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金兵(江蘇省司法廳副廳長,省監獄局局長、黨委書記) 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是在我國改革開放新的重要關頭召開的一次重要會議。這次會議的召開是我們黨在新形勢下堅定不移貫徹黨的基本路線、基本綱領、基本經驗、基本要求,堅定不移高舉改革開放大旗的重要宣示和重要體現,是全面深化改革的又一次總部署、總動員,必將對推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產生重大而深遠的影響。全會審議通過的《中共中央關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是我們黨在新的歷史起點上全面深化改革的科學指南和行動綱領。全省監獄系統要以學習、貫徹、落實十八屆三中全會精神為新起點,深刻認識肩負的責任和使命,進一步解放思想,開拓創新,全面深化改革,推進現代監獄建設,努力在服務江蘇省推進“兩個率先”、推動平安中國建設示范區和法治建設先導區建設中取得新的更大成績。 一、深刻學習領會全面深化改革新目標,進一步明確監獄發展定位,加快推進現代監獄建設 十八屆三中全會提出把完善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作為全面深化改革的總目標。監獄制度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的重要組成部分,監獄作為國家的刑罰執行機關,是國家治理體系的重要力量。要努力推進監獄工作與國家經濟社會的協調同步發展,牢固確立建設現代監獄總目標,以平安、法治、文明為新追求,圍繞“整體謀劃、統籌推進、協調發展、全面爭先”的總體思路,積極用現代工作理念、現代管理方式、現代信息技術推動監獄工作領先發展,服務江蘇兩個率先。一是樹立現代工作理念。思想是實踐的指南,理念是行動的先導。監獄的工作理念決定了監獄工作的思路和管理的方式。要增強社會責任感,切實找準監獄工作在服務江蘇省推進“兩個率先”、推動平安中國建設示范區和法治建設先導區建設中的地位和作用,努力以監獄職能的切實履行,更好服務經濟社會發展,滿足人民群眾對平安和公平正義的期待。要強化效能導向,把提高罪犯改造質量和發揮監獄社會功能作為行刑效能的重要體現,實現行刑效果的全面優化和行刑效益的最大提升;確立質量意識、效率意識和成本意識,努力以最小的投入取得最大的產出,以最少的耗費謀取最大的績效。要堅持開放創新,立足監獄、著眼整個社會,從全局和戰略的高度,以開闊的視野和多樣的視角,處理好監獄內部相對封閉環境和開放型社會之間的關系,推動監獄工作由封閉走向開放,從獄內走向社會,從孤立走向協同,實現良性互動。二是應用現代管理方式。積極借鑒現代管理方式,不斷改進監獄工作,提升工作效能。要著力完善新型監獄體制和工作機制,按照十八屆三中全會深化司法體制改革的新要求,進一步建立健全監管改造、監獄企業管理體系,切實做到既相對獨立,又有機聯系,既密切配合,又規范運作。要積極推行集約化管理方式,更加注重工作的系統性、整體性、協同性,推動監獄工作以要素投入和資源粗放式利用發展模式向一體化、集約化發展模式轉變,進一步調整優化監獄資源配置,盤活發展要素,激發監獄事業發展動力。要充分吸收現代監獄管理成果,施行監獄分類建設、罪犯分類管理、個別化矯正等行刑模式,推廣網格化、扁平化、規范化等管理手段,劃小管理單元,減少管理層級,加強區域管理,推行規范管理,提升管理效能。三是提升現代保障水平。要加強監獄工作的投入,不斷夯實監獄工作的物質基礎、科技支撐,為監獄事業科學發展提供良好的軟硬件條件。要積極推進監獄建設,認真貫徹落實新的《監獄建設標準》,按照布局合理、規模適度、分類科學、功能完善、投資結構合理、管理信息化的監獄建設總體要求,調整優化江蘇省監獄建設發展規劃,努力形成涵蓋區域協調和體現不同戒備等級、不同功能設置、適合不同罪犯身心特點與改造周期需要的監獄關押布局。要加強現代信息技術應用,探索建立信息主導工作模式,加快信息技術手段與監獄管理的深度融合,以信息引領各項管理活動,推動監獄工作決策科學化、管理現代化、效能最大化,有效提高監獄工作層次和水平。要切實改善設施裝備條件,加強監管改造設施建設,強化特種設備配備,開展民警辦公室、值班室、備勤房和單警裝備達標建設。 二、深刻學習領會創新社會治理新任務,進一步融入社會治理格局,切實提高監獄行刑效能 十八屆三中全會提出創新社會治理,必須著眼于維護最廣大人民根本利益,最大限度增加和諧因素,增強社會發展活力,提高社會治理水平,全面推進平安中國建設,維護國家安全,確保人民安居樂業、社會安定有序。監獄承擔著懲罰和改造罪犯、預防和減少犯罪的重要職責,其工作成效直接關系到能否減少重新違法犯罪,關系到社會和諧穩定,對于創新社會治理具有重要意義。這就要求監獄機關不僅要圍繞大局,更要融進大局,特別是作為社會綜合治理體系的重要一員,必須進一步融入社會治理格局,堅持“安全為先、改造為本、創新為用”,切實提高監獄行刑效能。一是堅持安全為先,著力打造平安監獄示范區。平安建設是社會治理的重要抓手和載體,是創新社會治理的“推進器”和“加速器”;平安監獄建設始終是監獄機關的首要政治任務和第一責任,是監獄全部工作的前提和基礎。要完善監獄安全源頭治理體系,加強獄情分析、獄內偵查、風險評估等各項工作,強化超前預警;突出監區重點,確立“向監區要安全”的理念,推進監區規范化建設,切實以監區安全保監獄安全,以監獄安全保全局安全。要完善監獄安全依法治理體系,全面梳理監獄各項管理制度,建立結構科學、內容協調、程序嚴密的監獄工作制度體系,切實把監獄安全綜合管理納入法治化軌道。要完善監獄安全綜合治理體系,注重綜合運用人防、物防、技防一體化手段,加強防控、排查、應急處置、領導責任和分析研判機制建設,提升整體安全管控水平。要完善監獄安全共同治理體系,加強內部協同配合,依托指揮中心平臺,統一調度各方警力,提高獄內快速反應和現場處置能力;強化外部聯勤聯動,深化與檢察、武警、公安、消防等多警種、多部門聯勤聯動的協作機制,提升監獄快速處突、甄別罪犯身份、打擊獄內犯罪、防災減災等多種能力。二是堅持改造為本,最大限度增加和諧因素。加強教育改造工作是社會治理的重要內容,罪犯改造質量的提高,能夠有效降低刑釋人員重新犯罪率,最大限度減少社會不穩定因素,增加和諧因素。要優化教育改造資源配置,監獄場所建設、機構設置、人員配備、經費使用等都圍繞教育改造需求來安排,同時要有針對性的將優秀師資、教育教材讀本、教育教學設施等資源前置到監區,發揮監區教育改造工作主戰場作用。要豐富教育改造方式方法,注重采用罪犯喜聞樂見的教育方式,用犯人愿意聽、能聽得進去的內容來教育改造罪犯;積極推進個別教育創新發展,將個別談話教育、行為管理約束、矛盾化解以及改造質量評估、心理矯治、循證矯正等各種改造措施綜合利用,發揮系統整合的倍增效應,實現個別教育效能的最大化。要強化刑務勞動功能,加強罪犯勞動組織管理,規范運行罪犯勞動報酬制度,強化對罪犯勞動意識、勞動技能和勞動績效的考核評估,培育罪犯與現代生產方式相適應的勞動素養;加強罪犯崗位技能和職業技術培訓,探索完善刑滿釋放前就業指導和職業推介工作,搭建罪犯刑釋就業信息管理平臺,不斷提高罪犯刑釋就業能力。三是堅持創新為用,積極拓展融進大局空間。創新是發展的不竭動力,要按照創新社會治理的新要求,按照監獄工作發展規律,立足監獄工作實際,推動思想解放和觀念轉變,創新監獄治理方式,拓展監獄工作融進大局的空間。要積極利用好社會資源,多角度、多層面的與社會對接聯動,爭取地方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衛生、教育、民政等部門以及社會組織和專業機構的支持和幫助,強化罪犯醫療、教育、技術培訓、困難幫扶等保障、促進全社會參與、支持監獄工作,使監獄工作向系統化、社會化方向發展。要加強與地方司法行政機關的互幫互建,樹立司法行政系統“一盤棋”思想,建立健全刑罰執行對接機制、刑釋安置銜接機制、教育矯正互動機制、矛盾調處聯動機制、隊伍共建機制,充分發揮系統整體資源優勢,努力實現雙方互相幫助、共同建設、整體發展。要積極爭取政法各部門的支持,就監獄刑罰執行中遇到的罪犯保外就醫難、刑滿釋放難、死亡處理難等問題,聯合制定相關工作意見,建立健全由各有關部門共同參與的處置涉獄刑罰執行難的工作機制,切實維護法律權威。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