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照片描述:原新華團衛生院遺址 ,據說二團南遷四十多年來,曾在此設學校,撤校后逐廢棄,現部分為羊圈。2013.06.06
七律·回新華
弱冠1新華2眾3戍邊, 北疆狼煙4血魄翻5, 山林野火6軍魂翩7。 屯墾8亙古大荒原9。
四十五載10如逝川11, 耳順12捧淚訪興安13。 酣湑瓊漿14跪故園15, 大倉16潑酒祭兵團17。 注: 1、20歲上下。 2、1966年組建的原黑河農建一師新華團。 3、上世紀60年代中末期,全國一千八百多萬知識青年上山下鄉,黑龍江就有一百八十五萬,還有1966年3月集體轉業的38軍萬余名官兵。追溯至五十年代,另有十多萬復轉官兵先于他們投身屯墾。截止上世紀60年代末期,在黑龍江屯墾戍邊的成建制人數,累計約二百多萬之眾。 4、上世紀60年代末,中蘇邊境戰爭。 5、在中蘇邊境戰爭中死傷的軍人和兵團戰士。 6、小興安嶺的森林荒火 7、為撲打荒火,被燒而亡的死難知青、復轉軍人。 8、原意為駐扎軍隊墾荒。這里是指:中蘇邊境戰后,兵團戰士們,成建制地繼續開荒種地。1976年2月25日撤銷黑龍江生產建設兵團,恢復國營農場,直到70年代末,知青大返城,一直在有組織的務農。。 9、泛指北大荒。 10、1968年下鄉到2013年回訪原黑河農建一師新華團。 11、流逝的水。 12、此指年過60歲。 13、原新華團地處小興安嶺。 14、暢飲歡樂。 15、跪在當年耕種過的田野上。 16、當年的北大荒,如今的北大倉,是共和國的大糧倉。 17、用美酒祭奠那曾經的兵團歲月。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