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龍玉最初被稱為黃蠟石,是我國傳統的觀賞石品種之一,后因人們在賞玩的過程中,發現了其中的寶石學意義,由于其產在龍陵,又以黃色為主色,故最終得名為黃龍玉,但并不是所有的黃蠟石都是黃龍玉,那么如何區別黃龍玉與黃蠟石呢?
黃龍玉與黃蠟石的區別:
1、 感觀區別:優質黃蠟石具有特殊的蠟質感,但“溫潤靈性”有別,或多或少地顯石性;優質的冰蠟、雪蠟雖透光性好,但石英晶粒明顯,雖貌似“透與不透”之間的凝韌均密、通靈溫潤,撫摸把玩有快感更有寶氣。
2、 圍觀區別:結晶粒度在0.1mm以上者,顆粒明顯,晶體肉眼可見,故稱“顯晶質”,主要構成黃蠟石;結晶顆粒小于0.1mm。而多在0.001~0.09之間,晶體肉眼分不清也看不見,故稱“隱晶質”,主要構成玉髓,在特定條件下則形成黃龍玉。
3、 文化區別:黃蠟石古代即是嶺南玩家之寵,中華賞石文化沿襲至今,得到不斷弘揚,但對于其中的極少部分曾被稱只為“凍蠟”和“膠蠟”的優質玉蠟,則僅被視為“蠟石的佼佼者”。這部分出類拔萃的陰晶質“玉蠟”,其實已屬“從量變到質變”的另類玉蠟了。中國尋找了一萬年,而與黃土地、黃皮膚相匹配的黃色玉石——“黃龍玉”終被人們認識了,而且恰恰就出現在“滇緬寶玉石成礦帶”的高黎貢山最南緣;天時地利人和,靈驗了“盛世出美玉”也兌現了“玉出云南”的預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