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練案”的設計理念 “學練案”顧名思義,是學生學習方法的導引案,是學生的路標,教師的鑰匙。 正確樹立以學生生存為本的育人理念,明確學生有效習練有賴于教師有效設計(方法、指向牌)指導。“學導案”的四個“關注”: 關注學生學練的全過程, (全方位) 關注學生學練的有效性,(學生的課有所得) 關注教師導引的針對性,(學生、目標、方法) 關注課堂師生共同成長的互動性。(靈動與生成) 其核心是:根據學生的有效習練的需要,以及班級授課的特點,設計和組織課堂學練。 “學練案”設計理念 學練案主要是學生在“做”前“想學”的指南,使學生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因此學練案是學生提供給教師的可以據此設計學練的平臺。 學練案進一步優化學生的學習方式,拓展學生學習的時間和空間,給學生以充分的自主,讓學生充分參與學習的全過程、體驗知識的獲得、探究知識的發生、獲取能力的提高。對學練案的使用。自主學習、探究學習、合作學習是新的學習理念,它使學生完全參與學習的過程,對知識是自我經歷而不是教師給予,對能力是親歷獲取而不是教師傳授,對方法是主動歸納而不是教師總結。 因此,學生要信心百倍、積極主動地去做好、用好學練案。當學生領到導學練案后,給學生短暫的瀏覽時間,進行知識導引,指明將要學習什么,學生使用學練案,實際上是在教師引導下積極參與學習的全過程,體驗知識發生,經歷問題探究,探究知識應用,歸納總結提升。 全體學生對學練案的態度是熱情而不是敷衍,積極而不是消極,主動而不是被動,渴望而不是無奈或拒絕。必須認真寫,認真改,認真標注。因此課下全體學生要依據學練案獨立自主全面完成學練案。 《一體兩翼教學模式》的探究背景和意義 學生體質健康狀況的好壞,取決于體育課的獲取有效知識的多少。而傳統的教學模式,束縛了教師的想象空間,按四平八穩的“京劇”節奏,直接限制了當今學生的快節奏的生活方式。使學生由喜歡體育,但逃避體育課。隨著新課標(修訂稿)的實施和全球性體育教育改革的深入推進,體育課堂教學模式也必須發生著重大的改革。為了把學生從電腦前,吸引到操場上,就必須革新傳統的體育教學模式。為了學生的體質健康,研究和探索未來的體育教學模式已是擺在我們面前的緊要問題之一。 縱觀世界教育改革,盡管各國國情不同,教育改革也必然各異,但具有鮮明的共性特征。這種共性特征就是強調人的全面發展,尤其在提高人的身心素質方面。由此看來,體育教育在學校教育中占有重要位置,對教育改革的作用極大。 學校體育教育的培養目標,21世紀教育國際研討會專題報告中指出:21世紀最成功的勞動者將是全面發展的人,是對新的思想和新的機遇最開放的人。美國20世紀發表的《美國之潛能——人》指出:“面向21世紀去開發人的才能,意味著培養人們具有鮮明的生活目標和社會責任感,具有在變化的環境中應用所學知識和技能的高度適應能力,具有創造意識,并能不斷獲取新的知識,而能克服自身的局限”。這些都要以身體健康,體育教育為基礎。日本在教育改革中強調重視個性的原則,培養創造力,面向21世紀的培養目標是:“具有寬廣的胸懷,健康的體魄,豐富的創造力,自由、自律與公共精神,面向世界的日本人。”法國的培養目標是:“使每個受教育者最大限度的發揮基本的潛在能力,并能創造自己的未來。”。德國人提出應把五項關鍵能力作為培訓重點:“任務的組織和實施能力,交流與合作能力,學習和工作方法的使用能力,單獨或集體承擔責任的責任心,心理和體力的承受能力。”。韓國政府確立“全人教育”的目標。從上述各國新調整的培養目標來看,發展個性,強調全面,提高受教育者的身體健康(包括心理健康),培養創造力,增強責任感,這正是21世紀學校體育教育所要解決的問題,也正是學校體育教育的培養目標。 2.研究本課題的意義和價值 《課程標準》(實驗稿)實施十年來,利弊多少我們都不去評析和探究,但這次修訂稿“序言部分”增加了有關青少年體質健康方面問題的描述,明確了體育學科應該面對的核心問題是“近二十多年來我國青少年學生體質健康水平持續下降”,不再面對全社會泛泛的談“現代生產和生活方式造成的體力活動減少和心理壓力增大,對人類健康造成了日益嚴重的威脅(引自課標實驗稿)”。學生的健康水平近20年持續下降!這個責任雖然不能有哪一方去負,但作為體育教師必須承認“我有責任”。 體育課的“四部分”教學模式(開始部分、準備部分、基本部分、結束部分)在我國由來已久,這種“固式”它雖經歷過八次課改,但仍然傳承著前蘇聯的血脈,在體育課堂教學中仍然占有重要的位置。十年課改,注重的是精神上的“以人為本”,而忽視了物質上的“以人為本”的惡性傳承。傳統的教學模式,必然桎梏著新的教育理念的輸入。 我國早在1917年蔡元培先生就提倡之體育教育為“完全人格”教育。毛澤東時代更是體育教育的典范,體者,載知識之車而寓道德之舍也。體育教育在培養人的方面無疑起著重要作用。而以往的學校體育教學只強調身體訓練,忽視對學生的興趣培養、情趣養成和身體的合理養護的健康指導,培養出來的學生仍然是“走不好、跑不動;舉不起、彎不下;跳不高、躲不開”,更不懂身心保健知識,不懂體育原理的“體育盲”加“健康盲”。 慶幸的是中國教育體育人已認識到了這一點,中國學校體育教育教學模式正在與健康教育逐步結合,本文通過我近30年學校體育教育的探索性研究,構成了21世紀學校體育教育發展趨勢的結構設想,探究出《一體兩翼教學模式》,希望能為我省學校體育教育教學和學生的健康體質的發展貢獻一點力量。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