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質增生藥包 黃芪30克,雞血藤30克,干地黃20克,補骨脂15克,骨碎補,菟絲子,狗脊,川斷,枸杞子,當歸,白芍,川芎,葛根各12克。將這些藥研成細末,混合均勻后裝入袋內,然后將袋口縫合。將藥袋放在頸部,用細繩固定,白天用之,夜間摘掉。
陳艾25 虎爪草4.5
生半夏4.5 杜衡4.5 香林草4.5 雄黃1.5 攪拌均勻;紗布為袋縫制成藥包,綁在疼痛處,三天一換。
自制驅寒除濕中藥包方法是: 爐加熱后熱敷15~20分鐘即可。 透骨草、伸筋草、羌活能祛風除濕、舒筋活絡;獨活能抗炎鎮痛;茴香能芳香開竅;鹽能消腫止痛,諸藥配合在一起共奏疏通經絡、驅寒除濕的作用。需要注意的是,由于其揮發性較強,所以使用5次左右,就需要換藥 吳萸、雞血藤各120g,姜黃、蔥頭、桑根、夏枯草、三棱、莪除、元胡、五加皮各20g混合在一起,裝入紗袋中縫好,微波爐加熱后熱敷15~20分鐘。 介紹,這個藥包除了適用于頸椎疼痛外,對不明原因的包塊、腰椎增生和乳腺增生效果也 特別好。( 不通,筋脈關節失于濡養而出現關節酸痛、麻木,屈伸不利,因此自制中藥護膝包選用的藥 材以溫經散寒,祛濕行痹為主。可取干姜5克,肉桂、吳茱萸、花椒、丁香、獨活、羌活、香加皮各10克,打磨成粉,以便使其藥效在加熱后能充分釋出,并取粗鹽若干克,混合后放進 材質柔軟的二層棉布袋中。護膝中藥包制作完畢后,使用前可先用微波爐稍為加熱一下,然后手持中藥包在膝關節附近滾揉,以膝關節感到到微微發熱為宜,然后以松緊帶把護膝中藥包固定在膝關節上。 護膝中藥包的粗鹽為藥引,可引諸藥下行,其他藥材均為常用的溫經祛濕藥,患者也可經根據自己的癥狀咨詢中醫師可選取藥材。中藥包經過加熱后,藥力借助熱力揮發傳導到膝關節局部,起到行氣活血,散寒止痛的功效。護膝中藥包可連續使用數天,當加熱后無中藥氣味散發時,可更換藥包的中藥材料。值得注意的是,此藥包對體質虛寒,膝關節冷痛的患者十分適用,但若膝關節紅腫熱痛則應避免使用熱敷,也不宜使用上述中藥材
小兒脾胃虛寒肚兜藥包 主治膝蓋疼痛,適宜人絡為有風濕、受寒者。
老寒腿如果關節痛,可以用花椒和桂皮等,自制小藥包進行熱敷療法,舒筋活絡,散寒除濕,活血止痛。方法是:花椒50克、桂皮5克、生姜10片和蔥白6顆,前兩者要碾碎,越碎越好,再將這些藥材進行炒制后用小布袋裝好縫上。放在老寒腿上熱敷,哪里疼痛就敷在哪里。敷30~40分鐘,每日兩次。如果能夠承受,最好還放個暖水袋在布袋上保溫,效果非常好。布袋可自縫,也可以在藥房購買。如果疼痛面大的話,可以把布袋做大一點,藥材放多一點,這樣效果會更好。若疼的很厲害,可以將花椒用油熬后再用,將涼后的花椒油保存好,平時可以當祛濕散寒的藥油涂抹在疼痛處止痛。據本草綱目:花椒有強烈的芳香氣味,能除膻腥,散寒除濕,降溫止痛,溫脾胃,消宿食等,可用來治療多種疾病。久服輕身好顏色,耐勞增氣通神,生毛發,堅齒發,明目等。花椒在性質上屬性溫類,因此對治療寒癥很適合,如老寒腿、脫皮等癥狀。 花椒果皮所含的揮發油尤其具有止痛作用,而桂皮也含有揮發油,有溫腎補腎、祛寒去痛、溫經通脈的作用,因此可主治腎陽不足,畏寒肢冷,腰膝酸軟等。兩者“聯合作戰”,可達事半功倍的效果。 |
|
來自: 昵稱16178132 > 《我的圖書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