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正德以來的500多年間,中國文人與江蘇宜興歷代砂器制作高手合作,將雕刻、鑲嵌、書畫等多種工藝美術手段用于紫砂壺,制作出典雅精美的沏茶名壺,成就了一份份文人雅致。當然,現在是市場經濟的時代,它們成了收藏品,價格昂貴。 紫砂市場和油畫市場一樣,先是臺港人士帶動的。20世紀八九十年代,分別有港臺人士到大陸收集紫砂壺,帶動了兩撥價格暴漲。近3年,紫砂壺收藏和投資又急劇升溫,年均漲幅50%以上。2011年北京、上海等地拍賣行紛紛舉辦紫砂壺拍賣專場,從年頭到年尾,紫砂壺市場價格約翻了1倍~2倍,名家的作品更是價格驚人,動輒上百萬元。 紫砂壺收藏也是厚古薄今,近現代的作品比當代的貴,與書畫、家具等藝術品拍賣市場情形大致相同。在紫砂壺收藏市場上,現代紫砂大師如顧景舟的作品已經是市場標桿,一把小壺就要百萬元以上,怕是藏家都舍不得拿出來泡茶用,只能小心翼翼供在保險箱里。同輩或稍后的朱可心、蔣蓉、王寅春、吳云根等人的作品價格也紛紛暴漲,因為老一輩壺藝大師的作品不是藏于資深藏家手中,就是存于各家博物館里,在市面上確實稀缺。這幾年面市的一些已故大師之作,其真偽往往招來圈內非議,困擾了很多人。 在贗品泛濫的市場環境之下,有人寧肯去收藏活著的當代紫砂藝人的作品,至少可以保真——盡管也有徒弟做、師傅簽名等花樣,但至少他承認這是他的作品,有照片有證書。 收藏當代紫砂壺,保險的選擇當然還是選擇有良好師承學養、得到業界承認的紫砂壺名家作品,比如,60歲以上的代表人物有周桂珍、潘持平等;50歲~60歲的代表人物有葛陶中、江建翔、丁亞平、施小馬、陳國良等;40歲~50歲的人數最多,代表性人物有吳貞裕、高振宇、徐徐、任備安、薛衛平、鄒躍君、唐彬杰等。而剛接觸紫砂壺的投資者,較多關注年輕一代的制壺名家的作品。目前在宜興紫砂壺市場上,當代國家級工藝美術大師精品市價都在數十萬元,省級大師也要10萬元左右,知名工藝師為數千元到數萬元。 同樣一個藝人的作品也有差別,最好是“全手工壺”和“原礦砂料”。作者要親力親為制作全手工的壺體,以及具有說得過去的藝術理念。不過,紫砂壺收藏市場,最有中國特色的還是對各種名譽的講究。 于是,作者都會打破頭了也要弄個“大師”的桂冠戴著,這就像美協畫院的主席、院長職位一樣,有這個名號就能帶來畫價的顯著升值,是真真切切的“生產力”。因此,作者與藏家都在樂此不疲地上演著這個雅玩的瘋狂。 收藏之經——買出來的紫砂壺收藏經 紫砂壺可以分為三個層面: 第一個層面,實用。紫砂壺的實用價值就是泡茶、喝茶。相對于其他泡茶的器皿,紫砂壺是最好的泡茶器皿,而且不僅有增值性,更難能可貴的是它不奪茶香,即使是夏天,兩三天內茶水也不會變餿、變色、變味。茶味保存時間長,是紫砂壺最大的優點。 紫砂壺收藏,重在紫砂泥料,用優質的泥料做出的紫砂壺才具有更好的增值性。 但有了好的泥料,還要有合適的窯火,紫砂壺說到底是泥與火的藝術。從傳統的龍窯到20世紀六七十年代的隧道窯,再發展到現在的電窯、煤氣窯,雖然進步很大,但在文化內涵上已經看不到傳統的東西了,這也是令收藏界擔憂的一個地方。 另外,紫砂壺的器形也很重要。新中國成立前能夠流傳下來、較為常用的紫砂壺不多。從20世紀60年代至今,公認的比較經典的以及后來創新的器形都是源于之前的款型,共有五六百種。需要特別注意的是,器形的創新要守正,絕不能脫離根本。 第二個層面,愛好。收藏投資的人喜愛、欣賞紫砂壺,通過把玩紫砂壺讓自己在精神上得到享受,使身心得到愉悅。但人的喜好有所不同,故而對紫砂壺也有所側重。譬如有人喜歡泥料,也有人喜歡造型等。 第三個層面,收藏投資。中國有很多藝術品都是從實用上升到藝術層面的,進而上升到工藝藝術價值。這一點反映在經濟上就是收藏投資價值。這一點是有規律的,要看清楚這種規律一定要跳出壺外來看。 紫砂壺的投資更多如同字畫,講究作者的實力,但并不是誰名氣大,誰的壺就一定好。實力分兩方面,其一是創作實力,基于傳統但又高于傳統的造型創作實力;其二是手頭功夫的實力,即能把心中的構思變成現實的能力。 另外,還取決于作者的職稱和傳承。因為投資是為了升值,所以有職稱、有傳承的自然具有一定的優勢。因此,這也是收藏者投資的參考標準之一。 再一個還得講究作者的潛力。目前很多大腕都是出生在1950年之前的,這些人現在幾乎不怎么做壺了,存世的作品也比較稀少,它們具有很高的收藏價值,因此,市場對這些人的作品是比較看好的。而20世紀五六十年代出生的作者,多是前者的徒弟,也都有希望成為大腕。而“70后”這一批人,有很多基本功不錯,對于泥料也很了解,有些也已經嶄露頭角,甚至超出他們的前輩,但其中的炒作、運作成分也很多,需要謹慎看待。 投資之道——紫砂壺投資三要訣 紫砂壺的集藏與投資,古已有之,但明清時期主要以收藏為主,投資是達官貴人把玩之余的副業。進入20世紀70年代,紫砂壺的投資價值受到了市場人士的青睞,但隨著大量仿制品的出現,一度供不應求的局面發生轉變。到上個世紀90年代,紫砂集藏投資熱不斷降溫。但優中選佳不僅是集藏的真諦,也是市場投資的最基本著眼點。 品種要精 一些名家制作的紫砂壺都很有收藏價值,尤其是一些大師的作品,一直是穩中有升,即使在紫砂壺市場低迷的2001年,當所有現代名家的紫砂壺都跌了20%時,大師的作品一直都沒有跌價,例如已于1996年去世的現代名家顧景舟的茶壺目前價值已達10萬元~20萬元。一些現代高級工藝師的佳作,市場價格在萬元之上,但助理工藝師的作品則只有千元左右,兩者的差距有天壤之別。 鑒賞要真 絕大多數贗品均是粗制濫造的對象,大量屬于地攤商品,投資者完全可以拋棄這類紫砂壺的購買,而選擇那些“根正苗紅”的商家或到拍賣行中競拍,可靠性要強得多。據行家介紹,對于古壺來說,市面上有兩種造假方法,一是將泥料的表面做舊,方法是擦皮鞋油,像人手經常摸的樣子,看上去有古舊感;或者用強酸腐蝕做舊。二是將紫砂壺涂上白水泥用水去泡,做成出土效果。對新壺的造假主要是雕刻名家印章,或者臆造名家款式。鑒定紫砂壺的真偽,可以從兩個方面著手。一是從亮色上看。真正的紫砂壺體重、色紫,因為長期為人手撫摩,上面呈現出鮮潤的光亮。而新制的紫砂壺一般說來質地都比較疏松,顏色偏黃,有光亮的少,無光亮的多。即使有光亮,也是用白蠟打磨上去的。再從文字上看,舊壺的款都是用陽文,字體極為工整。新壺如果用陽文,字體因為摹仿或顯呆板,或筆畫長短粗細不一。如果是用舊壺加刻新款,則所刻文字為陰文。 行情要準 今天,當許多投資人的心態慢慢平靜之后,對過去一段回憶的重溫,或許又把我們帶入了那個熾熱的時代。近兩年來,紫砂壺市場稍有回升,但漲幅不大,估計最大的行情應該在兩年以后。市場低迷期正是投資的良機。一些現代工藝大師的作品,一般投資周期比較短,升值較快,適合短期投資者考慮。 保養之方——慎記八字真言 紫砂壺因其材質的特點,表現出一種其他器皿所無法企及的優點,那就是它與使用者能進行感情交流,對它傾注的感情越多,常加摩挲呵護,它對你的回報也越深沉,因而會越發可愛,光潤古雅。所以說,好茶壺不要束之高閣,而應該經常使用把玩。正宗的宜興紫砂壺經久泡養,壺身所呈現出的光潤效果令人驚異。要保養好紫砂壺只要記住8個字:勤泡、勤洗、通風、陰干。 剛出爐的紫砂壺有一股燥氣、土腥之味,生氣未發,壺韻隱藏。而且壺在燒制的過程中里面會有很多礦物質還原,包括有一些灰塵等,所以新買的紫砂壺在使用前首先要開壺。簡單的開壺是用開水把新買來的壺身燙一下,去除掉壺身上的浮土、蠟膜等,之后,用一些低檔的茶葉把壺沖泡幾次即可。正常情況下,經過2次~3次處理,紫砂壺的土腥味就能去除干凈,如果還是很明顯,說明壺燒制溫度不夠。 不過,也有講究點的人,會把紫砂壺放在開水中煮,不過在器具的選擇上最好用干凈、無味的砂鍋,而且一定要用純凈水,煮的時候盡量選擇小火,時間上半個小時即可。 很多以前老泥做的紫砂壺,剛拿出來的時候顏色特別不起眼,但用過之后顏色會變深、變潤、變得有風采,這個過程其實是非常可人的。國家一級評茶師姚松濤強調,養護紫砂壺,關鍵要做到勤泡、勤洗、通風、陰干8個字,只有經過了使用者的悉心養護,紫砂茶具特有的“潤玉”光澤才能顯現,但養壺需要有足夠的耐心。 每天用紫砂壺泡茶,泡完之后用清水把壺洗凈,再用軟布把表面的水漬擦干,如果不及時擦除,時間久了壺身就會結水斑。擦完之后的紫砂壺可以放在空隙率較大的竹簾上面,陰涼、通風處晾干。 養壺的過程中很多人存在一些誤區。紫砂壺自古就有“泡茶不走味,貯茶不變色,盛暑不宜餿”的特點,有人因此便不及時清除壺內殘存的茶葉和茶水,希望以此來養壺,這其實并不對。因為現在紫砂壺泥料顆粒更細膩,氣密度更高,如果室內氣溫高,茶水還是有變質的可能,而變質的茶水是會影響養壺效果的。所以,泡過茶以后的紫砂壺一定要及時清洗。還有一些人喜歡把喝剩下的茶湯茶渣都潑在壺身上,認為這也是一種養壺方式,其實茶油或芳香類物質通過這種方式是不能進入茶壺內的,而且長時間還會在紫砂茶壺表面留下茶垢,適得其反。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