦是一致的,故不贅述。問題在于,洛書本數為何按九宮八卦排列并缺少10數,有什么奧妙呢?
(5)洛書是另一個視角的河圖 從邏輯上講,宇宙不會接受兩種數學模型的支配。事實正是如此,河圖是唯一的宇宙數學模型!如前所述,要有一個特定的視角 —— 從宇宙的軸向去看宇宙;若從地球的角度(徑向)看宇宙,則產生不同的視角效果 —— 洛書數學模型。還是用圖形(圖1-23)來說明:右邊是伏羲將河圖本數展開的河圖八卦,左邊是文王將洛書本數展開的洛書八卦。 顯而易見,河圖八卦是陰儀四卦與陽儀四卦“陰陽互抱”的動態模式,洛書八卦則是陰儀四卦與陽儀四卦“陰陽相重”的動態模式。它們確實是同一個宇宙數學模型,只不過是從軸向和徑向兩種視角觀察的結果。毫無疑問,此圖解令河圖與洛書自洽統一的深層道理明朗化了。由此看來,古人斷定“河洛一體”原本就是有根有據的。從徑向視角觀察,即從正物質世界中的地球看宇宙,反物質世界會被正物質系統不同程度地遮擋。果然,在洛書八卦的中間只有5數,而不見10數。 進而言之,古人常說的“河洛一體”具有深意:當指伏羲先天太極宇宙“本體模型”與文王后天太極宇宙“應用模型”乃是合為一體的。當然有分才有合,即一分為二與合二為一的自覺統一。換句話說,本體世界與現象世界是一體的、天文與人文是一體的,但又存在本體與現象、天文與人文之間的差別。這些差別只有通過后天的自覺性變革,返回到先天的自洽性同一。故“體”與“用”相結合的種種學說,構成了中國傳統文化的主鏈。 南宋朱熹的困惑:“《河圖》、《洛書》于八卦九章不相著,未知如何?”所指的是“卦與數,不相比附”。從上述圖文中,讀者可以看出河洛之數與八卦之象相互協調一致,并沒有絲毫“不相著”的地方。也許是由于某些歷史的原因,造成了河洛變換到八卦這一步的原始資料失傳。因此,尊重伏羲和文王的原創精神,揣摩他們的變換思路及其方法,是彌補“原始資料失傳”的重要途經,進而確定《周易》這部天書的本意。
(6)先天以全為體、后天以半為用 就視角效果而言,洛書描述了半個宇宙 —— 正物質世界。這意味著,先天八卦是以《河圖》全宇宙為體,后天八卦是以《洛書》半宇宙為用的太極宇宙模型(圖1-24)。 正因為如此,文王充分考慮到了天、地、人三者之間的共存關系:河圖與洛書的相對時空關系、地球與洛書半宇宙的相對時空關系、人與自然的關系。再一次改變了視角 —— 從正物質世界看地球,創造了后天八卦圖。后天八卦圖含五種創新理念,從中可以領略到文王的創造精神和杰出智慧。 其一,顛倒了乾坤之上下。地在上而天在下,表明是從地球以外看地球。由于視角的變換,陰陽魚之間呈S形螺線,而先天八卦圖陰陽魚之間呈反像(鏡像)S形螺線。這與“先天八卦五行主生,后天八卦五行主克”相吻合。 其二,以離、坎定上下之位。表示人(離坎象征人)與天地齊位,人體系統、人類活動與宇宙運動相互作用。 其三,以乾卦象征父,率長男(震)、中男(坎)、少男(艮)在下;以坤卦象征母,率長女(兌)、中女(離)、少女(巽)在上;表明人與自然都是宇宙的組成部分。 其四,將寒來暑往四季循環之道、人事興衰沉浮之理、萬物生長化收藏之機,與北斗極星、日月五星、二十八宿等近天象聯系在一起,組成“天干地支”時空網絡系統。 其五,后天八卦的陰陽屬性判別不同于先天八卦。它是把一橫爻“—”計為一劃,兩斷爻“––”計為二劃,依此累計每卦的劃數和,得出:奇數為陽卦,與男性對應;偶數為陰卦,與女性對應。 順便指出,易學界曾經爭論過八卦的陰陽屬性問題。有人提出要確定一個判別標準,讓先天八卦和后天八卦的陰陽屬性統一起來。這意味著,先天和后天兩個八卦次序圖所表達的陰陽屬性并不一致,其中只有一個是正確的。讀者不妨先看一看“伏羲先天八卦次序圖”和“文王后天八卦次序圖”。 乾9、兌4、離1、震6、巽7、坎2、艮3、坤8,乃是河圖本數對于先天八卦各卦的陰陽屬性,以奇數為陽、偶數為陰的指定。因此與“伏羲先天八卦次序圖”,以白色為陽、黑色為陰相互一致。顯而易見,“文王后天八卦次序圖”完全符合以每卦的劃數和,得出奇數為陽卦,偶數為陰卦。相比之下,兩種八卦次序圖表示的陰陽屬性,有四卦是相互一致的,而離、坎、震、巽四卦的陰陽屬性剛好相反。 其實,沒有必要去爭論八卦陰陽屬性的判別問題。因為古人說得很清楚“河圖主合,洛書主分”。這意味著,河圖描述了整個宇宙,洛書描述了分形全息宇宙。與此相關,先天八卦被稱為大周天循環,而后天八卦被稱為小周天循環。 古人還說“河圖法天,洛書象地”。這也意味著,河圖是完整宇宙模型,洛書是分形宇宙模型。如是說,先天八卦是以自然為本、而后天八卦是以人為本。洛書和后天八卦所描述的正物質世界服從小周天循環,即與時空位置相一致。后天八卦講究應用與流行,即“唯變所適”地對待著,河圖和先天八卦所揭示的大周天循環的宇宙背景。 由此可見,先天和后天兩個八卦次序圖,所表達的陰陽屬性都是正確的。兩個不同層次的陰陽對稱關系,不可混為一談。有四卦相互一致,離、坎、震、巽四卦的陰陽屬性相反,屬于正常現象。兩個八卦的差異源自河洛數理,河圖天地之數55,相對洛書而言稱為天數,洛書奇偶數之和45稱為地數。河圖、洛書之數相加等于100,稱天地陰陽之全數。全數乃易學術數系統,即萬事萬物運動與演化的自然數控系統。故《黃帝內經》以漏下100刻為一晝夜(“漏刻”是古代記時器)。
(7)三才合一、后天返還先天 天、地、人稱為三才,三才合一也就是“天人合一”。因為天廣義指宇宙,包括了天體和地體。人與天地自然是和諧統一的整體,這不僅僅是后天八卦提出的命題,而是整個《周易》科學的宇宙觀和人生觀。 后天返還先天,則是后天八卦提出的重要命題。這是一個不容忽視的世界觀及方法論。由先天到后天、由后天返還先天是什么意思呢?比方說,先天似燈塔主生、后天似航船主克,人類在生與克之間,追求人與自然的終極真理。廣義地說,由混沌的無極狀態到有序的太極狀態 —— 宇宙在膨脹中螺旋對流;從有序的太極狀態返還混沌的無極狀態 —— 宇宙在收縮中螺旋穿梭。也可以說,宇宙乃是一開一合的巨大混沌態,兩半宇宙在雙螺旋圈環中周而復始地運動與演化。 宇宙在發展、生命在發展,物質不增不減生生不息、精神不死不朽與天地共存。人體小宇宙與自然大宇宙,同質、同構、同規律,遵循陰陽交感的雙螺旋運動與演化。 我們從宇宙中來,還要回到宇宙中去;這是河圖與洛書給予的啟示。那么,如何回到宇宙中去呢?先天八卦和后天八卦告訴我們:要“天人合一”講對待、“唯變所適”講流行,一陰一陽之謂道,而別無它途。誠如《易·系辭下》所言:“《易》之為書也不可遠,為道也屢遷,變動不居,周流六虛,上下無常,剛柔相易,不可為典要,唯變所適”。 后天八卦為人們提供返回先天的途徑是 —— 取坎填離。意思是說,將坎卦的中爻“—”取出與離卦的中爻“––”互換,這樣離卦變成了乾卦,坎卦變成了坤卦。于是乾上而坤下,返回到了先天八卦,則可進入宇宙大周天循環! 取坎填離是應用、是流行,強調了人的參與價值。八卦每三爻的中爻象征人、六十四卦每六爻的中間兩爻也象征人,突出了人與自然的相互作用。人類要發展自己,必須與上爻天、下爻地相和諧,才能共同發展。《易經》的象數和《易傳》的義理,以符號語言和文字語言表達了共同的易學道理 —— 宇宙與人完全出于自然的造化,遵循自然的法則。 因此說,取坎填離的意義在于:人類可以獲取自然資源建設物質文明、獲取自身資源建設精神文明;物質文明與精神文明之間相得益彰,相互并存、協調發展……。對于個人而言,取坎填離是一項修煉身心的小工程;對于人類而言,取坎填離則是千秋萬代的宏偉大業! 春秋戰國是中國文化史上的黃金時代,呈現諸子并起,百家爭鳴的空前繁榮景象。雖然諸子百家的學說各放異彩,而她們的自然觀、社會觀、人生觀,無不打上了先天八卦和后天八卦思維的烙印。例如:儒家推崇中庸之道,避開兩個極端,注重人倫道德及現世和人事與自然節奏合拍。道家主張淡泊現世名利,關注生命本身,崇尚效法自然之道、清靜無為而無不為。墨家反對不義之戰,關心“國家人民百姓之利”,重視自然科學。而法家強調變革,主張以法制國。此外,兵家、農家、名家、縱橫家都以各自精湛的學說,從不同層面闡發了易學豐富的科學內涵,同時展現了中華民族的生存體驗及易道的人生智慧。 伏羲和文王創造的先天、后天八卦,顯示了超越時代的科學思想:東方世界在數千年以前,把人與自然視為一體、物質與生命同質同構;以一陰一陽之道,整體把握宇宙與人類命運的雙螺旋演化規律。《周易》象數學將自然科學、生命科學、人文社會科學融合在一起,使得易學歷經數千載而不衰! 誠如瑞士著名心理學家榮格所言:“在科學方面,我們所得到的定律常常是短命的,或被后來的事實所推翻,唯獨中國的《周易》亙古常青,相延6000年之久仍然有其價值,而且與最新的原子物理學有頗多相同的地方”。 由西方世界建立起來的現代科學、宇宙學的起點,是基于對物質行為的理解,進而發現宇宙的規律。換言之,是由人來認識自然、改造自然,并不考慮人與自然的相互關系。從牛頓力學發展到量子力學之后,才改變了這一局面。 量子的“波粒二象性”和“不確定性原理”告訴人們:觀察者及其觀測工具會干擾被觀測的對象,即人與自然之間有著不可回避的相互作用。于是,現代物理學也提出了“以參與者代替觀察者”的全新觀念。誠如尼爾斯·玻爾所感言:“當一個人尋求生活的和諧時,必須永不忘記,在存在的戲劇中,我們自己既是演員,又是觀眾。”惠勒說:“要描述已經發生了什么,我們不得不拋棄‘觀察者’這個舊詞,代之以‘參與者’這個新詞。在某種奇妙的意義上來說,宇宙是共享的宇宙”。 20世紀以來,一些西方哲學家和科學家發現了東方《易經》的科學性,或者說看到了東方與西方兩種思維方式的平行性和互補性。國內外的有識之士都強烈意識到,東方與西方兩種不同的科學原理、不同的思維方式、不同的研究方法必須互補。誠如美國著名物理學家卡普拉(F.Capra 1938~)在《物理學之道》中所指出的:“近代物理學中許多新發現與古代東方思維驚人的巧合。這兩種思維方式、研究方式是不可替代的,而是互補的,二者不可偏廢,不可排斥”。 在這一章節,為探討“星旋態宇宙”模型與《周易》宇宙學的關系,解讀了中國古代科學的標準著作《易經》。我們作重解讀懸而未決的最基礎的易學問題,而不是全面解讀《周易》。盡管=2篇幅不長,卻能證明《星旋態宇宙模》傳承了“太極宇宙”模型天人合一的東方思維方式。正因為如此,“星旋態宇宙”模型的建立,期盼著東西方宇宙學的接軌,更期待著世界文明新的燦爛輝煌早日來臨。可以預見,當東方文化與西方文化完全融為一體之時,將是地球文明跨入星際文明之刻!
作者:王 春 2010-9-3 ——————————————————分割線————————————————————
您的日志已被 星座大聯盟 分類珍藏并★★★★★系統推薦,您的點擊回訪是我們發展的動力,圈子因您的到來和參與才更加豐富精彩! ![]() 謝謝好友的閱評和五星系統推薦!遲復為歉!
您的日志已被 青年作家論壇 ★★★★★分類并推薦,希望您常來圈子,分享更多精彩!!
來源:[青年作家論壇]
謝謝評審和五星分類推薦!葉子辛苦了!
![]() ![]() ![]()
【夕陽正紅】凝聚友誼、溫暖心靈!管理員已將您的精彩大作分類并在首頁強力推薦為★★★★星級(圈內)感謝您對圈子的大力支持!
晚上好。祝開心快樂!
![]() ![]()
《周易》,源于自然,經過千百年來的神化,你將其理性地復歸自然,堪贊。
![]()
您的日志已被《中國發展新觀念》★★★★星系統分類歸欄推薦,圈子因你的參加更精彩!
謝謝點評與四推薦星,朋友辛苦了!
![]()
謝謝!
關于宇宙結構的新觀點——“螺旋運動形態宇宙模型”: “宇宙膨脹說”認為全部星系都在互相遠離(紅移),那么,對于仙女座等3個星系正在朝接近銀河系的方向運動(紫移)以及恒星譜線紅移與紫移的數量大致相同的事實如何解釋?哈勃定律只說明了——星系紅移量與星系距離是正比關系,但忽略了很重要的另一點——星系的紅移量與星系質量也是正比關系。導致星系紅移多紫移少的原因之一:我們觀測到紅移量越大的星系當然就是質量越大的星系,而那些質量小、能量輻射弱的星系則很難觀察到,于是我們現在看到的星系大多呈紅移。原因之二:宇宙中的物質結構都是在一定范圍內圍繞一個中心作圓形軌跡運動,因此,從銀河系看到的紫移星系范圍很窄,只能是與銀河系同一個運動方向的,位于前方比銀河系小的星系;位于后方比銀河系大的星系。確立一個“螺旋運動形態宇宙模型”比“大爆炸宇宙模型”更能體現真實的宇宙結構形狀。
![]()
您好!您的佳作已被國醫苑管理員認真閱讀,并四星級
謝謝閱讀和以四星級推薦!祝您吉祥如意!
![]() ![]()
您好 有志者事竟成、博采眾長,網易圈子聚志士, 苦心人天不負、龍飛鳳舞,萬眾一心寫春秋。
謝謝管理員的評審并以四星展示!喜慶《博客語錄》三周年!
】
集中了35個國家和地區網友的綜合性兩萬三千人大圈 恭喜!你的作品已被最高級推薦! 已經進入圈首中心置頂推薦日志欄,并且進入了網易系統! 希望您常來圈子,分享更多精彩!
您的作品已由博友交流部落 分類并推薦,相識是最珍貴的緣分,甜蜜伴你走過一年中的每一天,溫馨隨你度過一天中的每一時,平安同你走過每一分鐘,快樂陪你度過每一秒----------博友交流部落把最美好的祝福送給你。
謝謝閱讀和支持!感謝欣賞和鼓勵!
![]() ![]()
難得呀!難得。
此篇得反復細讀!以求有所悟!
又有新作出來啦!
謝謝老朋友的閱讀和支持! 《星旋態》每個月上傳一篇,讓您久等了! 我很關注你的研究,這是你的心血啊!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