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開始個股期權模擬交易的上海證券交易所,日前正式提交了申請開展個股期權報告,正在等待證監會批準。 相對于現貨股票買賣和股指期貨乃至權證來說,個股期權這一新生交易品種對交易方、交易標的和運營券商的要求更高。從上交所在模擬運行階段所選擇的標的來看,它們都符合以下要求:具有融資融券標的,上市時間不少于6個月,抗操縱性強,流通規模較大,波動幅度適中,最近6個月日均持股數不低于4000戶。 對于期權本身而言,它是以交易所統一制定的、規定合約買方有權在將來某一時間以特定價格買入或賣出約定標的證券的標準化合約。也就是說,投資者是以一定期權費為代價購入了一項選擇權。和傳統上被動等待股市向著希望的方向演進相比,善用期權,可以主動參與到市場當中鎖定風險或高位出貨。這對歷來只能單向做多個股的投資者來說,不吝為一大福音。 但是,對于可以雙向化市場判斷、對沖風險的個股期權而言,其投資風險和時點化的操作難度都比現貨股票買賣大得多,如果某一股票因為惡性事件維持單邊走 勢,那么動用期權并選擇杠桿化操作的投資者就可能出現大面積爆倉,血本無歸乃至破產。因此,上證所出于保護中小投資者的目的,也為其制定了較高的門檻。 根據規定,除了嚴格的金融期貨產品投資經歷的要求,個人投資者的資金準入標準為“滬市證券市值與資金賬戶可用余額達到50萬元”,與中金所的股指期貨、 國債期貨水平相當。根據中登公司2014年2月數據顯示:如果只考慮股票賬戶中有資產的戶數,那么達到資金規模要求的僅為2.78%,這一規定實質上已經 將其定位為了一種“散戶勿擾”的定向化產品。 如果個股期權推出,從短期看,投資個股走勢除了分析基本面以外,還要綜合考慮股指期貨結 構、融資融券規模,個股期權情況等復雜技術面的因素,這將對中小投資者形成實質性的考驗;而從中遠期看,因為個股期權的投資者相對成熟,很可能先行先試成 為投資標的的大盤藍籌股走勢較為穩定,而雙向化的市場也具備自我平衡能力,這一產品的推出很可能促進優質藍籌股票的交易換手和價值發現。 另外,就市場公平交易而言,掌握有內幕信息的人士有利用個股期權來攫取和放大信息收益的可能,對市場上的其他參與者形成不公平競爭。對此,監管和運行部門在推出新產品之前也要進行充分的考慮和估計,避免其成為小部分人的套利工具。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