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精品精选,精品九九视频,www久久只有这里有精品,亚洲熟女乱色综合一区
    分享

    (1)[轉載]大家說玉:古玉大型化與古代玉容器(許洪明2011)

     珠江大鵬 2014-03-13

    [轉載]大家說玉:古玉大型化與古代玉容器(許洪明2011)

         原文地址:大家說玉:古玉大型化與古代玉容器(許洪明2011)作者:任一弘

        就形體而言,古代玉器發展歷程的特點是“由小到大,大小并存”。

        通常,人們見到的古代玉器多為體積較小的佩飾件、擺件與把玩件,一般尺寸都在2~3或10厘米以內。新石器早期紅山文化、崧澤文化、馬家浜、大汶口、大溪等文化遺址出土了許多玉玦、玉環、玉管、玉璜、玉鐲等,這些玉器多為片狀,小巧玲瓏,加工也比較簡單。

        在新石器的中、晚期,體量較大的玉器開始出現,直徑在20厘米左右的玉璧、玉璜、玉環,高度在30~40多厘米的玉琮、玉斧、玉戈等大型玉器在良渚文化、石家河文化、陶寺文化、石峽文化等遺址都有發現。尤其是新石器時代晚期的龍山文化、齊家文化的多孔玉刀和玉璋令人印象深刻,其長度一般都在40厘米左右,50~60厘米以上的已不罕見(見圖一~圖四)。這些大型的玉器都不是實用器,而是用于祭祀、慶典、原始宗教活動中的禮儀器。

     

    [轉載]大家說玉:古玉大型化與古代玉容器(許洪明2011)▲圖一:玉琮,良渚文化,高49.2厘米

    現藏于中國歷史博物館

     

    [轉載]大家說玉:古玉大型化與古代玉容器(許洪明2011)

    ▲圖二:玉璋,龍山文化,長49厘米、寬7.8厘米、厚1厘米

    陜西神木縣石峁遺址出土,現藏于陜西省博物館

     

    [轉載]大家說玉:古玉大型化與古代玉容器(許洪明2011)

    ▲圖三:玉刀,齊家文化,長54厘米、寬8.5~10.3厘米、厚0.8厘米

    青海大通上孫家寨墓地出土

     

    [轉載]大家說玉:古玉大型化與古代玉容器(許洪明2011)

    ▲圖四:玉鏟,新石器晚期,長75厘米、寬25厘米、厚4厘米

    廣西大新現攬圩鄉康合村出土,現藏于廣西大新縣博物館藏

     

        夏代是中國人掌握國家機器進入歷史時期的第一個時代,玉器作為政權與等級制度的載體在夏代的獨特呈現就是:以二里頭文化為代表的夏代出土玉器幾乎全是大型的玉璋、玉戈、玉刀等所謂“兵禮器”,小型的佩飾玉則極少見到。“兵禮器”是國家權力的象征,“牙璋以起軍旅,以治兵守”,持有“兵禮器”的人,才是掌握政權的人。在進入青銅器時代之前,大型的玉制“兵禮器”是“國之大事”必不可少的禮儀大器。

        “殷以夏禮”,商代的用玉制度主要承襲夏代。這一時期是青銅器大發展的繁榮期。隨著體量巨大、質地厚重的青銅器不斷涌現,幾乎所有的器物,包括青銅器、陶器和玉器都呈大型化發展趨勢。商代至西周中期禮儀玉器的大型化不僅在尺寸上有突兀的增加,在數量上也有成倍地增長。高大倫先生曾做過這樣的統計:以《中國出土玉器全集》(古方主編)收錄的兩千多件玉器作為抽樣調查的依據,所見長度(直徑)在30厘米以上的玉器,新石器文化期的為20件,二里頭文化的為4件,商周時期有47件。大于30~40厘米的玉器已比比皆是,50厘米以上,乃至80~90厘米的玉器也不鮮見。據報道,三星堆祭祀坑出土的玉器中就有1件玉璋長達162厘米。湖北省武漢市黃陂區盤龍城李家嘴出土的玉戈、玉璋,長度大于30厘米的就有7件之多。這些大型玉禮器與青銅器一樣,成為禮器中不可或缺的重器(見圖五至圖八)。

     

    [轉載]大家說玉:古玉大型化與古代玉容器(許洪明2011)

    ▲圖五:玉璋,二里頭文化,長48.5厘米、寬8厘米

    河南偃師市二里頭遺址出土,現藏于洛陽博物館

     

    [轉載]大家說玉:古玉大型化與古代玉容器(許洪明2011)

    ▲圖六:玉璋,商晚期三星堆文化,長46.3厘米、寬47厘米

    四川廠漢市三星堆遺址二號祭祀坑出土,現藏于三星堆博物館

     

    [轉載]大家說玉:古玉大型化與古代玉容器(許洪明2011)

    ▲圖七:玉戈,商早期,長94厘米、援寬13.5厘米、厚0.5厘米

    湖北省武漢市黃陂區盤龍城李家嘴出土,現藏于湖北省博物館

     

    [轉載]大家說玉:古玉大型化與古代玉容器(許洪明2011)

    ▲圖八:玉璋,商晚期-西周早期,殘長67.8厘米,殘寬6.5-10.4厘米,厚0.5-0.7厘米

    四川成都市金沙江遺址出土,現藏于成都文物考古研究所

     

        商晚期至西周早期,玉璋、玉鉞、玉戈等大型“兵禮器”逐漸減少,到了春秋早期,就只剩下玉戈一種,春秋中晚期至戰國中晚期,像玉戈、玉璋、玉鉞、玉琮等已基本不見。

        西周中晚期之后大型的玉制“兵禮器”逐步退出歷史舞臺的原因,筆者認為有二:其一,體量碩大的玉料越來越匱乏。從新石器時期中、晚期至商代晚期,其間歷經了數千年,為制作大量的30厘米以上,乃至70~80厘米以上的大型禮儀玉器耗盡了體量碩大的玉料,而這些大型的禮儀玉器又多為薄型片狀的“兵禮器”,不僅切割玉料的難度極大,并且玉料的的損耗也很大。其二,新型的大型禮儀玉器的出現,逐步淡化了以“兵禮器”為主的儀禮器。西周的統治階級制定了一系列新的禮制與用玉制度,在玉器大型化時尚之風影響下,兩種新穎的、與眾不同的大型玉禮器產生了,這就是組合玉器與玉容器。

    圖九~圖十二就是西周時期組合玉器的杰出代表作。

     

    [轉載]大家說玉:古玉大型化與古代玉容器(許洪明2011)

    ▲圖九:組合玉佩,西周中期

    山西運城絳縣詡伯夫人畢姬墓出土,現藏于陜西省考古研究所

     

    [轉載]大家說玉:古玉大型化與古代玉容器(許洪明2011)

    ▲圖十:七璜連珠組合玉佩,西周中期

    三門峽上村嶺虢國君主虢季墓出土,現藏于虢國墓博物館

     

    [轉載]大家說玉:古玉大型化與古代玉容器(許洪明2011)

    ▲圖十一:六璜連珠組合玉佩,西周中期

    山西曲沃晉獻侯穌夫人墓出土,現藏于陜西省博物院

     

    [轉載]大家說玉:古玉大型化與古代玉容器(許洪明2011)

    ▲圖十二:四十五璜連珠組合玉佩,西周

    山西曲沃晉穆侯次夫人墓出土,現藏于陜西省博物院

     

        組合玉佩是西周貴族間盛行的一種由許多玉件串聯組成,掛在頸上、懸于胸前或佩戴在手腕上的佩飾。通常由玉璜或玉片串連瑪瑙、綠松石及彩珠、貝殼而成,也有用數個玉璧、玉璜、玉管、玉勒及龍鳳玉佩穿聯而成的。大型的結構繁復的組合玉佩是貴族們表示身份地位及權勢的服飾,是按一定的禮制規定所設計的。河南三門峽上村嶺虢國君王虢季墓出土的組合玉佩是由小到大依次遞增的七片玉璜串連,兩側對稱有108顆淺藍色菱形料珠、117顆紅色瑪瑙管形珠和20個紅色圓形瑪瑙管連綴而成,上方與一組玉管和瑪瑙珠組成的項飾相連,掛于頸部,經胸腹垂于膝下。這組以青白色玉璜為主體,以紅、藍兩色管珠點綴其間的玉佩繽紛絢麗,奪人眼目,是目前所能見到的周代玉佩中形制與連綴方式最為精巧的七璜連珠組合玉佩(見圖十)。

        《周春宮·典命》載:上公九命為伯,其國家、宮室、車騎、衣服、禮儀皆以九為節;侯伯七命,其國家、宮室、車騎、衣服、禮儀皆以七為節。虢季身為國君,為公侯一級,應以七為節。在其墓葬里還發掘出七件青銅器鼎,與其組合玉佩的玉璜數量正好對應,七璜對七鼎,完全符合周代禮制的要求,這就進一步驗證了《周禮》中有關用玉制度的記載是符合事實的。

        這類多璜組合玉佩,在西周王室、諸侯王等高級貴族之墓葬中都有大量的發現。譬如山西省天馬-北趙晉侯墓地、寶雞弓魚國墓地、陜西省長安縣張家坡村58號墓地、陜西省扶風縣黃堆鄉強家村、河南西周洛邑和浚縣辛村衛國墓地、河南省平頂山應國墓地等。從發掘情況看,墓主人的身份、地位越高,其所佩組佩的結構越復雜,長度也越長。但也有僭越禮制的極個別案例,如圖十二所展示的,山西曲沃晉穆侯的次夫人楊姞,身僅為妾,但其墓葬出土的大型組合玉佩竟長達2米多,從墓主人的頭部一直覆蓋到腳部。此玉佩由204件各色玉飾組成,工藝精湛,組合豪華,其中璜的數量竟達45件。顯然這件組合玉佩已不是墓主人身前所佩戴的,而是做了國君的兒子專門為其生母送葬而訂制的大型組合玉佩。

        這類大型組合玉佩在西周晚期逐漸淡出人們視線,但作為朝廷官員禮儀服飾之規矩卻一直延續下來。史記有載:東漢明帝佩戴的是白玉連璜大佩(大佩即組合玉佩),晉代天子佩戴的是白玉重珠大佩,唐代天子百官皆佩玉帶,宋代朝廷也有明確的佩玉規定,明代帝王佩戴是三環相連的五組合玉佩,清代朝廷官員都佩戴朝珠。

        春秋戰國的大型玉器在工藝上又有了創新,一種由數件玉雕件組成,由金屬連接或粘合而成的組合玉器脫穎而出。圖十三就是一把由首、莖、格、鞘及珌五節組成,用金屬連接的帶鞘的玉劍,通長有33.6厘米。用金屬連接法制作的組合玉器,可以把小塊的玉件精雕細刻、精益求精,即精美牢固,又滿足了上層社會追崇玉器大型化的要求,是古代藝術家聰明才智、勇于創新精神的結晶。

     [轉載]大家說玉:古玉大型化與古代玉容器(許洪明2011)

    ▲圖十三:玉劍,戰國,通長33.6厘米

    湖北隨縣曾侯乙墓出土,現藏于湖北省博物館

     

    [轉載]大家說玉:古玉大型化與古代玉容器(許洪明2011)

    ▲圖十四:云獸紋玉璜,戰國,長20.5厘米、寬4.8厘米

    1950年河南輝縣出土,現藏于中國歷史博物館

     

    [轉載]大家說玉:古玉大型化與古代玉容器(許洪明2011)

    ▲圖十五:龍虎紋玉帶鉤,西漢,長19.5厘米

    1983年廣東廣州南越王趙昧墓出土,現藏于南越王墓博物館

     

        圖十四云獸紋玉璜是戰國時期金屬連接組合工藝的另一個例子,圖十五是西漢時期的龍虎紋玉帶鉤,是金屬連接組合工藝的繼承和延續。

        戰國至漢代時期出現許多精美絕倫的組合玉器,其中活環套鏈組合玉器是古代鏤雕工藝與切割工藝的又一次升華。所謂活環套鏈就是把平面“搜鏤”的技巧用于立體“鏤空”上,即在一塊玉料上鏤雕成數個可活動的環或佩,環環相扣、環佩相扣形成連接,使之可卷折可展開,但不可拆卸的一種工藝。

        舉世聞名的湖北隨縣曾侯乙墓出土了數件活環套鏈玉佩,其器形最長、活環套鏈最多、紋飾最繁復精美、工藝最為精湛的是26節活環套鏈玉佩,長達48厘米(圖十六)。此件組合玉佩由26節玉佩和12個活環組成,其中有4個活環是用金屬榫插接,可拆卸,8個活環是用立體鏤空法琢成,不可拆卸。用活環連接的26節玉佩,件件都是由鏤雕加陰線紋琢磨而成,有形態各異的龍、鳳及蛇、獸面等紋飾。

     

    [轉載]大家說玉:古玉大型化與古代玉容器(許洪明2011)

    ▲圖十六:二十六節活環套鏈玉佩,通長48厘米,厚0.5厘米

    湖北隨縣擂鼓墩曾侯乙墓出土,現藏于湖北省博物館

     

    [轉載]大家說玉:古玉大型化與古代玉容器(許洪明2011)

    ▲圖十七:四節活環套鏈玉佩,戰國,通高9.5厘米

    湖北隨縣擂鼓墩曾侯乙墓出土,現藏于湖北有博物館

     

        圖十七是另一件活環套鏈玉佩。它是由一整塊玉料琢鏤而成的,共有4節3環,其中間的玉環可以活動和卷折,兩側的玉環是不能卷折的,也是出土于曾侯乙墓。

        活環套鏈工藝的出現,能使較小的玉料“拉”長,即用小塊玉料雕琢大型化玉器,變不可能為可能。

        研究古代玉器大型化,必須得關注古代玉容器。

        玉容器是商周時期玉器大型化的又一表現,是由片狀的長度上大型化“兵禮器”向掏膛的容積上大型化“實用型”玉禮器發展。玉容器的制作雖不要求像“兵禮器”那樣有足夠長的玉料,但是在用料的厚度上也有一定的要求。玉容器工藝上的難度大大超越了片狀的玉禮器,除了切割開料、琢磨雕刻、打磨拋光等工藝外,玉容器的薄胎掏膛工藝是考驗工匠高超技能的難題。安陽婦好墓出土的一件幾何紋青玉簋與另一件獸面紋白玉簋(圖十八、圖十九),其矮足大腹、敞口薄胎,器形端莊,紋飾精美,表明了至少在商代晚期玉容器的制作工藝已經成熟。

     

    [轉載]大家說玉:古玉大型化與古代玉容器(許洪明2011)

    ▲圖十八:幾何紋青玉簋,商晚期,通高12.5厘米、口徑20.7厘米、足經14.5厘米、厚0.9厘米

    1976年河南安陽市婦好墓出土,現藏于國家博物館

     [轉載]大家說玉:古玉大型化與古代玉容器(許洪明2011)

    ▲圖十九:商代晚期獸面紋玉簋,商晚期,通高10.8厘米、口徑16.8厘米、壁厚0.6厘米

    1976年河南安陽市婦好墓出土,現藏于中閃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

     

        有些學者專家以為商周時期的玉容器極少,不為主流。其實不然,除了前面提到的兩件玉簋,婦好墓還出土了十字鏤空紋玉盤、玉杵臼、玉觶、石豆等多玉石容器(見圖二十、圖二十一)。據報道,出土或傳世的商周玉容器還有故宮博物院藏存的商代幾何紋玉碗(圖二十二);河南鹿邑縣太清宮長子口出土的商代渦紋玉簋(圖二十三);商代玉斗、陜西扶風縣出土的西周玉簋和玉匜(圖二十四、二十五),山西天馬曲沃遺址出土西周玉罍(圖二十六);陜西法門莊白齊家村也出土了西周玉匜;安徽省壽縣東周楚墓出土了花玉瓶、花玉鼎;洛陽東周古城也出土了玉鼎;浙江東陽出土了春秋時期的玉樽(圖二十七);美國佛格博物館藏戰國玉奩等等(圖二十八)。

     

    [轉載]大家說玉:古玉大型化與古代玉容器(許洪明2011)

    ▲圖二十:十字鏤空紋玉盤,商晚期,通高4.3、口長14.6、寬8.6厘米

    1976年河南安陽市婦好墓出土,現藏于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

     

    [轉載]大家說玉:古玉大型化與古代玉容器(許洪明2011)

    ▲圖二十一:玉杵臼,商晚期,杵長28厘米,臼口徑29.5厘米

    1976年河南安陽市婦好墓出土,現藏于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

     

    [轉載]大家說玉:古玉大型化與古代玉容器(許洪明2011)

    ▲圖二十二:幾何紋玉碗,商代,口徑12.7厘米

    北京故宮博物院收藏

     

    [轉載]大家說玉:古玉大型化與古代玉容器(許洪明2011)

    ▲圖二十三:渦紋玉簋,商代,高10.2厘米,口徑13.5厘米

    河南省鹿邑縣太清宮長子口出土,現藏于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

     

    [轉載]大家說玉:古玉大型化與古代玉容器(許洪明2011)

    ▲圖二十四:玉簋,西周

    陜西扶風縣云塘上務子村出土

     

    [轉載]大家說玉:古玉大型化與古代玉容器(許洪明2011)

    ▲圖二十五:玉匜,西周

    陜西扶風縣齊家村出土

     

    [轉載]大家說玉:古玉大型化與古代玉容器(許洪明2011)

    ▲圖二十六:玉罍,西周,通高6.2厘米

    1963年曲沃縣北趙村晉國墓出土

     

    [轉載]大家說玉:古玉大型化與古代玉容器(許洪明2011)

    ▲圖二十七:玉樽,春秋,高12厘米,口徑10厘米

    浙江東陽市派園出土,現藏于東陽市博物館

     

    [轉載]大家說玉:古玉大型化與古代玉容器(許洪明2011)

    ▲圖二十八:圖二十八玉奩,戰國,經11.2厘米

    美國佛格博物館(The Fogg Art Mueseum)收藏

     

      古籍文獻中也見有商周時期的玉容器報道:清代大收藏家吳大澂在《古玉圖考》中著錄的商代玉容器,就包括玉散(斝)、玉敦、玉觶四件(見圖二十九),著名古玉鑒賞家那志良先生在《中國古玉圖釋》中著錄的玉瓿、玉壺及玉觶、玉盂等商周玉容器多達十余件(圖三十)。國外的漢學家也有關于中國古代玉容器的著錄,梅原末治(日本)所著的《殷墟》中有三件商周玉容器的詳盡描述(圖三十一)。

     [轉載]大家說玉:古玉大型化與古代玉容器(許洪明2011)

    ▲圖二十九: A玉散(斝),B玉敦,C玉觶,D王觶

    吳大澂《古玉圖考》第79、80、81頁

     

    [轉載]大家說玉:古玉大型化與古代玉容器(許洪明2011)

    ▲圖三十:A玉瓿,商代,婦好墓出土;B玉壺,商代,殷墟出土;C玉觶,商代,殷墟出土;

    D玉簋,西周,衞墓出土;E玉盂,戰國,河南金村出土;F玉羽觴,戰國

    那志良《中國古玉圖釋》第160至164頁

     

    [轉載]大家說玉:古玉大型化與古代玉容器(許洪明2011)

    ▲圖三十一:A玉罍,商代;B玉罍,商代;C石簋,商代

    日本·梅原末治《殷墟》圖71、圖121

     

        以上信息是筆者根據十分有限的文獻資料統計的,相信在全世界大大小小的博物館里還藏有我國商周時代的玉容器,我國各省地文物考古研究所也還有尚未披露的信息,還有部分商周玉容器深藏于民間,故筆者以為商周時期的玉容器不是很少,應是很多。《禮記·明堂位第十四》有如下的記載:“季夏六月,以禘禮祭周公于大廟,牲用白牡,尊用犧、象、山罍,鬰尊用黃目,灌用玉瓚大圭,薦用玉豆、雕篹,爵用玉琖仍雕,加以璧散、璧角,俎用椀嶡。升歌清廟,下管象,朱干玉戚,冕而舞大武,皮弁素積,裼而舞大夏。”在《周禮·天官·玉府》中還記載:“珠盤玉敦(duì),歃(shà)血定盟,以立牛耳”等等。《禮記》、《周禮》中提及許多作為祭祀禮器及實際中運用的玉容器雖尚未被發現,但筆者以為這絕不是后人憑想象杜撰的故事。同時,民間流傳“有什么樣的青銅器就有什么樣的玉器”之說,筆者也認為這些并不僅僅是傳說。

        圖三十二中的戰國玉燈也是一件玉容器,這是小塊玉料雕琢組合成大型玉器的又一個實例,也是一個創新的工藝,即粘合組合玉器。此玉燈是由三塊玉料各做成玉燈的燈盤、把手和足座,然后粘合而成的。器形端正典雅,制作十分精良。如果說活環套鏈工藝是使較小的玉料向平面拉長成為可能,那么粘合組合工藝則使較小的玉料向立體延伸,使器物變大變高成為事實。這是西周以來玉器大型化的又一種形式。

     

    [轉載]大家說玉:古玉大型化與古代玉容器(許洪明2011)

    ▲圖三十二:玉燈,戰國,通高12.8厘米,盤經10.2厘米

    現藏故宮博物院

     

    [轉載]大家說玉:古玉大型化與古代玉容器(許洪明2011)

    ▲圖三十三:獸面紋三組合玉簋,西周,通高25厘米、寬26厘米、厚13厘米

    現藏于上海中外文化藝術交流協會古玉研究院

     

        圖三十三中的西周獸面紋玉簋同戰國玉燈一樣也是三合一組合玉容器,由三塊玉料分別雕琢成高足、簋腹和簋蓋。不同的是各部件之間并沒有粘合,而是用子母扣沿連接組裝而成,這樣的構件使組合玉器便于拆裝存放、使用與移動時安全便利。此玉簋為和田青玉質,通高25厘米。簋足、簋腹、簋蓋均飾有獸面紋與龍紋;簋足飾有出廓的鏤雕扉棱;簋腹口沿高浮雕一對獸頭,長柄雙獸耳銜有活環;簋蓋兩側各圓雕一玉虎,鏤空四足作回首爬伏狀;簋腹和簋蓋掏膛扣合,嚴絲合縫,壁厚僅0.5厘米。此玉簋器形獰厲莊嚴,工藝復雜精湛,無論是形制、紋飾、風格均與商周時期青銅器彝器相一致,是民間收藏難得一見的商周時期玉容器精品,也是商周時期玉容器大型化的又一個實例,具有較高的學術研究價值。

        已知出土的漢代玉容器有更多的報道,幾乎在每一個皇家墓穴都有出土發現。出土的玉羽觴、玉卮、玉杯、玉盒、玉罐、玉盤等等不僅數量多,品種多樣,而且工藝十分精湛,聲譽海內外。筆者在此僅舉一兩個圖錄說明,不再一一贅述(圖三十四、三十五)。

     

    [轉載]大家說玉:古玉大型化與古代玉容器(許洪明2011)

    ▲圖三十四:朱雀踏虎銜環玉卮,漢代,通高13.1、口徑7.9、底徑7.4、厚0.3、足高1.2厘米

    現藏安徽省巢湖市博物館

     [轉載]大家說玉:古玉大型化與古代玉容器(許洪明2011)

    ▲圖三十五:活環套鏈玉蓋盒,漢代,通高7.7厘米、口徑9.8厘米

    現藏廣州市西漢南越王墓博物館

     

        古代玉器大型化之風一直延續到明清時期,其中元代的瀆山大玉海、清代的大禹治水圖玉山子的故事幾乎家喻戶曉、人人皆知。

        古代玉容器在唐宋之后由禮器轉變為陳設器,由太廟走向民間,成了達官顯貴、富商大賈、書香門第及其他有識之士喜愛并收藏之精品,最終成為平民百姓欣賞仰慕之寶物。

        總而言之,筆者認為,古玉大型化發展歷程的特點是“由小到大,大小并存”。古代玉容器的分類、命名、用途、雕琢特點、銘文解讀、歷史背景等諸多方面的研究尚有待大力加強。

     

      本站是提供個人知識管理的網絡存儲空間,所有內容均由用戶發布,不代表本站觀點。請注意甄別內容中的聯系方式、誘導購買等信息,謹防詐騙。如發現有害或侵權內容,請點擊一鍵舉報。
      轉藏 分享 獻花(0

      0條評論

      發表

      請遵守用戶 評論公約

      類似文章 更多

      主站蜘蛛池模板: 亚洲午夜成人精品电影在线观看| 漂亮人妻中文字幕丝袜| 亚洲成色精品一二三区| 亚洲鸥美日韩精品久久| 秋霞电影院午夜无码免费视频| 午夜DY888国产精品影院| 一本之道高清乱码少妇| 日韩精品一区二区三区影院| 99久久国产综合精品女图图等你| 69久久夜色精品国产69| 亚洲天堂精品一区二区| 欧美嫩交一区二区三区| 色偷偷888欧美精品久久久| 亚洲国产精品无码中文LV| 福利一区二区在线观看| caoporn成人免费公开| 国产精品 欧美 亚洲 制服| 国产亚洲精品无码不卡| 在线国产精品中文字幕| 日本高清色WWW在线安全| 全免费A级毛片免费看无码| 亚洲国产日韩一区三区| 少妇富婆高级按摩出水高潮| 伊人久久大香线蕉AV五月天| 无码激情亚洲一区| 亚洲AV无码一区二区三区人| 人妻系列无码专区69影院| 国精产品一区二区三区有限公司| 久久99热只有频精品8| 又大又长粗又爽又黄少妇视频| 人妻少妇偷人无码视频| 久久免费精品国自产拍网站| 精品国产人妻一区二区三区久久| 久久精品国产99久久久古代| 男人扒开女人内裤强吻桶进去 | 成人免费AA片在线观看| 亚洲国产成人精品女人久久久| 成人午夜看黄在线尤物成人| 国产91午夜福利精品| h无码精品3d动漫在线观看| 日本XXXX色视频在线观看免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