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一回講朱紫國國王病重,行者揭榜為國王懸絲診脈的故事,開篇詩點明主題“打破人間蝴蝶夢,滌凈塵氛不惹愁。”來到這個世界就是來醫治千年輪回病來的,一靈真性流浪千萬年,這一世覺醒了,再不會讓假性傷害到真性。就是在洗菜做飯的時候,心里也很清晰的知道為了真性而活,其他都是過眼煙云。為了傳播悟本、立本、務本的真理,不辭勞苦,用一周時間購置設備,布置了一個小型演播室,準備《道德講堂》的開播,先講《西游記金丹揭秘》,計劃一百集。用《西游記》的故事,演繹金丹性命之理,讓更多的人了解自身輪回之病根,自己千年的不好,性命的病入膏肓。人自無始劫以來,醉生夢死,百代感其心,萬事勞其形。生生死死,輪回不息。一失人身,萬劫難逢,就是一千年不得好。要改變自己的歷史局面,了生死之無常,圣哲早就指出了窮理這條金光大道。理就是性命之道,了性了命,無非在窮理上定高低。理明的透徹,功夫境界就同時顯現,理不透真東西出不來。這個理不是后天意識的博學,而是教外之別傳,元神先天大智慧的開啟。玄之又玄,眾妙之門。若悟此玄妙,必須真師口傳心授。除輪回這個病根,非金丹大道不能。上藥三品精氣神,元精、元氣、元神都是從虛無中來,非色非空,不是后天有形之物,而是先天無形至寶。此三者,能以無形化有形,無相生實相,三而合一,至靈至圣,能治人這一世的病,更能解除人的千年輪回之苦。 第六十八回的題目:朱紫國唐僧論前世,孫行者施為三折肱。三折肱指醫術高明。朱紫國既是大富大貴,在小利小貨能看破,在大富大貴處迷失,就像三藏走出了污穢的稀柿衕,忽遇一座城池,看不見杏黃旗上,明明朗朗“朱紫國”三字。行者嘲笑三藏讀盡萬卷千經,竟不識朱紫國三字,意寓朱紫之貴,不如紫陽之真。不明朱紫國,就是打不破人間蝴蝶夢,穢污填滿,夢中作事,棄天爵而要人爵,重世財而輕法財,讀過千經萬典,不知富貴如浮云,依然是未出長安時的水平,如何取得真經。唐僧論前世,歷代帝王,從三皇五帝道唐王,幾千年爭雄角力的歷史,終歸于唐王之一夢。至于賢臣,縱能有識天文、知地理、辨陰陽,安邦定國之能的魏征,也無非一夢。三藏道:“因他夢斬了涇河龍王,那龍王告到陰司,說我王許救又殺之,故我王遂得促病,漸覺身危。魏徵又寫書一封,與我王帶至冥司,寄與酆都城判官崔昚。少時,唐王身死,至三日復得回生。虧了魏徵,感崔判官改了文書,加王二十年壽。今要做水陸大會,故遣貧僧遠涉道途,詢求諸國,拜佛祖,取大乘經三藏,超度孽苦升天也。”這才是打破夢境,取得金丹之真經,九祖承恩,一個人成功了,九代祖先跟著解脫的切身大事。 師徒在會同館歇腳,“會同”是不期而會,不約而同;古今無異世,疆界有同規。國君享榮華富貴,國人奔走利名,同一嗜欲,得的都是性命病入膏肓之癥。唐王因斬涇龍而入地獄,國王因失金圣(皇后)而生病;唐王不得真經,不能超度孽苦;國王不得良醫,不能去其沉疴。事不同理同,所以叫會同。取經不到如來之地,僅能度自己之還陽,不能度亡魂之升天;治病不迎金圣還國,只可治后天之病,難以治先世之病根。真經回,地獄無冤屈之苦;金圣還,國王無折風之憂,這是大會而大同。 在會同館要自己煮飯,沙僧道:“茶飯易煮,蔬菜不好安排。”行者問道:“如何?”沙僧道:“油鹽醬醋俱無也。”自己煮飯就是金丹至寶,人人具足,個個圓成,處圣不增,處凡不減。調和是調料指陰陽調和,陰陽不合,猶如茶飯易煮,沒有調料蔬菜不好安排,會食之無味,美中不足。行者和八戒去買調和,金木同氣,夫唱婦隨,陰陽并用之機。金木并而水火濟,陰陽得類,結為靈丹,得之者立躋圣位。行者聞言笑道:“列位錯怪了我也。若象這等慢人,你國王之病,就是一千年也不得好。”眾臣道:“人生能有幾多陽壽?就一千年也還不好?”行者道“他如今是個病君,死了是個病鬼,再轉世也還是個病人,卻不是一千年也還不好?”人不修道,追名逐利,不過是鬼窟生涯,與死為伍。生而病,病而死;生為病人,死為病鬼;萬劫輪回,何時了歇?千年不好,萬劫受病。八戒對國王的隨從說“認真之士,須要行個大禮,叫他聲孫老爺,他就招架,不然弄不成。”先天一氣自虛無中生來,難得而易失,如果不是誠懇相求,磁場不通,元神對識神,不能同頻共振,陽感陰不應,或陰動而陽不隨,金丹難成,大道難修。 行者揭榜為國王治病,急壞了三藏:“你那曾見《素問》、《難經》、《本草》、《脈訣》,是甚般章句,怎生注解,就這等胡說散道,會什么懸絲診脈!”行者笑道:“我有金線在身,你不曾見哩。”即伸手下去,尾上拔了三根毫毛,捻一把,叫聲:“變!”即變作三條絲線,每條各長二丈四尺,按二十四氣,托于手內,對唐僧道:“這不是我的金線?”中醫治一時之癥,延一生之命而已,三根毫毛,法身上做事,二十四氣給予生機之氣的三是七十二候。玄關開了,人天合一,一年四季老天給你煉丹,天關在手,地軸生心,法身成就,治千萬年輪回之病。扁鵲能觀五臟而知病,華陀能破骨肉而療疾,這些神醫也沒有懸絲診脈之說。扁鵲、華陀雖能,不過能治有形之病,不能治其無形。治有形者人道,治無形者天道。天道人道,差之毫發,失之千里。絲是至細,懸是從虛而來。細則妙有,虛則真空,真空妙有,合而為一,則虛室生白,神明自來。 詩曰: 富貴榮華盡枉然,幾人活得百來年。 休將性命尋常看,急訪明師問大還。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