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三調協同 三調分別掌握之后,就需要合練,使功法成形。初合練時可能顧此失彼,注意了動作就忘記了呼吸,注意了呼吸又忘記了動作,至于意念、境界還根本顧不上。在練功的這一階段,要首先使三調操作相互配合起來,動作做到哪里應吸氣,哪里應呼氣,意念又應落到哪里,均應彼此呼應,并由此而逐漸產生有機的相互聯系。一旦三調之間的聯系成為自然,就可以進一步促進三調操作的協調化和同步化,即三調配合有序的節律性操作。 此三調協同階段意味著在總體上三調仍屬彼此分離的狀態,但在許多細小的、片斷的操作單元上已經開始融合,故這是三調合一的量變階段。 三、三調合一 在本質上,氣功鍛煉中的三調本來就不曾分離,調心、調息、調身是統一練功過程中有機聯系在一起的三個方面、三種角度。三調中的每一調都與其他兩調相聯系,每一調都并非完全獨立存在。 調心與調息的聯系顯而易見。一方面,很難設想一個氣喘吁吁的人能心靜如水;另一方面,心平方能氣和,寧靜的心態可導致平緩的呼吸。所以調心與調息實際上具有內在的同步性,不能截然分開。調心與調身也互相關聯。調身可以影響調心。練功時身體的靜止狀態或和緩而有節律的運動與與意念活動的單一和情緒的平靜相應,而劇烈的運動狀態則往往伴隨精神緊張。故即使是動功,其運動也力求寓靜于動。調心也可以影響調身。如果意識完全靜定,身體也動不起來,因為身體的任何動作總需要意識或潛意識的參與。至于調息與調身,聯系就更為密切。呼吸頻率、呼吸方式和運動強度之間的關系在生理學上已有明晰的闡述,劇烈的運動必然呼吸急迫,而平緩的呼吸也必然導致動作的緩慢和身體的松弛。 由于三調之間有本質的內在聯系,進入三調和一的氣功境界可以從其中的任何一調入手,將其中的任何一調操作至極致,都會包容其他兩調,從而達到一調中包含三調,三調融合為一調的氣功境界。 但古人多推崇從調息入手步入氣功境界,這有一定道理。因為調息居于調心與調身之間,本身具有聯絡和溝通二者的橋梁作用。從調息入手步入氣功境界,比較容易使三調融合為一。例如,練靜功時,調息至體呼吸階段,最初可以丹田為呼吸支點。此時全身的其它部位似乎已不存在,身內身外的界限也已經模糊不清,意識中只有丹田這一點存在,隨呼吸而微微開合。除此之外,一切都渺渺茫茫,恍恍惚惚。體呼吸進一步發展,意識中丹田這一點也將逐漸消失,只覺得內外渾然一體,已連成一片。身心息均此一片,無有彼此,都已融為一體。以調息協調調心與調身,這便是三調合一的氣功境界。 此時在操作意義上,三調都存在,也都已經消失。因為三調合一之后,每一調的獨立性都已經消失,它們已經合為了新的境界。在此境界之中,三者的操作已無從分別,所謂牽一發而動全身,任何一點細微的改變便都是整個境界的改變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