酸菜、咸菜和醬菜是一樣的嗎?酸菜、咸菜和醬菜有什么區別?相信這是包括小編在內很多人的疑惑,今天小編就在網上收集整理了相關的資料,告訴大家酸菜、咸菜和醬菜的區別。 首先,蔬菜的腌制方法有三種,一是咸菜,而是泡菜,三是醬菜。 我們的泡菜和韓國的所謂”泡菜“雖然叫法一樣,但是實質操作和原理不同。 一: 咸菜: 用鹽腌制的蔬菜。就是咸菜,也指某些醬菜。 咸菜的腌制所需要的原料和輔料及其簡單。 這是咸菜與醬菜和泡菜的區別。 咸菜的特點: 咸菜中含有亞硝酸鹽,這也是咸菜使得許多人望而卻步的原因。 咸菜在開始腌制的2天內亞硝酸鹽的含量并不高,只是在第3—8天亞硝酸鹽的含量達到最高峰,第9天以后開始下降,20天后基本消失。所以腌制咸菜一般時間短的在2天之內,長的應在腌制一個月以后才可以食用。 人工除毒。腌制成咸菜后,在吃前可用水煮2分鐘或日照30分鐘,或用熱水清洗的方法處理,可在一定程度上去除咸菜中殘存的亞硝酸鹽。 不是任何蔬菜都適于腌制咸菜。比如有些蔬菜含水分很多,怕擠怕壓,歇腐易爛,象熟透的西紅柿就不宜腌制;有一些蔬菜含有大量纖維質,如韭菜、一經腌制榨出水分,只剩下粗纖維,無多少營養,吃起來又無味道;還有一些蔬菜吃法單一,如生菜,適于生食或做湯菜,炒食、燉食不佳,也不宜腌制。因此,腌制咸菜,要選擇那些耐貯藏,不怕壓、擠,肉質堅實的品種,如白菜、蘿卜、苤藍、玉根(大頭菜)等。 二:泡菜及其特點: 泡菜是為了利于長時間存放而經過發酵的蔬菜。 一般來說,只要是纖維豐富的蔬菜或水果,都可以被制成泡菜;像是高麗菜、大白菜、紅蘿卜、白蘿卜、大蒜、青蔥、小黃瓜、洋蔥等。 蔬菜在經過腌漬及調味之后,有種特殊的風味。 泡菜有豐富的乳酸菌,可幫助消化。但是制作泡菜有一定的規則,像是不能碰到水或是油,否則容易腐敗等等。若是誤食遭到污染的泡菜,容易拉肚子或是食物中毒。 泡菜除了腌制的目的,還有調味的目的,這是與咸菜單一的只用鹽來腌制的區別。 三: 醬菜: 用醬或醬油腌制的蔬菜,就是醬菜。 不過,到了現代,也有用醬油、蝦油等腌制的。另外,日常使用中“醬菜”經常與咸菜混用。 幾乎所有的蔬菜都可以做成醬菜。 與咸菜不同的是,醬菜擺脫了只用鹽來腌制蔬菜的手段,而有個更豐富的口味。 地區的不同,醬菜的口味有很大的區別。 比如: 北京: 多用黃醬腌制,例如京醬蘿卜、甜醬黃瓜、甜醬甘螺、甜醬黑菜、甜醬倉瓜、甜醬姜芽、甜醬藕片、甜醬八寶榮、甜醬什香菜、甜醬瓜、雜錦醬菜。最著名的醬菜生產店家是六必居。 江蘇: 鎮江醬蘿卜頭、辣油香菜心、乳黃瓜。 上海: 雜錦菜、咸坯蘿卜頭、白糖乳瓜。 四川: 醬大頭菜。 遼寧: 沈陽醬包瓜、錦州蝦油小黃瓜。 湖南: 株洲雜錦菜。 黑龍江: 哈爾濱醬油小菜。 貴州: 百花醬菜。 臺灣: 菜脯。 四: 酸菜,榨菜和梅菜: 除了上面說到的咸菜,泡菜和醬菜。 蔬菜的腌制方式還有梅菜,酸菜和榨菜。 下面簡單說一下: 一:梅菜: 梅菜也叫梅干菜或霉干菜,是一種中國傳統烹飪原料。使用雪里蕻或其他芥菜種類的莖葉,用鹽腌制風干而成。一說因在南方梅雨季節制作而得名,另一說是發霉的霉。 從口味上又有“甜梅菜”和“咸梅菜”之分。常用于上海菜、浙菜和粵菜。著名的傳統梅菜產地有浙江省紹興、廣東省惠州等。 二: 酸菜: 屬于泡菜類蔬菜腌制食品,主要流行于我國和東亞。 酸菜多選用韌性較好的多葉蔬菜作為原料加工制作,常見的有大白菜、芥菜、雪里紅、包菜等;因原料的不同有各種不同的品種,各品種的口感差異較大。酸菜脫水或涼干之后稱為“酸菜干”。在德國和美國也有類似食物,稱之為德國酸菜 因為,酸菜和咸菜的制作很相似,因此,酸菜含亞硝酸鹽較高,吃以前應充分洗凈浸泡,不宜長期大量食用。在整個冬季都以酸菜為唯一菜肴、且又缺水的地區,消化道癌癥(又稱食道癌)發病率較高,可能與酸菜有關。 三:榨菜: 榨菜是一種常見的醬腌菜,可以作為炒菜中的配料,也可以直接食用,特別是在早餐中,和粥或面搭配食用。榨菜的原料是莖瘤芥,拳手那么大小,食用時,一般都將它切成絲。比較著名的榨菜產地是重慶涪陵、浙江寧波等。 因加工時需用壓榨法榨出菜中水分,故稱“榨菜”。 六: 最后順便說一下“韓國泡菜”。 韓國泡菜和我國的泡菜制作原理基本相同,也就是 以蔬菜為主原料,各種水果、海鮮及肉類為配料的發酵食品。 但是,韓國泡菜與我國泡菜最大的不同就是,韓國泡菜使用了“魚露”,而我國的泡菜則不用! 魚露的使用在韓國泡菜中是必不可少的東西,也是為什么中國的酸辣泡菜和韓國泡菜最不同的地方,在韓國幾乎家家自己做魚露,中國人不吃這個東西,不過在大的超市里面有賣的,大約8-10元一瓶,多半是泰國的魚露。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