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最怕成為生硬的數字和說明,所以看到上海教育出版社剛剛推出的《浮世萬象》時,慶幸有人將老上海的歷史做得鮮活。書由93歲老人孫曜東口述,宋路霞整理。宋女士已經出版過10來本追述上海灘往事的書,對上海舊事如癡如狂,4年來她每周走訪孫老先生,不避寒暑,因此書中所寫十里洋場,梨園人物以及銀行諸事均讀來如坐春風,生動異常。 隨宋女士去拜訪老人,想到他豐厚的一生,不禁心中惴惴。孫老生于北京官宦家庭,曾叔祖是光緒的老師孫家鼐,8歲到上海,圣約翰大學畢業后留美??箲饡r期曾任復興銀行行長,中國銀行監察人。后在中共地下黨領導下做秘密工作。經歷了太多人和事,孫老簡直是上海的“活掌故”。歲月帶給他的除了皺紋和白發,更多的是對歷史的客觀、豁達。許是做過機要秘書的緣故,老人的記憶力相當好,說人名可以報出字、號,說地址馬上講出門牌號碼。虛掩的窗簾透進來一絲初夏的日光,照在孫老夾克里面整潔板正的白色襯衫。是非成敗轉頭空,曾經的華貴和貧賤,在這個夏日里,模糊起來,卻也沉重起來。 按著書中的描述和老人的指點,我們來到了富民路,那里的259號,曾經住過一位奇女子。 含香老五 富民路259號,兩樓兩底的洋房,在當年不算奢華,卻也舒適氣派。現在的259號,樓下有一家簡陋的休閑洗頭房,其余為閑散住戶,沿街的門口樹與樹之間曬著花花綠綠的棉被,弄口立著“內有盒飯”的牌子。墻身已經斑駁,倒是兩層的紅色木窗有幾分當年的風味。誰能想到這里當年可是杜月笙的藏嬌之處?會樂里含香家的紅人,含香老五在這兒住了20年,直到1951年去香港。孫曜東回憶此處房租月需40幾元,而當時10元錢已經夠老百姓吃一月了。 《浮世萬象》里說到,這位含香老五,真名胡慧琪,雖被母親賣入青樓卻絕非一般的風塵女子。雖表面上弱不禁風,嬌小玲瓏,實際上膽子很大,非常堅強,識見過人。孫老記憶中,含香的美貌,在會樂里不是第一也是第二。更可貴的是,她舉止高雅,談吐不俗,風度氣派可以亂真大家閨秀。老人講到此處,眼神充滿欣賞。他說,解放前女性的打扮,北方尚濃妝,南方則善淡抹。浙江平湖人的含香崇尚傳統的美,腳上永遠是一雙繡花鞋,從不穿高跟鞋。這種中國傳統風度,在十里洋場很受歡迎,所以30年代初期十分走紅,還成了杜月笙的“金絲鳥”。其實,含香瞧不起杜,在一起只為謀生,因此別人和她談論杜,她很少搭腔。杜還為她買了一輛十分搶眼的綠色別克牌小轎車,但是含香并不愿招搖,不常開。 富民路上的房子是含香自己選的,因為要脫離妓女這個身份,堅決地選擇了當時還算偏僻也沒有其它“小公館”的富民路。如今仿佛沒有人崇尚大家閨秀的美了,衣服越穿越性感,美的標準卻越來越糊涂,遺憾之余,真想一睹這位奇女子的風采。 合眾圖書館 就在上個世紀上海開始她光怪陸離的20年代之時,富民路隨著陸陸續續搬進來的傳奇人物,逐漸成為傳奇的中心地帶。上海的大小馬路,曲曲折折,天生藏故事的地方。當枝椏濃密的梧桐樹把道路兩旁的老房子遮掩起來,許多往事似乎愈加徘徊纏綿,風般旋繞,不肯離去。 路中間漂亮洋房錯落組成的裕華新村是李鴻章孫兒的住所,直到今天仍住著李家的后人,白色墻身上別致活潑的砌磚今天看來仍覺舒服。路的兩頭被兩個銀行家“把守”,延安中路一頭住著原中國銀行南京總行的經理吳震修,長樂路一頭則住著浙江興業銀行的董事長葉景葵。據宋路霞在《回夢上海老洋房》里考證,葉宅旁邊一幢4層現代式樓房即葉景葵、張元濟和陳叔通等人1939年共辦的合眾圖書館,保存抗戰時期各方的藏書不至流散。為搶救和保護祖國文化典籍,顧廷龍放棄了燕京大學圖書館優厚的待遇,攜帶妻兒來到上海主持工作。這里很快成了繼東方圖書館之后又一個上海文人的探驪之所,常來看書的有錢鐘書、馬敘倫、馮其庸等海上碩儒。解放前夕,已經列入戰犯名單的胡適,倉促奔往美國前夕找到了這個世外桃源避住了10幾天,在炮火隆隆聲中繼續他的《水經注》考證,然后抱著大宗“酈卷”登上“威爾遜總統號”依依不舍地前往美國。1958年,該館并入上海圖書館,顧廷龍被任命為上海圖書館館長。 “阿開弟”舞廳 抗戰時期,在富民路長樂路路口還有一個白俄開的AKT舞廳。與百樂門和仙樂斯不同,這里樓下是舞廳,樓上是賭臺,由于沒有固定的舞女,無形中形成一種特殊的時尚:洋行里葡萄牙或西班牙等國的西洋女到“阿開弟”陪上等華人跳舞。而每三圈舞后,這里還有白俄的文藝表演,赤腳踢踏舞或者草裙舞,別有情趣,所以生意好得很,天天客滿。 抽空一定要走走上海那些古舊馬路如富民路。對照書里面的故事,你會瞬然發覺十里洋場竟掠影在一條條路上,耳畔隱約傳來半個多世紀前的風聲、雨聲、車聲和人聲,恍然隔世的繁華舊夢甚至血雨腥風會突然生動于眼前。 美食·美女 文/伊安 從來沒見過陽光下的富民路,總是天剛擦黑的時候悄悄溜進去。難得在太陽底下走一走,倒瞧出些不一樣的好來。富民路的起點是個街心花園,里面擺著田漢的銅像,在樹木中若隱若現。過了長樂路當然就能看見最有感覺的保羅酒家了,以前也沒注意,“保羅”的小樓算是街坊四鄰里最差的一幢了。對過的裕華新村的房子,倒頗有點讓人想起陜南村的房子,算是標準的新式里弄房。三四層樓的樣子,總配著個巴掌大的庭院,種花種草種枇杷,竟然還看見有人種了棵棕櫚樹,長得比房子還高,只是已經焦黃,蒲扇般的葉子耷拉著,老遠便能望得見。 只是好像這里正在搞拆遷,漂漂亮亮的是外面,轉到沿街小樓的后面,才發現竟有些房子被掏空,一座座破了窗戶的房子,好似無生氣的瞳仁。 富民路不僅房子好看,原本也是住過美人的,比如含香老五。如今重訪傳說中美人舊宅,卻意外發現成了一間發廊。若是含香老五再回這里轉轉,發現物是人非的景象,真不知作何感想。 以前發現“無二”的時候,完全是因為夜晚散步時,在富民路巨鹿路口那里一片廢墟中,看見了那些燈光下的竹子群,才貿然沖進去,發現了這塊好處所。已經是廢墟的地方,如今也開始蓋起了樓,還不知道作何用場,只曉得再也無法看見“無二”門口的那片竹林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