麗水:攝影帶來的氣場與氣度
一幅照片造就一個景區,一個景區成就一個產業。對于國內成功舉辦過攝影節的地方(如平遙、大理、麗水等)來說,這句話并不陌生。秀美典型的風光地貌、豐富的人文資源、適宜的氣候、古老的技藝傳承,是吸引攝影人目光的基本條件,也是舉辦攝影節的基礎之一。
浙江麗水如今的知名度在很大程度上是由麗水攝影節打造的。麗水攝影人在國內外賽事上取得了碩果累累的佳績,引來同行稱羨,隨著攝影節的不斷成熟,在不斷的爭議和改進中,麗水逐漸建成了較為完善的攝影基礎設施,構成了濃厚的攝影氛圍,攝影成了一種讓所有人參與的文化生活,既促進經濟發展,也提升了地方形象。據說,連拎菜籃的大媽都能告訴游客什么時候在哪拍景致最好。除了麗水當地的“攝影大軍”,數量眾多的外地攝影人集聚麗水各地,挖掘美景,抓拍民俗生活,借由他們的鏡頭,這一方土地的風貌廣為人知,勾起了游人想要親臨其境的愿望。
2009年,麗水攝影文化節從原來的沙龍性攝影節向學術性的攝影節轉變,讓攝影作品背后的攝影思考、攝影理論更多地呈現給觀眾,這也進一步提升了攝影節的品質。
作為攝影者,每到一地必思索如何獵取更好的畫面,除了一望而知的美景或辛苦覓得的佳境,許多人把鏡頭對準當地人獨具風情的生活?!皠e人的生活”常常在鏡頭里呈現出一種“陌生的美感”,這種美感會讓人獲得不錯的觀看體驗,也往往會給拍攝者帶來福利和榮譽。相應地,也就進一步刺激了更多的攝影者前往此地探索。連續舉辦的攝影節給麗水帶來了足夠的攝影集群效應,相關產業也隨之而興,我們可以說是攝影改變著麗水,而麗水,也為中國攝影注入了許多內在的生長力量。
這是攝影的氣場。
以麗水攝影文化為入口,我們既能看到中國攝影的成長,也可以感覺到攝影畫面創新的疲乏。一位攝影師說過,到遠處拍攝人們不熟悉的美景是最容易的,把自己身邊的日常生活拍好才是最難的。守著一處美景的本土攝影師,既得益于守在美景邊,又往往為這種熟悉感所局限,難出新意?;诖?,一場全國的,甚至國際化的攝影節,就給所有攝影者提供了獲得別樣視角的機會,也讓人從別人的經歷中重新思考攝影這件事本身。通過攝影的陶冶,也會有人將自己的生活空間歸置得更有“畫面感”。
從下面的作品中,先不考慮光線,僅就內容而言,我們可以梳理出攝影師在一個地方“獵景”的幾個方向。一個叫“?!保杭醋屇撤N元素顯得很多,人海、林海、云海、花海等等,全景為主;一個叫“面”:即突出一種建筑、一個人、一個物件的面貌,特寫為主;一個叫“姿”:重點表現植物、人、動物的動作和風姿,中景為主。優秀的作品會引起過度模仿,規律化的創作可能會帶來審美疲勞,很多地方為了滿足畫面需要設計的偽民俗更是讓人無奈,所以無論是觀者還是拍者,都需要冷靜的思考和修煉,以及不忘初心的誠意,在內省中化開攝影與生活的謎團。
這便是攝影的氣度和力量。
麗水是浙江省最年輕的城市,卻蘊藏著中華優秀的傳統文化,保有著養心養眼的自然生態,這一切都在攝影鏡頭中記錄呈現。不論如何,這樣一個麗水,可以讓親歷的每一位攝影人作品連連。
(攝影:陳擁軍 藍法勤 蘇義鋒 李肅人)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