枝江一中新校區主干道命名策劃方案 (1)進校門南北向路——弘仁路 中國傳統的五常思想,仁是第一位的。“仁者愛人”,同學之間,師生之間互相愛護,互相關心,互相體諒,互相團結,將心比心,推己及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弘揚仁愛思想和友愛的品德,從而使我們的一中,以人為本,和諧滿園。 (2)文慧樓靠南東西向路——培德路 以“培德”為路名,是社會主義教育總方針中的“德、智、體”三大方面之一的德育的體現。做學問先要學做人,做人又必須以德為先。引導學生學會修養身心,做端正醇厚的君子,不做邪門歪道的小人。 (3)文英樓、文萃樓靠北與生活區相連的主路---至善路 “至善”出自《禮記:大學》:“大學之道,在明明德,在親民,在止於至善。”“止于至善”是為學為人的終極目標,也是培養人才的最高標準。“止善”作為我校最重要的一條東西向主干道的名字,恰好與“善”在“真、善、美”中所處的中心位置相吻合。 (4)校園環道最東邊南北向的路—— 篤信路 篤信,語出《論語:泰伯》:“子曰:篤信好學,守死善道。”“篤”是忠實、忠誠、專一之意。“信”是一個涉及做人、交友、社會、治病、取人、治國諸方面的倫理范疇, “篤信好學”,意指對道德和事業抱有堅定的信心,并勤奮學習。孔子認為,“篤信”與“好學”是一個人道德修養過程中不可偏廢的兩個方面。對真理的服從既要絕對“篤信”,還要“好學”。 (5)食堂前南北向主干道----崇義路 超脫小我,崇尚大義,一直是中國文化之精髓和教育培養之目的,也是中華民族的優良傳統和民族精神的重要內容。“鐵肩擔道義,妙手著文章”,是偉大人格的形象寫照,也是培養社會主義新人的重要任務。這個道義,就是“天下興亡,匹夫有責”,就是敢于將民族大業擔在肩的豪邁氣概。 (6)連接生活區與教學區緊靠籃球場的主干道——九思路 《論語:季氏》: “君子有九思:視思明,聽思聰,色思溫,貌思恭,言思忠,事思敬,疑思問,忿思難,見得思義。”后來以“九思”來比喻反復地多方面地思考。《抱樸子:論仙》:“愿加九思,不遠迷復焉”。以此做路名,提醒一中學子人勤于思考,以豐富其思想,做有頭腦的大智慧者。 (7)連接食堂與宿舍樓通向鍋爐房的路----三省(xing)路. 三?。赫Z出《論語:學而》:“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為人謀而不忠乎?與朋友交而不信乎?傳不習乎?”經常反躬自省,修養自我,是文化人的基本品格和中學師生應有之日課。以此為路名,提示我們的一中人,學會自我反省,如此則可學問日進,人格益高,以期于有成也。 (8)1號、4號宿舍樓與2號、5號宿舍樓之間的路——兩儀路 兩儀:指天地或陰陽。《易經:系辭上》:“是故易有太極,是生兩儀。”孔穎達疏:“不言天地而言兩儀者,指其物體;下與四象(金、木、水、火)相對,故曰兩儀,謂兩體容儀也”。成公綏《天地賦》:“何陰陽之難測,偉二儀之奢闊”。以此為路名,為了表達一中人以天地為懷,以世界為心,仰觀天文,俯察地理,探天地之變,究陰陽之化,然后可成一家之言。 (9)2號、5號宿舍樓與3號、6號宿舍樓之間的路—— 一致路 (10)3號、6號宿舍樓最靠北的路----貴和路 我們學校的校訓:“人本、和諧、至善、日新”。“和諧”作為校訓的一個重要內容,既包含有對人與物的愛、包容、理解,展示出人的內心世界的深厚、博大、充實;同時包含有對萬物和諧相處、共同發展的理解與追求,又展示出“和”的根基:一定要承認萬物的多樣性、個別性,這是“和諧”思想中所能發揮出的最有現代感的要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