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體口中異味的個體差別很大,因人而異,除了以下的原因,還與睡眠不足、氣候變化、情緒好壞、煙酒嗜好及某些藥物反應有關。 口苦: 《內經》載“肝氣熱、則膽泄口苦”。人體內唯一能產生苦味的器官就是膽,當人體肝氣郁結化熱、脾胃濕熱熏蒸肝膽,病人則覺得口中發苦,吐苦水,并兼有面紅、頭痛、目赤、腹脹腹痛、小便色黃。這種口苦,說明人體肝膽濕熱較重,尤以肝膽疾病表現最為突出。 口酸: 中醫理論認為:“肝熱則口酸”。“脾胃氣弱,木乘土位而口酸”,意即肝氣郁而化火,侵犯脾胃,從而使脾胃虛弱,以致子口中泛酸,兼有嘔吐、惡心等癥狀。此類患者,大多屬于脾虛肝旺型,現代醫學多以胃炎和消化道潰瘍患者居多。另外,飲食不節或脾胃虛弱而引起的食積、消化不良患者也會出現口中發酸、噯酸。 口辣:中醫認為,患者口中出現辛辣味覺,常因腎陰不足、肝火偏旺所致,其次為肺虛痰熱引起。醫學認為,肺炎、支氣管肺炎、高血壓、神經官能癥、更年期綜合癥、長期低熱患者常會出現口中辛辣的味覺。 口甜:中醫認為:“脾熱口甘”,意即脾胃濕熱郁阻、脾失健運而痰火內蘊患者常會出現口中甜味感覺。此類患者常見胸悶腹脹、不思飲食、四肢乏力、大便溏泄等癥狀。糖尿病患者出現口中甜味,多表現血糖升高,唾液內糖分增高,應加注意。 口咸:中醫認為,咸味入腎,即咸為腎味。臨床上中醫辨證屬腎陰不足,或腎陽虛弱的患者常會不管吃何種食物均感覺是咸的。現代醫學亦認為,不少慢性咽炎、神經官能癥、慢性腎炎、腎功能不全的病人時會感覺口中咸味。 口淡:口淡是指口中淡而無味。中醫認為,除濕困脾胃和濕熱“留戀”氣分之外,還有外感風寒和久病后,脾胃虛弱的病人可感到再好的東西也覺得素然無味。現代醫學亦證實,某些消化系統疾病、內分泌疾病及長期發熱的消耗性疾病、營養不良、維生素及微量元素鋅缺乏、蛋白質及熱量不足等,皆可使味蕾敏感度降低,而產生口淡無味。此外,外科手術后病人食欲不振也會出現口淡;有些老年人由于味蕾退化,舌苔增厚,也可出現口淡。 口臭:中醫認為,口臭多因胃火熾盛所致。口中發臭患者,時會伴有胃中嘈雜易饑、牙齦腫脹疼痛或出血、口干欲飲、大便干結等胃火熾盛癥狀。現代醫學證實,牙周病、齒、口腔潰瘍等患者常有口臭感覺。鼻咽部、鼻腔內有炎癥或慢性分泌物時,患者也會感覺口臭。另外,胃腸功能紊亂,消化不良等消化道疾病患者也可能出現口臭。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