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全大補湯 ”滋養藥膳 提要:說起十全大補湯的來歷,要遠到宋代。宋朝的皇帝非常重視健康,讓各地的老百姓向朝廷獻醫書或醫方,然后命令太醫局醫官整理出書,于是就有了我國第一部由國家頒布的成藥方典《太平惠民和劑局方》。這部書里收錄的很多方子直到今天我們還在使用,十全大補湯就是其中一個流傳較廣的方子。組成:黃芪40克、人參(西洋參6、或黨參20克)、肉桂3克、 川芎6克、熟地黃10克、茯苓10克、白術20克、甘草10克、 當歸10克、白芍10克、公丁香3克、嫩鹿茸3克、巴戟天20克、仙茅10克、枸杞10克、制何首烏10克。
功效:適應諸虛不足,五勞七傷,不進飲食;久病虛損,時發潮熱;氣攻骨脊,腰肌勞損,腳膝無力、拘急疼痛;一切病后氣不如舊,憂愁思慮,傷及血氣;肺虛勞傷,喘嗽中滿;脾腎氣弱,五心煩悶;以及氣血肝腎虧損,夜夢遺精,陽痿早泄,面色萎黃;皮膚瘙癢,瘡瘍不斂,月經不調、婦女崩漏等。 方義:“十全大補湯”滋養藥膳,重用黃芪并選用八味補氣養血(八珍湯,即補血四物湯合補氣四君子湯)中藥,五味益肝補腎助陽藥(嫩鹿茸、巴戟天、仙茅、枸杞、何首烏),兩味調料(肉桂、丁香)。 是直接沿用古代十全大補湯配方,是在八珍湯的基本方加了黃芪、肉桂、丁香、鹿茸、巴戟天、仙茅。除了重于黃芪、人參、白術、甘草外,其他藥量稍小,其中肉桂、丁香是調料又有增強心陽、加強旺盛命火之功,從而使氣血陰陽并補。 制作:以上中藥常規水煎法,取藥液再加入美味可口的新鮮蔬菜和肉類,細火慢燉制成,加入調料既是一道咸鮮味濃的湯菜,又是一款美味可口的藥膳,更是富有營養,滋補身體的藥食療法,久食對冠心病、高血壓、糖尿病、貧血、氣喘、面黃肌瘦,體弱疲勞者有一定的療效。 老中醫提醒:體內有實熱及陰虛火旺者不宜服用。夏季用此湯劑可能太過燥熱。這是由于十全大補湯溫補功效很強,一般氣血雙虛而且體內寒氣較重的情況才能夠選用十全大補湯,否則容易產生嚴重上火等副作用,請使用前斟酌。體內有寒的人,容易怕冷,舌頭應該較淡。有濕、熱及火的人,請勿使用。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