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樓夢》是雍正理財反貪的社會寫照
CCTV-4最近又在重播《雍正王朝》,這很有意思。雍正的首要政績是整頓財政反貪污,這是為史家所肯定的;而在本讀書人看來,我認為《紅樓夢》也是以此為真實歷史背景,或者說是雍正理財反貪的社會寫照。
首先,如果說《紅樓夢》確實是曹雪芹寫的,那么這部小說就必然是以他的家族在康雍之際的興衰敗亡為真實背景的,這幾乎是紅學界的共識。
許多史料業已證明,曹雪芹的祖父曹寅于康熙二十九年任蘇州織造,兩年后移任江寧織造,康熙四十二年起又與李熙隔年輪管兩淮鹽務,總共四次。康熙在此期間四次南巡皆住曹寅家。由于曹寅的日用排場,應酬送禮,在經濟上造成了巨額的虧空。康熙四十八年十二月初六(公元1709年),兩江總督噶禮參奏曹寅,密報康熙說,曹寅和李煦虧欠兩淮鹽課銀三百萬兩,康熙五十四年(公元1715年),又查出曹寅生前虧空織造庫銀三十七萬三千兩。
雍正繼位以后,接連頒布諭旨,開始在全國上下大張旗鼓地清查錢糧,追補虧空。他一再表示,我不能再像父皇那樣寬容了,凡虧空錢糧官員一經揭發,立刻革職。僅雍正元年,被革職抄家的各級官吏就達數十人,曹家也因此獲罪被革職抄家。
曹雪芹對自己家族的榮衰耳聞目睹、當然感徹肺腑。他在《紅樓夢》中描寫賈府中的經濟生活肯定是現實中曹府的真實寫照。他一方面內心也為家人當初奢侈腐朽的生活痛心疾首,另一方面也對當時雍正的理財反貪有所認識,所以在書中借秦可卿之口說了一些應該居安思危、治理防范的話。朝廷抄家是賈府敗亡的直接原因和命運轉折,《紅樓夢》原稿肯定寫了賈府被抄的情節,雖然作者是為自己家族的命運唱挽歌,其實也可以看做是一個典型的案例,反映了雍正理財反貪的社會影響。
再則,即便我們不以此為前提,單就小說文本而言,也不難看出賈府的榮衰其實是和朝廷的大政策大舉措密切相關的。一個堂堂的元帥將軍府被查抄,這在歷代封建王朝中都是少有的,即便有也多為史籍明確記載。《紅樓夢》里講了這么一個史籍無載的國家大事,除了雍正所為還有誰呢?
許多紅學研究者總感覺小說對賈府遭查抄的原因交代得不清楚,確實如此。如果說罪在世襲榮國公賈赦,那么賈赦又究竟犯了什么大罪?小說中提到的他最嚴重罪過也就是和地方官員有勾結,這當然是朝廷絕不容許的政治問題,但也不至于滿門抄家啊。寧國府也被抄了,雖說有“罪在寧”的說法,但也不過是犯了一個“淫”字。有人說那個世襲寧國公賈珍很黃很暴力,我看“黃”倒有事實,“暴力”卻并無實據,那又何至于抄家呢?所以我們可以推斷,賈府被抄一定跟朝廷的政治舉措有關,只是作者不便直說而已,才讓我們感到費解。這個政治舉措應該就是雍正清查公帑,追查國庫虧空,而這在小說中其實是用甄家藏臟的情節暗示了的。
最重要的是,《紅樓夢》中描寫的賈府鋪張奢靡的經濟問題,和康熙王朝后期國家的財政狀況很暗合。
小說在開場第二回就借冷子興的口說:“其日用排場費用又不能將就省儉。如今外面的架子雖未倒,內囊卻也盡上來了。”寧國府孫兒媳婦秦可卿死了,就辦了一個規格很高而且極其奢華的葬禮。而為了迎接元妃省親,居然專門建了個天上人間少有的大觀園,“把銀子像海水似的花”,連元妃自己也驚嘆“太奢華過費了!”。而賈府平時的吃穿用度,小說更是極盡其奢靡,而且明確指出賈府因此而內囊虧空。小說在后四十回中寫道;“如今用度比祖上更加十倍”、“不僅庫上無銀,而且尚有虧空”、“好幾年頭里就寅年用了卯年的了”。賈政在查抄之后知道家里庫銀已空,十分驚訝。而且小說里還揭露賈府內囊日漸空虛,鳳姐等人竟不顧大廈將傾覆,貪婪損公肥私,因而更加劇了賈府的經濟崩潰。
而康熙晚年的國家情況也正是如此。康熙皇帝開疆拓土治理國家確有豐功偉績,但他后期耽于盛世虛榮,在吏治和財政管理上失于寬縱,因而皇族宗室官僚結黨營私、揮霍浪費、腐化墮落。當時全國各地冒銷錢糧、揮霍公帑、侵漁克扣的行為司空見慣,已經導致國庫虧空和地方財政嚴重危機。
據安徽大學經濟學院范佳杰教授有關文章介紹,《大清會典則例》卷37《戶部田賦4》記載:“即如山東藩庫,虧空至數十萬,雖以俸工補足,其實不能不取之民間,額外加派。山東如此,它省可知。”而《戶部-田賦4》里更記載:國庫錢糧虧空,都是因為高級官員的許多費用都是從國庫里開支的。有的因為官員間交好,就互相私下挪用。有的是掌握了對方的短處,就脅迫其增加開支,勒索分肥。他們負國營私,搜刮民脂民膏,根本不顧國家財政困難和老百姓的負擔。
當時國家的狀況確實跟賈府一樣,都是外面一派繁華的架勢,內在已經危機重重。
雍正繼位以后,面對如此嚴峻的經濟危機和官場貪腐,不得不冒著極大的政治風險,大刀闊斧地進行吏治整頓和財政清理。他一改先皇寬容放任的態度,對官員的經濟犯罪進行嚴酷打壓,從而挽救了大清王朝。
賈府的危機也正是清王朝的危機,雍正的整頓財政反貪污挽救了王朝的命運,卻不可避免地導致賈府的傾覆,這真所謂“道是無情卻有情”。《紅樓夢》正是這種無情與有情的交集,正是這種家國情懷的雜糅。小說沒有直接描寫賈府被抄的原因,但通篇充分暴露了賈府的奢靡腐化和內囊空虛,這實際上說明賈府敗亡是咎由自取,也說明雍正整頓吏治財政、打擊貪官污吏無論于家于國都是挽救危亡的正道。書中對賈府的敗亡沒有歸恨于朝廷抄家,而是感嘆于人間富貴的無常和輪回,其實也是承認“天命”難違。
當然,《紅樓夢》之所以能比較客觀地反映雍正的理財反貪治績,倒不一定是作者的識見超前,而應看作是寫實主義的長處,才使《紅樓夢》終究得以再現歷史的真實。雖說是悔恨交加、肝腸寸斷,一把辛酸淚,字字皆是血,但作者畢竟既唱出了家族和個人命運的無盡挽歌,也反映出王朝興替和社會歷史的必然規律。這家族的挽歌和王朝的背影,也許都是值得我們今天沉詠和悵望的。 |
|