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談既有線道岔病害整治 摘要:通過對既有線道岔的分析,介紹了提速道岔的尖軌側磨、大墊板折斷、基礎病害等病害的成因及整治措施。 關鍵詞:道岔 尖軌 側磨 墊板 基礎 螺釘 道床 一、概述: 作為一名鐵路職工,我們最重要的職責是確保旅客的安全和鐵路運輸的暢通.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和人們生活質量的提高,為了確保旅途的舒適性和快捷性,所以鐵路的線路質量必須得到有力的保證。結合我段的實際情況,所有的線路都是山區鐵路,也是全局車流量最大的段之一.隨著第六次大提速和十一五中長期高速鐵路規劃網的建立.列車的高速運行已經成為了必然的趨勢。道岔是進出站的咽喉部分,也是車站和區間線路的連接部分和過度段。道岔的好壞將直接影響到車輛的運行速度和穩定性。然而道岔是線路中最為核心的部分,也是病害比較多的地方,改善好道岔的質量將對鐵路的運輸非常的有利,經過我的實踐和學習,我對道岔的病害與整治有一些簡單的看法。 二、具體問題以及整治措施 1、螺釘的問題及治理方案: (1)由于螺釘所受的橫向沖擊力大、道岔區導曲線半徑小、轍叉護軌地段橫向沖擊較大等原因,列車通過道岔時尤其是通過轍叉區段時,作用于鋼軌的橫向力偏大,進而傳遞給鐵墊板以較大的橫向沖擊,螺栓承受橫向力,螺栓同時承受彎曲、拉伸及剪切作用,因此螺栓易折斷。 (2)組裝缺陷,或制造偏差。 (3)螺釘長期缺乏養護,松動后拔起造成水汽進入螺孔使螺釘銹蝕。 (4)軌枕空吊或者道床彈性不均,在列車動力作用下螺釘受到巨大的向上的抗拔力,這種情況下在列車反復的動力作用下螺釘不斷拔起。 (5)螺栓扭矩過大時內螺紋易破損。 上述原因導致了螺釘容易失效,岔枕與道岔大墊板的連接被破壞,使大墊板不能牢固的固定在岔枕上,在列車動力作用下岔枕以上結構失去牢固連接,使道岔幾何型位難以保證,造成道岔晃車等問題,嚴重時可能造成鋼軌外翻使列車脫軌。 綜上所述是螺釘存在的問題,我認為有以下整治方案。 (1)保持道岔的良好幾何型位,盡量減少道岔內部以及前后100米內的小方向,保持道岔的框架尺寸及道岔支距以減少列車經過道岔是產生的橫向力。 (2)安裝大螺栓不能用錘打,難擰時要分析原因,修正后再耐心擰入。 (3)螺釘要經常檢查,發現有松動現象要及時復緊。 (4)要定期涂油,且每年不少于兩遍,及時更換失效彈簧墊圈,涂油時套管底孔不能封閉堵死。 (5)道岔應采用機械搗固,及時消滅空吊板,綜合整治有病害的接頭,焊接接頭要打磨平整減少輪軌間動力作用。 (6)改進螺紋的結構,增加強度等等。 2、墊板出現的問題及整治措施 對于道岔大墊板折斷現場分析,鐵墊板和軌枕間的不密貼是造成其折斷的主要原因。尤其是心軌部分長大墊板折斷較多。此部分墊板位于長岔枕中部,在列車荷載作用下長岔枕產生一定的撓度,長大墊板隨岔枕共同變形,但由于墊板與岔枕間不密貼使墊板同時受彎剪作用而損壞。 滑床板開焊既有設計、制造上的原因,又有養護維修方面的原因。制造上的原因主要是焊接件質量不過關,強度不夠。設計制造方面的原因主要體現在曲基本軌一側開焊較多,究其原因主要是直向行車時行車速度高、密度大,直尖軌受力帶動滑床板下沉,而曲基本軌則被動施加滑床板以向上的力。高頻率反復振動造成曲股滑床板開焊較多。從養護原因上看,鋼枕前后滑床板開焊多,主要是鋼枕部不易搗固,容易形成暗坑、吊板造成滑床板開焊。道岔墊板損壞使得鋼軌件失去與軌下基礎的牢固連接造成道岔的幾何尺寸難以保證進而影響行車。滑床臺的脫焊造成尖軌扳動所需要的力矩增大,可能造成尖軌卡死無法扳動造成嚴重行車事故。所以我們要采取下列整治措施: (1)對岔區加強搗固,尤其是岔心長岔枕中部,以減少岔枕在列車荷載作用下的變形。 (2)加強監視,對墊板上的大螺釘進行及時復緊,保持墊板與岔枕接觸良好。 (3)及時更換墊板及滑床板下大膠墊,保持彈性減小列車的沖擊力。 (4)保持轉折部分的幾何尺寸,盡量減少尖軌與滑床臺間離縫。 (5)滑床臺要及時涂油,減少尖軌扳動時的磨阻力。 (6)加強滑床臺焊接質量等等。 3、道岔下的道床和基礎所帶來的問題及解決方法 由于地處山區,雨季較多,道岔下的基礎施工難度大,天窗時間點不夠用和上下結構連接不密實,過往列車造成的振動較大。這些病害情況及產生危害道床和基礎的不穩定的原因都會對行車造成影響。尤其是基礎翻漿冒泥,形成空吊,將造成晃車,影響旅客列車的舒適性,嚴重時造成行車安全事故。解決方法有: (1)加強監控、保持道床的穩定性。 (2)勤測量、觀察在列車動荷載作用下的變形和隨時間所殘生的變形,抓好修補工作 (3)抓好排水工作、采用良好的道砟,保持良好的排水性能,避免造成大范圍的翻漿冒泥。 (4)更換道砟,對廢舊的道砟進行即使更換,保持道床的穩定性。 (5)硬化基礎,保持基礎的穩定,降低維修成本和工作量等等。 4、列車對道岔的磨耗所帶來的影響及整改措施 道岔尖軌磨損分為直尖軌磨損和曲尖軌的側磨,都會帶來行車不平順,尤其直尖軌側磨直接影響直向通過的高速旅客列車,造成行車舒適性下降。 由于曲尖軌側磨:曲尖軌側磨多集中在出發列車通過的側向道岔,列車起動后逐步加速,輪軌作用下,機車輪在大功率的扭動下,形成滾動加滑動的趨勢,列車進入側向道岔時輪緣緊貼鋼軌內側的踏面圓弧,形成刨切趨勢,并逐漸積累,產生鋼軌側磨。 直尖軌側磨:直尖軌側磨跟道岔結構及養護狀態密切相關。尖軌是一個變截面鋼軌件,其可動部分支承在滑床臺上,與滑床臺無扣件聯結,尖軌上部密靠基本軌,在尖軌中部設置頂鐵與基本軌貼靠。這種結構造成道岔轉轍部分的線性剛度較低,結構相對松散。我認為尖軌與基本軌不密貼是造成直尖軌側磨的重要原因。在列車動態作用下,不密靠的尖軌會形成一定的矢度,頂鐵過長則尖軌向線路內部側彎,頂鐵過短則向線路外部側彎。在列車經過時由于受到離心力的作用在尖軌不密靠的地點及前后擠壓摩擦尖軌,造成直尖軌側磨。同時岔前后軌向不良使列車蛇行運動,也是造成直尖軌側磨的原因之一。整改措施有: (1)對曲尖軌加強監控,側磨初期要及時進行打磨,在日常道岔養護維修中盡量消除道岔方向病害,減少尖軌附加應力,減緩曲尖軌側磨發展,延長使用壽命,必要時可以對曲尖軌進行涂油潤滑。 (2)注重頂鐵的狀態控制,做到不頂死不離縫。頂鐵頂死會造成二動難以密貼以及尖軌向內的側彎,惡化了尖軌平順度;頂鐵離縫較大會造成尖軌自由長度加長,尖軌由點位移轉變為線位移,尖軌、基本軌受橫向沖擊力增加,轉轍部位框架難以保持,二動部位不密貼加大,進而鋼軌側磨加大。 (3)應及時對道岔滑床板開展涂油,消除因滑床板涂油不良而造成的道岔轉換力阻力過大,導致道岔不密貼的現象。 (4)減小道岔前后鋼軌側磨的發生,及時消滅軌道原始不平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