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股市中通常說會買股票的是徒弟,會賣股票的是師傅。很多人會在買股票之前會分析上市公司基本面,會判斷目前股價是否在相對低位,也能逢低介入,但是卻拋不好,不是拋在半山腰,就是在剛啟動的時候就拋掉了。本人歷來不要求自己把股票拋在最高位,在實戰中,能把股票拋在最高位的,不是巧合就是神仙。所以在股票操作中,還是要把心態放好,有賺就好。
應朋友之邀,今天分析一下幾種頭部形態,比較簡單,適合出入股市者了解一下。一般來說,頭部的形狀也就是單頂,雙頂和復合頂等幾種形態,不難判斷。股市里的東西都是要去雙向了解,比如說單頂之后也有可能會突破再創新高,雙頂之后也有可能突破頸線位再創新高,都有可能。因此,在平時操作中要學會兩方面思考。
單頂:如下圖,這個單頂相當的兇狠,拉上去不回頭,砸下來更不回頭。里面的主力的操作手法是在底部吸足籌碼,隨后在拉升過程中隨著量能的增加邊拉邊放,在籌碼放的差不多之后,頭部自然形成。追漲的被套后自然會期盼出來一把反彈,可這反彈卻再也不會來了。

復合頂:既然稱為復合頂,那么形成也就會比較復雜,也許是主力的實力不夠,也許是在等配合利好出臺,也許是遇到利空,也許是主力改變計劃,總之比較復雜,因此在走勢上也會表現的比較復雜。這種頭部的形成并非沒有蛛絲馬跡可循,第一,可以參照股市上久盤必跌的俗語,很久不能上攻,下跌的概率就會比較大,但不排除會突破箱體,那就要靠利好或者環境作為助推器了。第二,圖形上經常會出現長上影線,這一方面是上檔壓力比較大,另一方面就是主力在誘多出貨,看似要放量突破了,可馬上就會疲軟下來。

雙頂,也就是俗稱的雙頭,下面講一個比較經典、比較典型、也比較對稱的雙頭圖形。

圖中黃線是前期高點的連線,先是股價遇到黃線后遇阻回落,原本在箱體內運行也不足為奇。然后股價再次觸及箱底后出現了反彈、回落、再反彈,之后股價拉升到前期高點并且突破,這時候分歧就開始出現,有的會認為突破了,有的認為是在誘多假突破。事實上股價確實遇到前期高點回落,認為假突破的人很高興,因為拋掉了手中的籌碼。認為突破的人比較郁悶,為什么不在高點獲利了結呢?
隨后股價在短暫的回調后繼續上攻,再次突破前期高點,分歧又開始出現。主力連續二天低開,讓看著覺得實力較弱,有假突破的嫌疑,但是股價卻沒有擊破黃線。第三天高開后砸盤,進行最后的洗盤,隨后就拉升創出新高。
創出新高后股價回調,但是短暫的拉升并沒有多少的獲利空間,要出盡手中的籌碼只能再次營造上漲的效應來吸引跟風盤的介入,所以就形成了再次的拉升,股價再次創出新高。可隨后就露出了猙獰的面目開始吃人了,股價也就出現了跳水。連續下跌后必然會出現反彈,一方面是空頭回補的需求,一方面就是主力再次拋棄籌碼的機會。
從圖形上可以看到隨后的反彈打不過黃線,兩座大山壓住了黃線,黃線以上全是套牢盤,黃線也就成為了頸線位,成為了密集成交區,由于這樣的壓力,以后的反彈就更弱,連黃線都不去碰。最后股價跌破的先前的下箱體,這個階段過程也就宣告結束。
簡單的就談這幾種,還有很多種不談了。對著圖形談走勢,這很容易,就如看圖說話。在實際的操作時進行判斷就相當的不容易,因為第二天怎么走,除了主力誰也不知道,要是能知道,不是神仙就是老鼠倉。所以只能自己進行判斷,不要過于相信別人的判斷,參考一下再結合自己的判斷進行分析,然后再從實際的走勢中去檢驗自己的判斷。如果能夠養成習慣,那么個人的判斷力會不斷提高。本人認為,如果習慣做中長線投資,應挑選自己熟悉的股票做,對基本面熟悉,對股性熟悉,熟能生巧之后,相信能夠獲得較好收益。
原本還想結合成交量來分析,由于時間關系,也只能匆匆寫這些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