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有網友發帖反映,蘇州歷史名人文征明的墓區周圍正在大興土木,擔心古墓受影響。記者探訪發現,墓區看上去有點亂,但有關文保工作者認為公眾認識有誤區——
文征明墓是“野”,不是亂
文征明墓看上去有點亂,但文保專業人士介紹,古墓修舊如舊,應該保持“野氣”。□記者周倜攝
□蘇報首席記者 周 倜
文征明是著名的明代中期“吳中四才子”之一,他與“四才子”中唐伯虎、祝枝山等人的傳說故事膾炙人口,在蘇州、全國乃至海外華人圈里都有很大影響力,近年來因一些影視劇的影響在年輕人中也有不小知名度。他是蘇州人歷史上的驕傲,但鮮為人知的是,他的墓距古城區中心不到半小時車程。 昨天,有網友在蘇州一著名論壇上發帖稱,文征明墓的旁邊規劃了商圈,正在大興土木,土地不知翻整了多少次,呼吁在大規模城市建設中應大力保護這些珍貴的歷史文化符號。那么,工地施工有沒有“驚擾”到文大才子呢?記者昨天冒雨進行探訪。 記者探訪 文征明墓看上去有點亂 按照這篇網帖的“指點”,記者在相城區陽澄湖西路和文靈路交叉口的西南方,發現了一片四周幾乎都是空地的野樹林,周圍看不到明顯的關于墓區的指示牌,而文征明墓藏身樹林間。據了解,這里過去是元和鎮文陵村李家浜,現在周圍路網密集,新建樓房和住宅小區林立。雖然樹林距大路只有幾百米遠,但要走進去不容易。地上找不到路,一腳踩下去爛泥幾乎沒到腳背。記者好不容易走進樹林后發現,墓區里原本有一條石板小路通到外面,但現在路已斷了。 文征明墓坐東朝西,墓道東端的墳冢呈圓形,墓道兩旁有石獸和石馬。雖然墓道有掃過的痕跡,但墓區看上去還是比較亂:墓區里雜草雜樹叢生,幾塊舊石構件躺在草叢里,墓道旁兩座石馬嘴部缺損明顯,墳冢旁有不少光禿禿的死樹,墳冢上不知被誰丟了一根竹竿,墳冢背后還有一個看上去像挖過的坑,墓碑前有人獻的花不但已枯萎,地上還有丟棄的煙頭和煙盒。墓道西端有牌坊和照池,牌坊下方有一塊相城區政府立的“文征明墓”石碑,顯示這里1982年就是“江蘇省文物保護單位”了。石碑背后的“文征明墓重修碑記”記載,1984年維修過一次,2007年省、區和街道共同出資49萬元再次維修。 專業人士糾正 古墓保護要保持“野氣” 既是省級文保單位這樣級別不低的“寶貝”,為何文征明墓看起來有點亂呢?相城區文物管理委員會辦公室負責人徐云才糾正記者的說法:“不是亂,而是‘野’。”他說,根據有關法規,文物保護修復的一個重要原則是修舊如舊。許多非專業人士對名人古墓的保護有一種認識誤區,以為一定要做得像杭州岳王墳一樣,其實岳王墳不僅是古墓還是園林。文征明墓本來是野墳,所以修復時不能把墳冢上的雜草徹底清除干凈,地上的舊石構件不能擺放整齊,石馬的缺損也不能修復,都要保持原來的樣子,“保持‘野氣’”。他介紹,文征明墓2007年第二次維修后,曾受到省內專家好評,在省有關文物修復工程的評獎中獲過三等獎。 如何更好地保護? 未來或將開發成公園 許云才坦陳,雖然每月定期派人巡視清掃,但限于經費和人手的原因,無法保護得更好。早在十幾年前,文征明墓被盜過,案子至今未破,好在墓里棺材未遭破壞,文大才子的遺體也應未受打擾。但是,周圍一些人亂倒建筑垃圾,造成墓區照池淤塞嚴重,徐云才每年要找人清理,前年清理時拉走的垃圾多達十幾車。“當地村里為防止亂倒垃圾,干脆把墓區小路挖斷,讓人不容易進去。這也是一種保護。”周圍工地正在施工,把一些土方堆在墓區旁,造成墓區部分區域發生沉降現象。許云才說,距上次維修快十年了,他心里盤算著要進行第三次維修了,“每十年維修一次是正常的”。 雖說名人古墓應修舊如舊保持“野氣”,但文征明在蘇州人心目中畢竟非同一般,他的墓至今有人祭拜就是證明。徐云才透露給記者一個好消息,相城區對文物保護工作非常重視,相關規劃已經完成,文征明墓周圍的空地一直保留著,今后可能會把文征明墓與附近其他歷史文化遺跡圍在一起建成公園,從而加以更好的保護和開發。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