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精品精选,精品九九视频,www久久只有这里有精品,亚洲熟女乱色综合一区
    分享

    關于歷法的那些事 | 日志 | 果殼網 科技有意思

     where5 2014-03-19

    作者:北方之鹽(地理信息系統專業,文史愛好者)  果殼

    在講這個問題前,首先說明一下,原本果殼已經有了一些關于歷法的帖子,比如稻草人語的《歷法的故事》,以星座為切入點來介紹歷法,構思很奇特,但我拜讀完之后頗有意猶未盡之感,覺得有些地方,尤其是關于我國古代歷法的方面不夠詳實,于是少不了狗尾續貂,還望各位殼友輕拍。

    歷法起源初探

    何為歷法?歷法即是用年、月、日等時間單位計算時間的單位。對于遠古時期的人類來說,“日”應是最先產生的時間概念,因為晝夜的變化十分明顯,隨后呢,自然是“月”,月相的變化也是比較明顯的,古人可以輕易的觀察出月相的變化周期大約是二十九天左右,接下來便是“年”,一年四季的變化也很明顯,先人們對“一年”這個概念的認識可能要早于“一月”,因為四季的變化直接關系到他們的食物來源,如果無法填飽肚子,誰會有閑心去關心那顆遠在三十萬公里之外的冰冷的石頭呢?但是要把一年的時間確定為365天左右,如果沒有明顯的參照物,就遠沒有確定一月的天數那么容易了。由此我們可以推斷出,人類歷史上最早產生的歷法應該是太陰歷,古人在確定月相變化的周期后,會發現大約12個月就是一年的周期,由此創制最初的太陰歷。而后隨著文明程度的提高,測出太陽的運轉周期為365日左右,再按太陰歷的分月法,把一年分為12個月,由此創制出太陽歷。

    以上的推測看上去合情合理,而實際上只是本人的主觀臆測,人類文明的發展有著太多的不確定性,從歷法的角度來說,最先出現的恰恰確是最有技術含量的太陽歷,伴隨其出現的還有那堪稱變態的精度---一年365日,其后又將精度提高到了更為變態的365.25日。

    我為什么說這個精度變態,看看太陽歷產生的時間就知道了,古埃及人制定了世界上第一部太陽歷,時間大約是…….讓我們看看古埃及文明的發源時間-----早在古埃及前王朝時期(約公元前4500---前3100年),埃及便出現了國家的雛形。順便提一下,據史學家考證,我們的始祖黃帝的生卒年為公元前2717---前2599,。

    而歷法的產生早于文明社會的產生,由此可推知,大約早在7000年前埃及人就已經制定出比較完備的太陽歷了,從這點上說,我們很有理由懷疑古埃及人的智商是不是開掛的。否則,真的讓人很難相信,那個我們還在玩傳說、玩神話的時代,古埃及人就已經有了如此發達的文明。那么,到底是什么讓古埃及人變得如此“聰明”呢?

    對古埃及人來說,尼羅河絕對是上天的恩賜

    如果上帝是用擲骰子的方式來決定各文明所在地域的話,那給古埃及人用的骰子肯定是灌了鉛的,不然無法解釋上帝很把古埃及人丟到了了尼羅河流域這么塊風水寶地。定期泛濫的尼羅河水給古埃及人帶來了肥沃的土壤,只要把農作物種上,幾乎不需要管理就會獲得可觀的收成,古埃及人唯一必須要做的事情就是弄清楚河水什么時候泛濫、什么時候退去就行了。經過長時間的觀察,他們認識到,每當天狼星第一次和太陽同時升起的那一天后,再過五、六十天,尼羅河就開始泛濫,于是他們將這一天作為一年的開始,并得出一年的周期為365天。搞清楚尼羅河泛濫的周期后,對古埃及人來說,剩下的事情就相當簡單了,沒有那么多農忙時間,意味著他們有更多的時間花在其他方面,比如文字、藝術、閑得無聊就再去堆個金字塔,這也是古埃及文明早于其他文明的原因。

    根據最新的考古發現,金字塔是由自由民而非奴隸建成的,人只有衣食無憂的時候才會去折騰這些玩意

    約公元前3000年左右(也蠻早的,6000年前我們還處在河姆渡時期),兩河流域的蘇美爾人制定出太陰歷,一年12個月,6個月30天,6個月29天,一年354天。太陰歷的弊端是顯而易見的,由于地球的公轉周期是365天,每過一個陰歷年就會比太陽年少11天,三個陰歷年就會比陽歷年少一個多月的天數,這樣下去會發生一種奇的怪現象:今年的8月是夏天,再過個十幾年8月就成冬天了,這顯然不利于農業生產。蘇美爾人也意識到了這一點,不過他們的反應也太慢了點------九百年后,蘇美爾人才了解到,每隔幾年就需要在年歷上另加一個閏月,才能準確預報季節。反應這么遲鈍,難怪被古巴比倫給滅掉。有證據表明蘇美爾人文明是人類有史以來發源最早的文明,而其楔形文字則無疑是最早的文字。按理兩河流域的“新月沃土”應不次于尼羅河的淤泥,所以這一說倒也可信,不過兩河流域民族太多,先是閃米特人(猶太人和阿拉伯人的老祖宗,神奇吧),后是亞述人,在這些民族的不斷侵擾下,在公元前20世紀開始衰落,到公元前17世紀就銷聲匿跡了。留下了他們的歷法、文字、星期制、輪子等幾千年的文明成果后,由此退出了歷史舞臺。

    我之所以扯這么多無關于歷法的蘇美爾人文明事跡,是因為網上有不少人YY我們的祖先可能與蘇美爾人有某種關系,好吧,不管你們怎么想,看在太陰歷的份上,我可不想和這群反應如此遲鈍的人認祖歸宗。

    西方歷法

    關于西方的歷法,稻草人語 “歷法的故事”里講的比較詳細了,只是在這里補充一點,現在的陽歷雖以《儒略歷》為藍本,但是采用公元紀年是在公元六世紀開始的,公元525年,一個叫狄歐尼休的僧侶,主張以耶穌誕生之年作為起算點的紀元,即以耶穌誕生的那一年為公元元年,這個主張得到了教會的大力支持。狄歐尼休根據圣經和當時的歷法數據推斷出耶穌誕生之年,即現在的公元元年,但讓人感到不可思議的是,狄歐尼休這貨竟然非常業余的把年數給算錯了,雖然耶穌的確切生年至今仍有爭議,但即使是站在基督教的立場上狄歐尼休也算錯了,誤差達幾十年,這不禁讓人懷疑他的專業程度和對上帝是否虔誠。但至少這個誤差在他生前沒被發現,否則他的下場不會比布魯諾好多少。

    現在的公元紀年在八世紀以后才被歐洲基督教國家應用。其后隨著歐洲的殖民行為逐漸擴展到全世界,現在除伊斯蘭國家外,幾乎所有國家都使用這種紀年方法。

    我國的農歷

    回過頭來再談我國的歷法,我國目前使用的農歷,也稱夏歷、殷歷,至少從名字上看,至少在上古時期我國就有了較為完備的歷法,據出土的甲骨文和古代中國典籍記載,現時陰陽和一的歷法規則一般認為源自殷商時期。 前文已經說過,以太陰歷紀年會出現很多問題,為此古人采取置閏月的方式來配合四季輪轉。在漢代之前,我國歷法以366天為一歲,《尚書 堯典》說“期三百有六旬有六日,以閏月定四時成歲”,就表示以366日為周期,設置閏月來固定四季,成為一歲。置閏月的方法,最晚在春秋時期,古人就已經采用“十九年七閏法”來設置閏月。秦漢以后,歷法逐漸精密,漢朝時期開始中國歷法出現大轉折,全國統一歷法,編制《太初歷》,將一回歸年的整數天定為365天(準確的數字是365.25天),之后又在太初歷的基礎上加入二十四節氣,這也是有史以來第一次將二十四節氣編入歷法,意義重大,隨后中國歷朝頒布的歷法,均與太初歷大同小異。

    所以說,我國的農歷是一種陰陽和歷,而不是單純的陰歷,現在純粹的陰歷只剩伊斯蘭歷一種了。

    關于二十四節氣

    二十四節氣是中國古代訂立的一種用來指導農事的補充歷法,農歷是一種“陰陽合歷”,即根據太陽也根據月亮的運行制定的,因此不能完全反映太陽運行周期,但中國又是一個農業社會,而月相的變化對農事生產沒有什么指導作用,所以在歷法中又加入了單獨反映太陽運行周期的“二十四節氣”, 以便指導農事活動。

    二十四節氣只跟太陽相關,準確來說,是跟太陽在黃道上的投影位置相關

    春夏秋冬,謂之四時(季)。商周之前,一年只分為春、秋二時,所以后來言稱“春秋”,便意味著一年。后來由春秋分出冬夏,因而為春秋冬夏四時,戰國后期,已是春夏秋冬的順序了。人們根據四時順序,依夏歷將十二個月分為孟春、仲春、季春、孟夏、仲夏、季夏、孟秋、仲秋、季秋、孟冬、仲冬、季冬。在春秋時代,就已經定出仲春、仲夏、仲冬等四個節氣。以后不斷完善,到秦漢年間,二十四節氣已完全確立。

    這二十四節氣是:

    正 月:立春 雨水 二 月:驚蟄 春分

    三 月:清明 谷雨 四 月:立夏 小滿

    五 月:芒種 夏至 六 月:小暑 大暑

    七 月:立秋 處暑 八 月:白露 秋分

    九 月:寒露 霜降 十 月:立冬 小雪

    十一月:大雪 冬至 十二月:小寒 大寒

    二十四節氣是根據太陽在黃道上的位置來劃分的,表示地球在繞太陽公轉的軌道上的二十四個不同的位置,每段約隔半個月的時間,分別在十二個月里面。每月有兩個節氣,在月首的叫做“節氣”,在月中的叫做“中氣”。

    關于置閏月

    前文已經說過,我國的農歷采用19年加7個閏月的辦法,把回歸年與農歷年很好的協調起來,使農歷春節總保持在冬末春初。農歷置閏可以使農歷年的平均長度接近回歸年,而又兼具了鮮明的月相特征,是一個兩全其美的辦法。

    那么如何確定該閏哪個月呢?這與上文談到的二十四節氣密切相關。我們提到過,每個月有兩個節氣,月首的稱“節氣”,月中的稱“中氣”,原本農歷十二個月約有354天,與回歸年差11天左右,而二十四節氣只與太陽的黃道位置相關,這樣的話,每隔兩三年左右時間就會有某個農歷月份只有節氣而沒有中氣,歷法上會把該月作為上個月的閏月。以2006年為例,農歷七月之后正好有一個只有節氣而沒有中氣的月份,因此便置閏七月來調整誤差。按照二十四節氣來推算閏月,較為科學。而在殷周時期,置閏一般置在年末,因稱“十三月”。

    我國古代紀時方法

    我國農歷使用干支紀年法,并因此出現每60年重復一次的“六十甲子”。故干支紀年法也成甲子紀年法,是我國的一大創造。原本干支是用來紀日的,殷代的甲骨文都是干支紀日,用來紀年是東漢才開始的。何為干支?干是天干,即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支是地支,即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十天干和十二地支依次組合為六十對,稱為六十甲子,循環往復。用干支紀年始于西漢末年的王莽時期,從此以后便不再中斷。此法雖然便于施行,但我國歷史久遠,每六十年循環一次,時間一長容易混淆,因此還需配合朝代年號使用才能準確查到具體年代。

    一甲子

    古人紀日有時只記天干不記地支,用地支紀日較為后起,大多限于特定的日子。古時一月當中,不少日子有著專門的名稱,初一叫“朔”,月末為“晦”。《詩經·鄭風·風雨》:“風雨如晦,雞鳴不已”。其中“風雨如晦”的“晦”既是指農歷月末,這天夜里沒有月亮,又兼風雨,天色昏暗。其后用“風雨如晦”來形容局勢動蕩、社會黑暗。農歷十五曰“望”(大月則為十六),近在望后的日子稱為“既望”,初八為“上弦”,二十三位“下弦”等,都是根據月相而起的。

    古人紀月一般不用干支,但卻有“月建”的概念,就是把十二地支和十二個月相配,以通常冬至所在的十一月配子,稱為“建子之月”,十二月為“建丑之月”,以此類推,周而復始。

    關于“三正”

    春秋戰國時代,有夏歷、殷歷、周歷之分。其根本區別在于歲首的月建不同,因稱“三正”。周歷以建子之月為歲首,如前文所說,為今農歷十一月;殷歷以建丑之月為歲首,即今農歷十二月,夏歷以建寅之月為歲首,即今正月。這樣的話,周歷比殷歷早一月,比夏歷早兩月。三正歲首不同,四季也隨之而異。我們閱讀先秦古籍,必須知道它們的區別,才容易理解讀通。比如《詩經·豳風·七月》中的“七月流火,九月授衣”,七月指的是夏歷七月,相當于現在的公歷8月和9月,對于“七月流火”的解釋,一般認為是夏歷七月的豳地,看到大火星(注意,不是火星,大火星指的是心宿二)西沉,預示天氣轉涼。這種解釋最早見于我的老鄉鄭玄所著的《毛詩傳箋》,近來也有人提出不同看法,認為“七月流火”在《詩經》中的原意未必就是天氣轉涼,自殷商至春秋時期,除西周早期有過短暫寒冷期之外,大部分時間都比較溫暖,氣溫比現在高2攝氏度(所以說我很懷疑現在的溫室效應到底是不是由于人類活動引起的),在這種氣候條件下,夏歷七月就開始天氣轉涼的可能性不大。

    又扯遠了,繼續談“三正”,秦朝建立后,“改正朔”,以建亥之月(即今農歷十月)為歲首,叫秦正。但是因為夏正更為適合農事生產,所以并不改十月為正月,所以四季的月份搭配完全和夏歷相同。西漢初年沿用秦制,到漢武帝時期改用太初歷,以建寅之月為歲首。此后兩千多年一般都是用夏正。

    參考:

    許凌云,《讀史入門》,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

    竺可楨,“中國近五千年來氣候變遷的初步研究”,《竺可楨全集》第4卷,第471頁。

      本站是提供個人知識管理的網絡存儲空間,所有內容均由用戶發布,不代表本站觀點。請注意甄別內容中的聯系方式、誘導購買等信息,謹防詐騙。如發現有害或侵權內容,請點擊一鍵舉報。
      轉藏 分享 獻花(0

      0條評論

      發表

      請遵守用戶 評論公約

      類似文章 更多

      主站蜘蛛池模板: 少妇太爽了在线观看免费视频| 精品国精品自拍自在线| 国产在线高清视频无码| 色噜噜狠狠狠综合曰曰曰| 无码精品人妻一区二区三区中| 99热精国产这里只有精品| 国产农村妇女毛片精品久久| 精品中文人妻中文字幕| 鲁鲁网亚洲站内射污| 亚洲精品一区二区妖精| 亚洲成AV人片在线观看WV| 丰满爆乳一区二区三区| 国产AV无码专区亚洲AV漫画| 欧美成人精品手机在线| 青草青草久热精品视频在线观看| 国产成人无码免费视频在线| 中文字幕在线亚洲精品| 亚洲精品日韩在线丰满| 色橹橹欧美在线观看视频高清 | 大香区一二三四区2021| 国产亚洲精品AA片在线爽| 99精品电影一区二区免费看| 国产精品美女久久久久久麻豆| 免费久久人人爽人人爽AV| 日韩在线视频线观看一区| 日韩欧美一卡2卡3卡4卡无卡免费2020| 麻豆国产传媒精品视频| 亚洲午夜爱爱香蕉片| 国产日产欧产精品精品| 国产成人高清亚洲综合| 亚洲AV永久纯肉无码精品动漫| 日本高清视频色WWWWWW色| 亚洲精品漫画一二三区| 人妻久久久一区二区三区| 国产MD视频一区二区三区 | 国产亚洲色视频在线| 亚洲VA成无码人在线观看天堂| 亚洲最大日韩精品一区| 一区二区三区无码免费看| 亚洲 自拍 另类 欧美 综合| 377P欧洲日本亚洲大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